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经营者对纺织业形势判断与展望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1-08 08:36:00
一、纺织企业综合经营状况 
  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目前经营状况的判断分为“良好”、“一般”和“不佳”三种选择。调查结果显示,26.7%的纺织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经营状况“良好”,50.5%认为“一般”,22.8%认为“不佳”。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3.9个百分点,比去年调查的多31.9个百分点相差较多(28.0%),与制造业总体的多20.8个百分点也少了16.9个百分点。这说明纺织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去年有所下滑,这与纺织工业去年增长得过快有关。 
  从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较好,认为本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18.7个百分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对较差,认为“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分别少26.2个百分点和11.5个百分点。 
  从规模看,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比大中型企业好,小型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认为“不佳”的多12.8个百分点,而大、中型企业分别只多3.1和0.4个百分点。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的经营状况比中西部地区好,东部地区认为“良好”的企业经营者比认为“不佳”的多11.3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地区则分别少13.8和17.1个百分点。 
  从具体行业看,服装和其他纺织工业综合经营状况较好,其认为“良好”的企业经营者比认为“不佳”的分别多24.7和12.9个百分点;化纤、棉纺织业的经营状况则相对较差,其认为“不佳”的比认为“良好”的要多18.0和6.0个百分点。 
  二、纺织企业生产状况 
  今年以来,超负荷生产和正常运行的纺织企业占85.6%。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占14.4%,比去年调查的10.9%增加了3.5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非国有企业生产情况要好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目前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停产或半停产比重分别占21.4%和21.1%,而非国有企业只占10.1%。 
  从规模看,大型和小型企业的生产情况要好于中型企业。中型企业停产或半停产的比重(16.3%)要高于大型和小型企业(12.3%和9.8%)。 
  从企业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生产情况要好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停产、半停产企业的比重最低,为10.6%,中部地区为22.1%,西部地区为24.5%。 
  从产量情况看,36.1%的企业认为产量比上期增加,33.9%保持上期水平,30.0%的企业比上期减少,认为增加的比认为减少的多6.1个百分点,这一数字比去年调查的多45.6个百分点减少39.5个百分点。从不同行业、类型、地区看,棉纺织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产量还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三、纺织企业销售状况 
  32.5%的企业认为销售量比上期增加,30.9%的企业保持不变,36.6%的企业销售量下降,销售量增加的比减少的少4.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纺织企业今年的销售量增速明显下滑,其中化纤的棉纺织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大中型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销售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四、纺织企业库存情况 
  3.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的库存不足,63.0%认为库存处于正常水平,33.1%认为库存过多,认为库存过多的比重比去年调查多15.2个百分点,比制造业总体多16.1个百分点。结合前面关于产量增加、销售下滑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纺织产品产销衔接问题还比较明显,其中化纤和棉纺织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大型企业和中部地区企业,产销衔接问题更为突出。 
  五、纺织企业盈利情况 
  57.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上半年本企业盈利,比去年同期调查减少12个百分点;15.6%认为持平;27.1%认为亏损,比去年增加8.3个百分点。 
  调查结果显示,有67.9%的纺织企业盈利状况低于正常水平,比去年调查增加28.3个百分点;只有4.3%的企业认为高于正常水平。 
  49.1%的企业未来计划投资额将增长,24.5%的企业保持不变,26.4%的企业减少。计划投资增加的比减少的多22.7个百分点,而去年调查的这一数字是50.9个百分点,表明投资热情有所降低。相对来说,服装和其他纺织行业、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的投资较为看好,其计划投资增加的比减少的分别多26.9、40.4、29.6和32.9个百分点。可见,近半数的企业准备增加投资尤其是民间(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可望对促进纺织工业的持续增长产生重要作用。 
