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入世不全是利好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2-26 08:51:00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张莉近日指出,入世初期纺织业将面临更大压力。而且从近期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增长远没有预期的大。
张莉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只有美国、欧盟、加拿大、土耳其等少数国家设置了配额限制,中国入世将主要影响对这些国家的出口。近年来,我国每年出口到配额国家的纺织品服装仅占年出口总额的23%,其中出口欧盟的40%、美国的13.5%还未受到配额限制,即使设限产品的清关率也不到100%。据统计,1998年到2001年4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5.5%,4年间增加出口的110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等非设限国家。对美国的年出口额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6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见,非设限国家才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
其次,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增长还受到中国入世法律文件中有关条款的约束。根据中美协议,我国承诺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数量的年增长率不得超过7.5%(毛纺产品为6%),否则美国可以单方面采取提高关税、设置配额等保护性措施。根据WTO规则中的“双边谈判多边适用”原则,其他成员也可以使用这一协议中的内容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而近年来我国对部分国家的出口是呈两位数增长的,这一约束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入世还意味着国内市场全面开放。化纤产品的进口非关税措施即将取消,届时将有大量国外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与国内产品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国内企业将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同时,随着配额的取消,国内一大批原来依靠取得配额经营出口业务的企业将面临较大压力。面对日益向自由贸易回归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国内企业应规范竞争秩序,避免打乱战。此外,虽然配额取消了,但我国出口还将面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贸易性技术措施等等的限制。
从我国纺织业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方面来分析,我国具有原料优势,但因国内原料市场尚未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而不能有效发挥出来;具有劳动力优势,但呈走弱趋势;竞争优势也明显不足,体现在产品研发水平、创新能力均有不足,品牌运作及市场网络方面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则更大。
张莉指出,政府部门应积极适应入世需要,掌握运用WTO规则,切实保护并发展我国纺织产业,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及贸易政策,坚持做到依法行政。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及不同行业间的协调职能,开展行业自律。而对于企业来说,市场竞争力才是核心,为入世所做的准备工作越具体,产品竞争能力就越强。盲目乐观而不积极调整提升自身的企业必然将被市场淘汰出局。(中国审计报)
张莉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只有美国、欧盟、加拿大、土耳其等少数国家设置了配额限制,中国入世将主要影响对这些国家的出口。近年来,我国每年出口到配额国家的纺织品服装仅占年出口总额的23%,其中出口欧盟的40%、美国的13.5%还未受到配额限制,即使设限产品的清关率也不到100%。据统计,1998年到2001年4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5.5%,4年间增加出口的110亿美元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等非设限国家。对美国的年出口额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6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见,非设限国家才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
其次,加入WTO后,纺织品出口增长还受到中国入世法律文件中有关条款的约束。根据中美协议,我国承诺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数量的年增长率不得超过7.5%(毛纺产品为6%),否则美国可以单方面采取提高关税、设置配额等保护性措施。根据WTO规则中的“双边谈判多边适用”原则,其他成员也可以使用这一协议中的内容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而近年来我国对部分国家的出口是呈两位数增长的,这一约束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入世还意味着国内市场全面开放。化纤产品的进口非关税措施即将取消,届时将有大量国外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与国内产品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国内企业将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同时,随着配额的取消,国内一大批原来依靠取得配额经营出口业务的企业将面临较大压力。面对日益向自由贸易回归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国内企业应规范竞争秩序,避免打乱战。此外,虽然配额取消了,但我国出口还将面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贸易性技术措施等等的限制。
从我国纺织业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方面来分析,我国具有原料优势,但因国内原料市场尚未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而不能有效发挥出来;具有劳动力优势,但呈走弱趋势;竞争优势也明显不足,体现在产品研发水平、创新能力均有不足,品牌运作及市场网络方面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则更大。
张莉指出,政府部门应积极适应入世需要,掌握运用WTO规则,切实保护并发展我国纺织产业,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及贸易政策,坚持做到依法行政。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及不同行业间的协调职能,开展行业自律。而对于企业来说,市场竞争力才是核心,为入世所做的准备工作越具体,产品竞争能力就越强。盲目乐观而不积极调整提升自身的企业必然将被市场淘汰出局。(中国审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