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发展机遇 培植高效蚕业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1-22 11:46:00
抢抓发展机遇 培植高效蚕业
江苏省兴化市多种经营管理局 张小荣
栽桑养蚕是我市海河、老坪与临城区等乡镇的传统骨干致富产业。2000年,蚕茧行情好,全市460hm2桑地,每667m2平均产值加27.2元,为粮田收人的4.5倍,使蚕农们真正尝到了丰产又丰收的甜头。随着蚕茧市场行情的好转,新一轮扩桑热在蚕区又悄悄涌动起来,不少乡镇都制定了扩桑计划。行情好转,扩大桑地种植面积,以增加农民收入固然必要,但从整个蚕茧市场分析,由于丝绸产品的消费面比较窄,且加工技术仍没有新的突破,蚕茧的需求总量将不会有大的增加,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市场上真正缺少的是品质优良的蚕茧。因此,笔者认为,根据目前我市蚕桑发展水平,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因势利导,普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充分挖掘现有桑园生产潜力,千方百计增加桑园产出效益,努力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扩桑,着力调整桑园不合理布局,实现桑地连片规模种植,使蚕桑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从而全面提高蚕桑生产的管理技术水平和抗自然风险能力。
发展规模种养,重点培植一批蚕桑生产专业村
我市桑园分布在12个乡镇,户均近 700m2桑地,即便在蚕桑重点乡镇,桑园布局也不尽合理,这种零星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既不利于提高蚕桑抗自然风险能力,也不利于蚕桑新技术的推广和桑园的集中管理,造成我市蚕桑生产规模效益不高,蚕农承受市场风险能力弱,对发展前景缺乏信心。而适度规模成片桑地有利于统一管理,减少农药交叉污染的风险,与规模化养蚕操作相适应,为生产的规模效益,科技推广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要从我市实际出发,调整布局,着力扩大规模。首先,应在海南、钓鱼等重点乡镇,合理规划出--批桑园面积达13hm2以上,且连片、连带种植的蚕桑专业村。对间植在粮棉田中的小面积桑地,无法实现连片种植的,耍进行调整,向连片方"靠拢";新补植的桑园,要切实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使之成为优质蚕茧的生产基地,科技试验的推广基地,农民致富的"留洲"。其次,鼓励转包桑园,让能人承包桑园,促进桑地流动,改变面积过小的分散状况,逐渐使桑园向大户集中,要重点扶植发展一批年产茧250kg以上的养蚕大户,只有扩大农医的经营规模,实现资源与投人的最佳配制,使蚕桑收人在家庭收人中占较大比重,才能使蚕桑生产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市钓鱼镇陈木村、擅木村近十年来,蚕桑发展稳中有升,其中原因除了与镇领导重视有关外,撮重要的还在于,这两个村桑地全部实现连片成方种植,有许多养蚕的"土专家"起示范带动作用,像陈木村蚕农朱风才,从事养蚕近20年,由于重视蚕桑科技投人,该户每年蚕茧张产量都在全市排在前列,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村蚕桑生产无论是种养管理技术,还是经济效益均高于全面平均水平。
注重科技投入,努力提高蚕茧品质
蚕桑生产持续发展的出路不在于量的增加,而在于质的提高,只有千方百计提高蚕茧品质,才能承受市场的风险,步人健康发展轨道,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由于受 1995-1996年蚕桑生产大滑坡影响,近几年来,我市蚕农对养蚕科技投入不足,不少蚕农存在靠天养蚕的侥幸心理。去年,由于蚕茧行情看涨与气候条件较好,不少蚕农在蚕桑投入成本较小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使蚕农们形成了错觉,以为科技投人与经济收益关系不大,其实这种观点极其错误,一旦遇到不良气候、农药污染及病害等因素影响,再加上如果收购部门普遍使用仪评计价,真正实行以质论价,部分蚕农的收益将大打折扣。因此,从蚕桑长远发展看,必须要坚持加大科技投人力度,努力降低劳动生产成本,在提高蚕茧品质上下功大,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建立健全三级技术服务网络,要突出抓好乡镇蚕桑站和村林蚕员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为蚕农服务的职能作用。二是普及推广优良品种,老桑更新与新扩桑要选择推广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叶质优、产叶量高的品种,如育71一1、新一之獭;家蚕新品种主要推广适合我币蚕区饲养的苏 .菊x明.虎,该品种体质强健好养,茧丝质性状优良,很受蚕农欢迎。三是强化常规
实用技术普及。统一病虫害防治,要注意对建在田头的大蚕室等害虫越冬场所的喷防;注重科学施肥方法,正确把握施肥时间,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复合肥;普及桑树摘芯技术,春蚕二眠起,对桑树进行摘芯,促进桑园丰产;推广小蚕标准化共育,提高饲育水平;大蚕饲养时,要做到通风、良桑稀放饱食;普及方格族室外营茧技术,努力提高蚕茧质量等等。四是推广省力化养蚕新技术,如小蚕一回育、二回育,大蚕条桑斜面育等。
推广桑园立体种植,提高产出效益
利用桑园的生产间隙,选择好的套种品种,进行合理间种,增加复种面积,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不仅能提高蚕农的综合收益,而且能促进桑园的管理。近几年来,我币根据市场行情,在部分乡镇先后推广了 "桑粮蔬"与"桑粮牧"两种种植模式,获得了成功,大大增加了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信心。桑园套种是蚕桑生产的有益补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桑园套种时要注意因地制宜,高额丰产桑园,可在桑园冬闲季节间作,以充分利用桑园的地力与光热条件;夏季套种时,要根据桑园的生长特点,最好选择在宽窄行布局的桑园的宽行中间进行间种,这样对桑树生长影响不大。冬季间种时要合理安排好种植与收获季节,确保套种作物在四月中旬前收获结束。
