如何扩大对澳纺织品服装出口(上)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1-16 10:02:00
澳大利亚的纺织产品包括纺织面料、服装、皮革、鞋袜等,统称为TCF。澳大利亚人均GNP为12000美元,贫富差距不大,对服装不很讲究。此外澳为移民国家,保持了各种民族习俗,服装款式丰富多样,几乎各种产品均有需求,服装市场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澳大利亚人以注重休闲和不讲究服饰穿着的生活方式著称,在服装穿戴方面不愿多花钱,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世界多数发达国家一样,用在衣食方面的费用比例反而减小。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家庭用于购置衣服的费用占家庭支出的10%左右,而现在还不到5%。澳大利亚纺织品的消费总量每年大约140亿澳元左右,约合70亿美元。以2000年的市场状况为例,男士服装为19亿澳元,女士服装为42亿澳元,童装13亿澳元,辅料32亿澳元,袜子5亿澳元,鞋24亿澳元,其他服装鞋袜约5亿澳元左右。据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服装市场比较狭小,但依然蕴涵着巨大的商机。
--澳大利亚纺织业产能有限,中国是澳第一大纺织品进口国
纺织行业被认为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资本投入少,技术含量低,在现代国际产业分工中,发达国家逐步把纺织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澳大利亚也是如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产业调整,大部分纺织品的生产都转移到中国、印尼、斐济等国家,而该国通过降低纺织品关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成本相对低很多的纺织产品。然而澳大利亚依然还保留少量的纺织企业,主要弥补进口产品的不足,满足国内的特色需求。总的来看,澳大利亚的纺织生产能力有限,以1999年为例,化纤产品的产值为5.1亿澳元,进口9.7亿澳元;棉织品产值3亿澳元,进口5.2亿澳元;地毯等地面装饰织品产值5亿澳元,进口2亿澳元;床单、桌布等装饰用织品产值6亿澳元,进口1亿澳元;羊毛织品产值2.5亿澳元,进口1亿澳元;各种绳子产值1.5亿澳元,进口0.5亿澳元。澳大利亚纺织品的优势在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如适合各种复杂气候环境的服装以及安全性运动服等在世界享有盛誉;澳大利亚的泳装、沙滩服、登山服、防水外套、防晒服等在世界市场有较大的销量。1999年澳大利亚鞋类产品的市场容量为6000万双,总值5.2亿澳元,其中自行生产1500万双,产值3亿澳元,进口4500万双,进口值2.2亿澳元。澳大利亚鞋的生产主要是加工部件,其中进口材料大约占澳全部鞋产值的1/4。
除传统服装市场外,澳大利亚还有一个非常可观的制服市场,包括军服、警察制服、学校校服、医生护士服装等,另外澳大利亚的公司企业大多数也都要求员工穿着统一服装。这块市场的产值相当大,甚至不低于普通服装,但生产制服一般通过用户与厂家直接联系,按规定,制服不能从国外进口,只有澳大利亚企业才能生产这种服装。
澳大利亚服装出口近年来有所起色,2000年纺织品出口额达到近30亿澳元,年增长15%左右。目前澳大利亚纺织品的出口已经达到行业产值的29%。澳大利亚将低附加值产品在海外生产,半成品在国内组装,形成高附加值产品,然后再贴上澳大利亚制造标签,销往国内和海外市场。澳大利亚每年大约进口26亿澳元左右的纺织品(不包括服装、鞋)。2000年澳大利亚60%左右的化纤产品、58%的棉纺品和30%的羊毛制品需要从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省等进口。大部分的混纺棉织品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进口。高档纤维,特别是羊毛织品从欧洲,主要是意大利进口。装饰性纺织品则大部分来自东欧。澳大利亚从中国进口的鞋类产品占其进口总额的55%左右,第二大进口国是意大利,占15%,印度尼西亚约占7%。
