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纺织业如何面对入世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2-04 08:35:00
10月中旬,樵利化纤织造有限公司老板陈树斌,飞往韩国、马来西亚等国走访客户,考察市场。仅五、六年,陈老板的人生角色便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从一个面料代理经销商变为有70%以上产品出口的面料织造商。更戏剧性的是,今天樵利公司海外市场的部分销售代理商正是昔日陈老板代理大陆市场销售时的织造商。
角色换位的背后是市场竞争。无论是原料搭配、面料设计,还是花色、品种、档次,樵利面料都与陈老板当年经销的进口布不可同日而语:用樵利面料制作的女装裤,台湾市场零售价每条高达4000多新台币,广州市也在500元以上。角色轮换的背后是市场轮换。陈老板的社会人生角色演绎,其实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同档次的西樵面料与进口面料市场较量的缩影。
谈及“入世”,陈老板的自信溢于言表,这也代表了西樵纺织老板的普遍心态。
20世纪90年代,西樵人便认识到:入世,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化不利为有利。从1996年开始,西樵区合力推进纺织业二次创业,积极应对“入世”。
抓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1998年5月西樵区创办了全国首家素织物开发中心———西樵轻纺城布料工艺制版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素织物开发电脑辅助设计系统,与国家纺织工业局、国家纺织科学信息研究所、国内外主要相关科研机构深入合作,研究开发新特纺织原料、素织物织造工艺、染整后处理工艺配方。去年又相继建立了印花电脑分色设计中心、大提花织物电脑设计中心。为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以高新科技嫁接改造传统产业,西樵区委、区政府于1999年建设南方技术创新中心,总体规划占地100亩,投资2亿元。该中心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布料工艺制版公司的开发功能,引入大量科技开发机构和中心服务机构,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成果转化。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广东省纺织面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抓人才引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带动了民企老板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使他们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近年来西樵非公有制企业从全国各地引进有关工艺、设备及织物设计等专业技术人才1000多人,同时与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开发新产品,这样纺织企业告别了“模仿、盗版”时代:仅制版公司投入使用以来,开发新品8000多个,成功推向市场6000多个,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
抓信息化建设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需要
1999年,西樵轻纺城创办了中国南方纺织网,依托西樵轻纺城的大型物流市场和珠江三角洲几千家纺织企业,建立网上轻纺城店铺系统,开展电子商务,并与国家纺织工业局产品开发中心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联合创办西樵轻纺城纺织品流行趋势发布中心及新产品开发中心;通过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港澳地区纺织厂商进行全面合作。
抓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
90年代中期以来,西樵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扶强、扶大、扶优、促全面发展”和“扶先进、帮后进、促中间,实现全面发展”等方针。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重点倾斜,扶持、引导近2000家民营纺织企业投入4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使西樵无梭化率达到48%,远远超出全国6%-7%的平均水平,企业的设备档次、产品质量均发生了质的飞跃。与纺织业相配套的10家染整厂,100多家印花、制衣厂和涤纶厂也不断壮大,这样,制约西樵纺织业发展的“瓶颈”得到突破,产品结构由过去单一的化纤产品向麻、棉、毛、混纺等多元化发展。
抓市场流通带动产业发展
西樵轻纺城是西樵区委、区政府实施“大市场、促进产业大流通带动产业大发展”战略的大手笔。西樵轻纺城于1996年元月动工兴建,1997年9月7日正式启用,总投资6亿多元人民币,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有高档次商铺3000多家,分为纺织原料区、服装面料区、装饰布区、零剪区、花布区、牛仔布区,为全国四大纺织品综合批发市场之一。在市场带动下,装饰布生产和销售突飞猛进,产品花色品种、质量档次、经营规模均在全国前列,被誉为“家纺名城”。
抓环境建设大力引进外资
西樵区委、区政府确立“你发财、我发展”的经济发展意识,给外商以市民待遇,从而吸引了一大批东南亚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浙江、湖南、四川、海南等地的纺织、服装企业落户西樵,构成了完整的纺织、服装服饰产业链。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投入12多亿元进行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抓市场的宣传推介为纺织业造“势”
在运用媒体为纺织业发展造声势、造市场的同时,举办了首届中国西樵国际纺织装饰布艺博览会。首届博览会主题为“崇尚家纺文化、营造国际大市场”,而且连创三个“中国第一”,即国内第一次专业性的装饰布艺国际博览会、国内第一家依托大市场举办博览会、国内第一台装饰布艺动态表演。别具特色的博览会吸引了国内外665家展商参加,其中中心展区65家,外围展区600家。据不完全统计,中心展区和外围展区现金交易额达6470万元,合同总额达13380万元,共计总金额在2亿元以上。此次博览会既进一步推动我国装饰布艺的发展,又打开了一扇“让世界了解西樵,让西樵走向世界”的大门。
抓纺织企业老板素质的提高
经过残酷的市场磨砺,部分企业老板成功实现了“三级跳”:从“洗脚上田”到“洗脑进城”再到“闯国际市场”,由一个小企业主成为现代企业家。
