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纺织业发展瓶颈必须加强上中下游的结合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1-01 09:25:00
近日在苏州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染整技术和发展大会上,有关专家提出,我国要从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必须加强上、中、下游的结合,这也是打破纺织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染整业规模最大的国家。2000年,我国染整面料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接近160亿米,产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染整还是制约纺织大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不争的事实。
染整行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影响最后的面料。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长卢润秋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从原料开始到纺、织、染、整,好比一个机身,染化料和机械是两个机翼,人才是驾驶员。任何一部分有问题都无法起飞,因此国产面料落后的责任不能仅仅归于染整行业。要打开这个瓶颈,就必须要引导纺织企业走深加工的道路,即加强纺织业上、中、下游的结合。在这一点上我们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已经不如周边一些新兴的纺织品出口国,如印尼就没有单纯的印染厂,而是把从原料、到纺、织、染、整,甚至服装生产的全部过程都集中在一个纺织厂。这样既可以搞好上中下游产品的衔接问题,又把提高的产品附加值留给了自己。在我国这种企业还很少,如广东高明的香港伊达集团,就从原料开始做(在新疆有棉田),并进口了最先进的纺纱设备,一直到最后的服装生产几乎介入了全部的环节;又如上海十九棉,其生产过程开始于棉花进口,直至最后坯布出口日本。
加强上、中、下游的结合,是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所谓印染产品引导潮流,实际上应该说是服装和纤维原料在引导潮流,即上、下游产品在引导着染整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趋势是染整的高技术掌握在原料商手中,因为原料生产者最了解其产品的性能。以天丝为例,英国考陶尔公司就向客户提供从纺纱、织布到印染的一整套工艺技术,适宜使用设备的清单等。由此可见,纺织业要想做强就不能继续上、中、下游自顾自的发展,而应尽早走上一体化、深加工的道路。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染整业规模最大的国家。2000年,我国染整面料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接近160亿米,产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染整还是制约纺织大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不争的事实。
染整行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影响最后的面料。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长卢润秋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从原料开始到纺、织、染、整,好比一个机身,染化料和机械是两个机翼,人才是驾驶员。任何一部分有问题都无法起飞,因此国产面料落后的责任不能仅仅归于染整行业。要打开这个瓶颈,就必须要引导纺织企业走深加工的道路,即加强纺织业上、中、下游的结合。在这一点上我们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已经不如周边一些新兴的纺织品出口国,如印尼就没有单纯的印染厂,而是把从原料、到纺、织、染、整,甚至服装生产的全部过程都集中在一个纺织厂。这样既可以搞好上中下游产品的衔接问题,又把提高的产品附加值留给了自己。在我国这种企业还很少,如广东高明的香港伊达集团,就从原料开始做(在新疆有棉田),并进口了最先进的纺纱设备,一直到最后的服装生产几乎介入了全部的环节;又如上海十九棉,其生产过程开始于棉花进口,直至最后坯布出口日本。
加强上、中、下游的结合,是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所谓印染产品引导潮流,实际上应该说是服装和纤维原料在引导潮流,即上、下游产品在引导着染整的发展方向。未来的趋势是染整的高技术掌握在原料商手中,因为原料生产者最了解其产品的性能。以天丝为例,英国考陶尔公司就向客户提供从纺纱、织布到印染的一整套工艺技术,适宜使用设备的清单等。由此可见,纺织业要想做强就不能继续上、中、下游自顾自的发展,而应尽早走上一体化、深加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