中国是澳第一大纺织品进口国。2001年第一季度,澳大利亚从中国进口的服装服饰占澳纺织品进口总额的72.26%,鞋类产品占澳进口的57.96%。如果漫步澳大利亚各大市场,中国的纺织品比比皆是。然而澳大利亚纺织品每年的消费总量在140亿澳元,即使澳大利亚所有的进口纺织品均来自中国,也不足澳市场份额的1/4。
澳大利亚人以注重休闲和不讲究服饰穿着的生活方式著称,在服装穿戴方面不愿多花钱,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与世界多数发达国家一样,用在衣食方面的费用比例反而减小。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家庭用于购置衣服的费用占家庭支出的10%左右,而现在还不到5%。澳大利亚纺织品的消费总量每年大约140亿澳元左右,约合70亿美元。以2000年的市场状况为例,男士服装为19亿澳元,女士服装为42亿澳元,童装13亿澳元,辅料32亿澳元,袜子5亿澳元,鞋24亿澳元,其他服装鞋袜约5亿澳元左右。据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服装市场比较狭小,但依然蕴涵着巨大的商机。
--澳大利亚纺织业产能有限,中国是澳第一大纺织品进口国
纺织行业被认为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资本投入少,技术含量低,在现代国际产业分工中,发达国家逐步把纺织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澳大利亚也是如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产业调整,大部分纺织品的生产都转移到中国、印尼、斐济等国家,而该国通过降低纺织品关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成本相对低很多的纺织产品。然而澳大利亚依然还保留少量的纺织企业,主要弥补进口产品的不足,满足国内的特色需求。总的来看,澳大利亚的纺织生产能力有限,以1999年为例,化纤产品的产值为5.1亿澳元,进口9.7亿澳元;棉织品产值3亿澳元,进口5.2亿澳元;地毯等地面装饰织品产值5亿澳元,进口2亿澳元;床单、桌布等装饰用织品产值6亿澳元,进口1亿澳元;羊毛织品产值2.5亿澳元,进口1亿澳元;各种绳子产值1.5亿澳元,进口0.5亿澳元。澳大利亚纺织品的优势在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如适合各种复杂气候环境的服装以及安全性运动服等在世界享有盛誉;澳大利亚的泳装、沙滩服、登山服、防水外套、防晒服等在世界市场有较大的销量。1999年澳大利亚鞋类产品的市场容量为6000万双,总值5.2亿澳元,其中自行生产1500万双,产值3亿澳元,进口4500万双,进口值2.2亿澳元。澳大利亚鞋的生产主要是加工部件,其中进口材料大约占澳全部鞋产值的1/4。
除传统服装市场外,澳大利亚还有一个非常可观的制服市场,包括军服、警察制服、学校校服、医生护士服装等,另外澳大利亚的公司企业大多数也都要求员工穿着统一服装。这块市场的产值相当大,甚至不低于普通服装,但生产制服一般通过用户与厂家直接联系,按规定,制服不能从国外进口,只有澳大利亚企业才能生产这种服装。
澳大利亚服装出口近年来有所起色,2000年纺织品出口额达到近30亿澳元,年增长15%左右。目前澳大利亚纺织品的出口已经达到行业产值的29%。澳大利亚将低附加值产品在海外生产,半成品在国内组装,形成高附加值产品,然后再贴上澳大利亚制造标签,销往国内和海外市场。澳大利亚每年大约进口26亿澳元左右的纺织品(不包括服装、鞋)。2000年澳大利亚60%左右的化纤产品、58%的棉纺品和30%的羊毛制品需要从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省等进口。大部分的混纺棉织品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进口。高档纤维,特别是羊毛织品从欧洲,主要是意大利进口。装饰性纺织品则大部分来自东欧。澳大利亚从中国进口的鞋类产品占其进口总额的55%左右,第二大进口国是意大利,占15%,印度尼西亚约占7%。
中国是澳第一大纺织品进口国。2001年第一季度,澳大利亚从中国进口的服装服饰占澳纺织品进口总额的72.26%,鞋类产品占澳进口的57.96%。如果漫步澳大利亚各大市场,中国的纺织品比比皆是。然而澳大利亚纺织品每年的消费总量在140亿澳元,即使澳大利亚所有的进口纺织品均来自中国,也不足澳市场份额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