江苏省兴化市多种经营管理局 张小荣
栽桑养蚕是我市海河、老坪与临城区等乡镇的传统骨干致富产业。2000年,蚕茧行情好,全市460hm2桑地,每667m2平均产值加27.2元,为粮田收人的4.5倍,使蚕农们真正尝到了丰产又丰收的甜头。随着蚕茧市场行情的好转,新一轮扩桑热在蚕区又悄悄涌动起来,不少乡镇都制定了扩桑计划。行情好转,扩大桑地种植面积,以增加农民收入固然必要,但从整个蚕茧市场分析,由于丝绸产品的消费面比较窄,且加工技术仍没有新的突破,蚕茧的需求总量将不会有大的增加,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市场上真正缺少的是品质优良的蚕茧。因此,笔者认为,根据目前我市蚕桑发展水平,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因势利导,普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充分挖掘现有桑园生产潜力,千方百计增加桑园产出效益,努力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扩桑,着力调整桑园不合理布局,实现桑地连片规模种植,使蚕桑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从而全面提高蚕桑生产的管理技术水平和抗自然风险能力。
发展规模种养,重点培植一批蚕桑生产专业村
我市桑园分布在12个乡镇,户均近 700m2桑地,即便在蚕桑重点乡镇,桑园布局也不尽合理,这种零星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既不利于提高蚕桑抗自然风险能力,也不利于蚕桑新技术的推广和桑园的集中管理,造成我市蚕桑生产规模效益不高,蚕农承受市场风险能力弱,对发展前景缺乏信心。而适度规模成片桑地有利于统一管理,减少农药交叉污染的风险,与规模化养蚕操作相适应,为生产的规模效益,科技推广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要从我市实际出发,调整布局,着力扩大规模。首先,应在海南、钓鱼等重点乡镇,合理规划出--批桑园面积达13hm2以上,且连片、连带种植的蚕桑专业村。对间植在粮棉田中的小面积桑地,无法实现连片种植的,耍进行调整,向连片方"靠拢";新补植的桑园,要切实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使之成为优质蚕茧的生产基地,科技试验的推广基地,农民致富的"留洲"。其次,鼓励转包桑园,让能人承包桑园,促进桑地流动,改变面积过小的分散状况,逐渐使桑园向大户集中,要重点扶植发展一批年产茧250kg以上的养蚕大户,只有扩大农医的经营规模,实现资源与投人的最佳配制,使蚕桑收人在家庭收人中占较大比重,才能使蚕桑生产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市钓鱼镇陈木村、擅木村近十年来,蚕桑发展稳中有升,其中原因除了与镇领导重视有关外,撮重要的还在于,这两个村桑地全部实现连片成方种植,有许多养蚕的"土专家"起示范带动作用,像陈木村蚕农朱风才,从事养蚕近20年,由于重视蚕桑科技投人,该户每年蚕茧张产量都在全市排在前列,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村蚕桑生产无论是种养管理技术,还是经济效益均高于全面平均水平。
注重科技投入,努力提高蚕茧品质
蚕桑生产持续发展的出路不在于量的增加,而在于质的提高,只有千方百计提高蚕茧品质,才能承受市场的风险,步人健康发展轨道,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由于受 1995-1996年蚕桑生产大滑坡影响,近几年来,我市蚕农对养蚕科技投入不足,不少蚕农存在靠天养蚕的侥幸心理。去年,由于蚕茧行情看涨与气候条件较好,不少蚕农在蚕桑投入成本较小的情况下,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使蚕农们形成了错觉,以为科技投人与经济收益关系不大,其实这种观点极其错误,一旦遇到不良气候、农药污染及病害等因素影响,再加上如果收购部门普遍使用仪评计价,真正实行以质论价,部分蚕农的收益将大打折扣。因此,从蚕桑长远发展看,必须要坚持加大科技投人力度,努力降低劳动生产成本,在提高蚕茧品质上下功大,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建立健全三级技术服务网络,要突出抓好乡镇蚕桑站和村林蚕员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为蚕农服务的职能作用。二是普及推广优良品种,老桑更新与新扩桑要选择推广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叶质优、产叶量高的品种,如育71一1、新一之獭;家蚕新品种主要推广适合我币蚕区饲养的苏 .菊x明.虎,该品种体质强健好养,茧丝质性状优良,很受蚕农欢迎。三是强化常规
实用技术普及。统一病虫害防治,要注意对建在田头的大蚕室等害虫越冬场所的喷防;注重科学施肥方法,正确把握施肥时间,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复合肥;普及桑树摘芯技术,春蚕二眠起,对桑树进行摘芯,促进桑园丰产;推广小蚕标准化共育,提高饲育水平;大蚕饲养时,要做到通风、良桑稀放饱食;普及方格族室外营茧技术,努力提高蚕茧质量等等。四是推广省力化养蚕新技术,如小蚕一回育、二回育,大蚕条桑斜面育等。
推广桑园立体种植,提高产出效益
利用桑园的生产间隙,选择好的套种品种,进行合理间种,增加复种面积,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不仅能提高蚕农的综合收益,而且能促进桑园的管理。近几年来,我币根据市场行情,在部分乡镇先后推广了 "桑粮蔬"与"桑粮牧"两种种植模式,获得了成功,大大增加了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信心。桑园套种是蚕桑生产的有益补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桑园套种时要注意因地制宜,高额丰产桑园,可在桑园冬闲季节间作,以充分利用桑园的地力与光热条件;夏季套种时,要根据桑园的生长特点,最好选择在宽窄行布局的桑园的宽行中间进行间种,这样对桑树生长影响不大。冬季间种时要合理安排好种植与收获季节,确保套种作物在四月中旬前收获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