中国纺织协会会长杜钰洲对西樵纺织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作了充分肯定,认为西樵纺织业发展“后劲十足”,并勉励“西樵纺织业要在替代进口高档布方面做出新的贡献”。
角色换位的背后是市场竞争。无论是原料搭配、面料设计,还是花色、品种、档次,樵利面料都与陈老板当年经销的进口布不可同日而语:用樵利面料制作的女装裤,台湾市场零售价每条高达4000多新台币,广州市也在500元以上。角色轮换的背后是市场轮换。陈老板的社会人生角色演绎,其实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同档次的西樵面料与进口面料市场较量的缩影。
谈及“入世”,陈老板的自信溢于言表,这也代表了西樵纺织老板的普遍心态。
20世纪90年代,西樵人便认识到:入世,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化不利为有利。从1996年开始,西樵区合力推进纺织业二次创业,积极应对“入世”。
抓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1998年5月西樵区创办了全国首家素织物开发中心———西樵轻纺城布料工艺制版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素织物开发电脑辅助设计系统,与国家纺织工业局、国家纺织科学信息研究所、国内外主要相关科研机构深入合作,研究开发新特纺织原料、素织物织造工艺、染整后处理工艺配方。去年又相继建立了印花电脑分色设计中心、大提花织物电脑设计中心。为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以高新科技嫁接改造传统产业,西樵区委、区政府于1999年建设南方技术创新中心,总体规划占地100亩,投资2亿元。该中心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布料工艺制版公司的开发功能,引入大量科技开发机构和中心服务机构,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成果转化。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广东省纺织面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抓人才引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带动了民企老板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使他们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近年来西樵非公有制企业从全国各地引进有关工艺、设备及织物设计等专业技术人才1000多人,同时与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开发新产品,这样纺织企业告别了“模仿、盗版”时代:仅制版公司投入使用以来,开发新品8000多个,成功推向市场6000多个,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
抓信息化建设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需要
1999年,西樵轻纺城创办了中国南方纺织网,依托西樵轻纺城的大型物流市场和珠江三角洲几千家纺织企业,建立网上轻纺城店铺系统,开展电子商务,并与国家纺织工业局产品开发中心和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联合创办西樵轻纺城纺织品流行趋势发布中心及新产品开发中心;通过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港澳地区纺织厂商进行全面合作。
抓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
90年代中期以来,西樵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扶强、扶大、扶优、促全面发展”和“扶先进、帮后进、促中间,实现全面发展”等方针。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重点倾斜,扶持、引导近2000家民营纺织企业投入4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使西樵无梭化率达到48%,远远超出全国6%-7%的平均水平,企业的设备档次、产品质量均发生了质的飞跃。与纺织业相配套的10家染整厂,100多家印花、制衣厂和涤纶厂也不断壮大,这样,制约西樵纺织业发展的“瓶颈”得到突破,产品结构由过去单一的化纤产品向麻、棉、毛、混纺等多元化发展。
抓市场流通带动产业发展
西樵轻纺城是西樵区委、区政府实施“大市场、促进产业大流通带动产业大发展”战略的大手笔。西樵轻纺城于1996年元月动工兴建,1997年9月7日正式启用,总投资6亿多元人民币,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有高档次商铺3000多家,分为纺织原料区、服装面料区、装饰布区、零剪区、花布区、牛仔布区,为全国四大纺织品综合批发市场之一。在市场带动下,装饰布生产和销售突飞猛进,产品花色品种、质量档次、经营规模均在全国前列,被誉为“家纺名城”。
抓环境建设大力引进外资
西樵区委、区政府确立“你发财、我发展”的经济发展意识,给外商以市民待遇,从而吸引了一大批东南亚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浙江、湖南、四川、海南等地的纺织、服装企业落户西樵,构成了完整的纺织、服装服饰产业链。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投入12多亿元进行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抓市场的宣传推介为纺织业造“势”
在运用媒体为纺织业发展造声势、造市场的同时,举办了首届中国西樵国际纺织装饰布艺博览会。首届博览会主题为“崇尚家纺文化、营造国际大市场”,而且连创三个“中国第一”,即国内第一次专业性的装饰布艺国际博览会、国内第一家依托大市场举办博览会、国内第一台装饰布艺动态表演。别具特色的博览会吸引了国内外665家展商参加,其中中心展区65家,外围展区600家。据不完全统计,中心展区和外围展区现金交易额达6470万元,合同总额达13380万元,共计总金额在2亿元以上。此次博览会既进一步推动我国装饰布艺的发展,又打开了一扇“让世界了解西樵,让西樵走向世界”的大门。
抓纺织企业老板素质的提高
经过残酷的市场磨砺,部分企业老板成功实现了“三级跳”:从“洗脚上田”到“洗脑进城”再到“闯国际市场”,由一个小企业主成为现代企业家。
中国纺织协会会长杜钰洲对西樵纺织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作了充分肯定,认为西樵纺织业发展“后劲十足”,并勉励“西樵纺织业要在替代进口高档布方面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