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空间还有多大?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1-10 13:45:00
经过美联储接连10次降息以后,美国联邦储备基金利率目前已从早先的6.5%降到了2.0%,这几乎是近40年来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最低点。不仅美国如此,在全球一片降息声中,日本、欧元区等地的实际利率水平也都降到了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美联储不惜一切对联邦基金利率降、降、降的同时,美国总统布什也不甘人后,新近又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刺激美国经济的财政政策。于是有些美国经济学家开始担心,眼下美国这种扩张的货币政策加上扩张的财政政策并存的局面,究竟会将美国经济推向何处?如果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恶性通货膨胀难免不会在美国卷土重来。有人说目前美国市场上债券收益率上升就是一个信号,它表明投资者开始对预期中的通货膨胀感到忧虑。
目前,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实际利率几乎都处在了历史最低水平,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货币政策太过宽松?有人因此担心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连续降息、日本银行保持零利率是不是在饮鸩止渴。
当然,倘若我们再对这些国家的现状作进一步考察便会发现,要给这些怀疑论调下个结论还为时过早。例如,以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看,美国现在的实际利率是接近了零的水平,但美联储通常并不单纯以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情况,而是更倾向于用个人消费支出变动指数来考核通货膨胀水平;以这一指数来衡量,美国的实际利率就没有接近零,而是接近1%,它要高于美国上一次历经经济衰退时期的实际利率水平。如果再用消费者支出变动指数预测美国明年的通货膨胀,人们会发现美国明年的通货膨胀还没有处在上升通道,而是有可能处在下降通道,这就是说,美国明年的实际利率还会比今年有所升高。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严重下滑,从而致使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实际利率处在较低水平。人们还清楚地记得,美国在上一次经历经济衰退、实际利率也是这么低的时候,欧洲一些工业化国家却恰好处在繁荣期,实际利率甚至高达6.5%。但这次情况已完全不同于上次,如今欧元区和日本也都和美国一样,经济陷入了严重困境。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欧元区国家、日本以及美国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信心都严重受挫,英国《经济学家》据此预测,认为这些地区和国家明年的GDP增长还将进一步放缓,全球经济增长在2002年可能成为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点。
从理论上讲,精确计量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较好方法,是将名义利率增长与名义GDP增长来一番对比,如果名义利率增长的幅度大于GDP的增长,则表明该国政府实行的是较紧的货币政策,反之,则说明该国政府实行的是较松的货币政策。在美国,名义GDP的增长通常也被用来作为衡量企业投资平均收入的指标,如果GDP的增长,也就是美国企业投资平均收益的提高大于借贷成本,美国经济中的投资就会出现明显扩张。
最近美国一家知名咨询机构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年来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国家的货币政策确实到了不能再宽松的地步。例如,今年第二季度,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的平均名义GDP增长率为2.7%,与平均利率的水平大致相当。而到了第四季度,随着全球经济萎缩和通货紧缩,估计名义GDP的增长可能会低于1%,这又意味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利率将随之下降。
到目前为止,日本经济应该算是导致全球名义GDP增长严重下滑的主要“责任人”。在过去的一年里,日本的名义GDP增长急剧下降2%,本该随之下跌的名义利率却已没有了下跌的空间,因为名义利率总不能跌到零数值以下。在美国也有类似情况,其国内名义GDP增长极有可能下滑到1%左右的水平,而且在短期内美国经济不太可能走出低迷状态。显然,由于美国、日本等国的名义GDP增长和名义利率都已处在很低的水平,几乎趋近于零,所以这些国家货币当局想进一步放松银根,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没有了太多的空间。
对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货币政策已经到了不可再松的地步,而是一连串的降息措施并没有激发起国内需求的增长,这是让这些国家政府或货币当局最感头疼的问题。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企业和家庭由于在前几年经济泡沫高涨时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如今连气都喘不过来,再加上近期恐怖分子袭击事件搞得人心惶惶,所以即使再富有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又怎能马上见效呢?
在美联储不惜一切对联邦基金利率降、降、降的同时,美国总统布什也不甘人后,新近又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刺激美国经济的财政政策。于是有些美国经济学家开始担心,眼下美国这种扩张的货币政策加上扩张的财政政策并存的局面,究竟会将美国经济推向何处?如果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恶性通货膨胀难免不会在美国卷土重来。有人说目前美国市场上债券收益率上升就是一个信号,它表明投资者开始对预期中的通货膨胀感到忧虑。
目前,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实际利率几乎都处在了历史最低水平,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货币政策太过宽松?有人因此担心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连续降息、日本银行保持零利率是不是在饮鸩止渴。
当然,倘若我们再对这些国家的现状作进一步考察便会发现,要给这些怀疑论调下个结论还为时过早。例如,以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看,美国现在的实际利率是接近了零的水平,但美联储通常并不单纯以消费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情况,而是更倾向于用个人消费支出变动指数来考核通货膨胀水平;以这一指数来衡量,美国的实际利率就没有接近零,而是接近1%,它要高于美国上一次历经经济衰退时期的实际利率水平。如果再用消费者支出变动指数预测美国明年的通货膨胀,人们会发现美国明年的通货膨胀还没有处在上升通道,而是有可能处在下降通道,这就是说,美国明年的实际利率还会比今年有所升高。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严重下滑,从而致使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实际利率处在较低水平。人们还清楚地记得,美国在上一次经历经济衰退、实际利率也是这么低的时候,欧洲一些工业化国家却恰好处在繁荣期,实际利率甚至高达6.5%。但这次情况已完全不同于上次,如今欧元区和日本也都和美国一样,经济陷入了严重困境。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欧元区国家、日本以及美国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信心都严重受挫,英国《经济学家》据此预测,认为这些地区和国家明年的GDP增长还将进一步放缓,全球经济增长在2002年可能成为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点。
从理论上讲,精确计量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较好方法,是将名义利率增长与名义GDP增长来一番对比,如果名义利率增长的幅度大于GDP的增长,则表明该国政府实行的是较紧的货币政策,反之,则说明该国政府实行的是较松的货币政策。在美国,名义GDP的增长通常也被用来作为衡量企业投资平均收入的指标,如果GDP的增长,也就是美国企业投资平均收益的提高大于借贷成本,美国经济中的投资就会出现明显扩张。
最近美国一家知名咨询机构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年来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国家的货币政策确实到了不能再宽松的地步。例如,今年第二季度,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的平均名义GDP增长率为2.7%,与平均利率的水平大致相当。而到了第四季度,随着全球经济萎缩和通货紧缩,估计名义GDP的增长可能会低于1%,这又意味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利率将随之下降。
到目前为止,日本经济应该算是导致全球名义GDP增长严重下滑的主要“责任人”。在过去的一年里,日本的名义GDP增长急剧下降2%,本该随之下跌的名义利率却已没有了下跌的空间,因为名义利率总不能跌到零数值以下。在美国也有类似情况,其国内名义GDP增长极有可能下滑到1%左右的水平,而且在短期内美国经济不太可能走出低迷状态。显然,由于美国、日本等国的名义GDP增长和名义利率都已处在很低的水平,几乎趋近于零,所以这些国家货币当局想进一步放松银根,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没有了太多的空间。
对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货币政策已经到了不可再松的地步,而是一连串的降息措施并没有激发起国内需求的增长,这是让这些国家政府或货币当局最感头疼的问题。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企业和家庭由于在前几年经济泡沫高涨时期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如今连气都喘不过来,再加上近期恐怖分子袭击事件搞得人心惶惶,所以即使再富有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又怎能马上见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