  企业经营者对未来一个时期的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表现出比较乐观的态度,38.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下期将“好转”,48.8%认为“不变”,只有12.6%认为会“恶化”。认为“好转”的比认为“恶化”的多26个百分点,这一判断的乐观程度比去年的45.7个百分点减少19.7个百分点。 
  纺织工业是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和对国际市场依赖度较高的产业,加入WTO无疑是给纺织工业发展带来机会和挑战。调查结果显示,65.9%的企业认为加WTO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将好转,这一比例比制造业的39.7%高出26.2个百分点,28.2%的企业认为影响不大;5.9%认为会恶化,这一比例比制造业的11.9%低6个百分点。这说明,纺织业对WTO的期望值大大高于其他行业。从纺织业内部看,其他纺织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的经营者对加入WTO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持更为乐观的态度。 
  当问及加入WTO后,企业将主要采取哪些行动提高国际竞争力时,企业经营者选择的前四项依次是:“增加技术创新投入”(48.6%)、“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46.3%)、“培育名牌产品”(41.8%)和“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41.1%),可见对技术、信息、品牌和人才的重视在企业经营者中已取得相当的共识。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我国入世后较为看好的纺织行业依次是:服装(70.7%)、棉纺(59.8%)、丝绸(26.6%)、印染(19.2%)、麻纺(15.3%)、产业用(15.3%、家用(12.2%)、毛纺(11.4%)、化纤(7.9%)、和纺织机械(6.1%)。 
  44.8%的国内纺织企业经营者认为“美、日两国经济增速减缓对我国企业产生的影响较大”,21.5%认为“影响很大”;91.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面临的竞争加剧。 
  今年以来,美、日两国经济增速减缓对我国企业产生了相当的影响,44.8%的纺织企业认为“影响较大”,21.5%认为“影响很大”,这两者之和比制造业多40.2个百分点,这说明国际经济环境对纺织业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其他行业。从纺织业内部看,国际经济环境对化纤、棉纺织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大型企业的影响更大一些,这说明这些企业的国际性经营压力更大。 
  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纺织出口增长减缓的首要因素是:“美、日经济不景气”,选择比例达71.6%。此外,“出口价格水平走低”(49.3%)、“其他发展中国家激烈竞争”(41.9%)、“国内棉价持续走高”(32.3%)、“出口退税不及时”(30.1%)和“产品结构不合理”(22.7%)也都对纺织出口增长减缓有一定的影响? 
  从纺织业各子行业来看,对棉纺织企业出口增长减缓影响最大的是“国内棉价持续走高”(66.7%),“产品结构不合理”(40.9%)的问题在化纤行业表现的最为突出,“出口价格水平走低”(73.2%)对服装业的影响最为明显。企业经营者对今年纺织品出口增长减缓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情况如下: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调查结果显示,91.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面临的竞争加剧,只有7.5%和1.5%的企业认为不变和减轻。相对而言,化纤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西部地区的企业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 
  从企业订货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44.1%的企业认为订货处于正常水平,但是认为订货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48.5%)比认为订货高于正常水平(7.6%)多40.9个百分点,比去年调查(仅多5.2个百分点)相差35.7个百分点。从不同行业、类型、规模、地区看,棉纺织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大型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订货更加不足。 
  企业的销售价格普遍下降,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社会需求不足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7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本企业的销售价格下降,21.3%认为持平,仅有4.5%认为上升。认为价格下降的比认为上升的多69.7个百分点,比去年调查(多16.9个百分点)相差52.8个百分点。相对来看,棉纺织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大型企业、中部地区企业价格下降的情况更为普遍。 
  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的占63.8%,比去年调查的55.0%增加8.8个百分点。尤其是棉纺织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认为资金紧张的分别为67.2%、71.4%和75.0%、73.3%和73.6%。 
  企业获取资金的形式单一是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是金融机构贷款(78.4%),其次是民间拆借(25.9%),融资租赁、私募及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所占的比例均很少,分别为10.1%、3.0%、0.9%。另外,44.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目前企业获得贷款与前两年相比更困难,这一比例比认为较容易(23.5%)的多21.0个百分点。比较而言,服装企业、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东部地区的企业获得贷款相对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