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不是“骤变”!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1-06 14:47:00
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日前在京透露,本月11日,我国代表将签署中国加入WTO的全部文件。这意味着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加入WTO的“长征”终于要结束了。可以预计,关于入世的话题在热了好几年后,又将出现一轮新的讨论高潮。用一些媒体的话来说,“入世的那天将改变历史”。
把入世看作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转折性“骤变”,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看法。从理论上说,这或许是正确的,因为入世后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办事,经济环境、政策环境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变化其实是个渐进的过程。在入世当天,我们不可能看出太大的变化,种种变化或许要经过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就像龙永图最近经常打的一个比喻:入世带来的环境变化,与从冬季到春天的季节转换一样,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其实,片面强调入世的“骤变性”,而不把它看作一个长期、深远的“渐变”,将极大地影响我们分析研究入世对策的深度。
我们不妨回头再看看航空业的例子。在众多分析人士眼中,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显然是导致现在全球航空业风雨飘摇的关键因素。许多具体数字明确支持这一论断,如“9·11”之后,英国航空公司正以每月1.8亿美元的高速度亏损;由于订单大幅减少,美国波音公司将裁员3万人。但在笔者看来,“9·11”事件只是一个诱因,更深层的因素是年初以来的全球经济减速和航空业本身布局、体制上的不合理性。
然而,正由于过分强调“9·11”给航空业带来的“突变性”,目前美欧各国普遍作出的对策是政府直接救助。这引起了一些专家的忧虑,担心会因此挽救一些“老弱病残”的航空公司,而白白错失了一个改革重组航空业的良机。因为当前的危机会迫使航空业进行一次必须的重组,如欧洲目前中型以上的航空公司就有10多家,而有关专业分析早就指出,在日益走向一体化的这个大陆,拥有3家大航空公司是最经济合理的。但是,政府介入的结果会利弊共生,一个重塑航空业,使其更自由开放、更有效率的黄金机会可能因此失去。
这是一个反面例子。与此相类似,如把入世看作“骤变”,也就是把入世的影响简单化、静态化了。这种思路容易导致的结果,已经可以从不少媒体上看到,如一二三、甲乙丙地罗列入世利弊,把利弊完全割裂开来看。如果入世的利弊如此简单的话,也许就根本无需谈15年了。其实,由于入世后的环境变化是个渐进的过程,利弊也会随之转化。如果动态地看待入世,就会发现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观察,观察入世后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进而作出自己的决定,及时调整自己的对策。
加入WTO之后,我们面对的“变数”更多了。对企业来说,面对的是市场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政策的变化;对于政府来说,是角色与定位的变化,行政方式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将有一个过程,而我们也会有一小段调整和适应的时间。总之,我们一方面不要过分夸大入世的一时作用,另一方面不要小看入世对政府和企业带来的长远影响。
而眼下最要紧的是,我们不能被种种变化迷花了眼。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一个相对稳定、国际上大多数地方通行的经济“游戏规则”,应当相信只要更好地运用规则,就完全能够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把入世看作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转折性“骤变”,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看法。从理论上说,这或许是正确的,因为入世后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办事,经济环境、政策环境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变化其实是个渐进的过程。在入世当天,我们不可能看出太大的变化,种种变化或许要经过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就像龙永图最近经常打的一个比喻:入世带来的环境变化,与从冬季到春天的季节转换一样,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其实,片面强调入世的“骤变性”,而不把它看作一个长期、深远的“渐变”,将极大地影响我们分析研究入世对策的深度。
我们不妨回头再看看航空业的例子。在众多分析人士眼中,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显然是导致现在全球航空业风雨飘摇的关键因素。许多具体数字明确支持这一论断,如“9·11”之后,英国航空公司正以每月1.8亿美元的高速度亏损;由于订单大幅减少,美国波音公司将裁员3万人。但在笔者看来,“9·11”事件只是一个诱因,更深层的因素是年初以来的全球经济减速和航空业本身布局、体制上的不合理性。
然而,正由于过分强调“9·11”给航空业带来的“突变性”,目前美欧各国普遍作出的对策是政府直接救助。这引起了一些专家的忧虑,担心会因此挽救一些“老弱病残”的航空公司,而白白错失了一个改革重组航空业的良机。因为当前的危机会迫使航空业进行一次必须的重组,如欧洲目前中型以上的航空公司就有10多家,而有关专业分析早就指出,在日益走向一体化的这个大陆,拥有3家大航空公司是最经济合理的。但是,政府介入的结果会利弊共生,一个重塑航空业,使其更自由开放、更有效率的黄金机会可能因此失去。
这是一个反面例子。与此相类似,如把入世看作“骤变”,也就是把入世的影响简单化、静态化了。这种思路容易导致的结果,已经可以从不少媒体上看到,如一二三、甲乙丙地罗列入世利弊,把利弊完全割裂开来看。如果入世的利弊如此简单的话,也许就根本无需谈15年了。其实,由于入世后的环境变化是个渐进的过程,利弊也会随之转化。如果动态地看待入世,就会发现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观察,观察入世后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进而作出自己的决定,及时调整自己的对策。
加入WTO之后,我们面对的“变数”更多了。对企业来说,面对的是市场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政策的变化;对于政府来说,是角色与定位的变化,行政方式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将有一个过程,而我们也会有一小段调整和适应的时间。总之,我们一方面不要过分夸大入世的一时作用,另一方面不要小看入世对政府和企业带来的长远影响。
而眼下最要紧的是,我们不能被种种变化迷花了眼。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一个相对稳定、国际上大多数地方通行的经济“游戏规则”,应当相信只要更好地运用规则,就完全能够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