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透视纺织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0-26 12:44:00
加入WTO以后,我国纺织行业的经营环境将发生很大变化,竞争会更加激烈。纺织企业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经成为迎接新挑战的当务之急。而信息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纺织行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成功经验交流推广会”上,记者亲身感受到信息化建设为纺织企业注入的现代管理全新理念。
管理革命的必然选择
随着工业经济时代向电子商务时代的转变,企业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电子商务时代要求企业具备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从高效的“大规模生产”转变为敏捷的“大规模定制”。这不仅使过去单一企业间的竞争局面让位于企业“电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时也使处在供应链中间环节的企业内部管理从工业经济时代的“科层制”转向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撑的流程式“扁平化”管理。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每一个企业都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纺织业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早。据了解,我国纺织业1979年就开始将计算机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如棉纺企业的织机监测和配棉。20多年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自动监测、自动控制等具有行业特点的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所采用。近年来,随着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纺织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迅速增长,企业纷纷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展电子商务。
尽管已取得了不少经验,但相对于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目前纺织行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还远远不够,很多企业仍没有意识到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生存发展的现实意义。对此,国家经贸委有关人士在会上指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管理信息化已不再是企业辅助的管理工具,而成为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平台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企业必须具有全球战略眼光,正视自身在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上的差距,加快发展。
这位人士指出,当前市场竞争呈现个性化、小批量,甚至是一对一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在全面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实现规模效益。要尽快推动管理创新,树立面向买方市场、面向全球竞争等全新观念,通过信息化这种国际语言,真正架起通往国际市场的桥梁。
循序渐进的远景工程
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但全面实施ERP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有良好的基础管理、人才配备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事实上,目前我国大多数纺织企业还不具备全面实施ERP的条件,盲目上马反而得不偿失。据了解,有些企业为了显示实力,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搞自动化建设,结果不堪重负,债台高筑。
针对这一状况,国家经贸委有关领导在会上提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务求实效”应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方针。企业必须端正态度,量力而行,不能拿信息化做摆设,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他说,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观念、体制、机制的转变。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解决落后的管理流程,信息化只能是用最先进的手段去物化最落后的流程,只能是自动化的一个烂摊子;如果不与企业改造、改组、改革相结合,管理信息化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而这也正是许多企业管理信息化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国有企业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也就是推进“三改一加强”的过程,要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把资金、采购、营销、设计开发等薄弱环节作为当前管理信息化的切入点,突出抓好财务管理信息化。
作为成功案例,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分阶段实施ERP的经验引起与会企业关注。华纺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整体上安排了近期、中期和最终目标,有步骤地制订详细计划,分模块、有重点地予以推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滚动式跟踪考核。听了华纺的介绍,不少企业深受启发,决定将自身管理信息系统纳入更为规范和高效的轨道,循序渐进地搞好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国纺织报社)
管理革命的必然选择
随着工业经济时代向电子商务时代的转变,企业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电子商务时代要求企业具备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从高效的“大规模生产”转变为敏捷的“大规模定制”。这不仅使过去单一企业间的竞争局面让位于企业“电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时也使处在供应链中间环节的企业内部管理从工业经济时代的“科层制”转向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撑的流程式“扁平化”管理。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每一个企业都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纺织业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早。据了解,我国纺织业1979年就开始将计算机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如棉纺企业的织机监测和配棉。20多年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自动监测、自动控制等具有行业特点的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所采用。近年来,随着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纺织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迅速增长,企业纷纷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展电子商务。
尽管已取得了不少经验,但相对于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目前纺织行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还远远不够,很多企业仍没有意识到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生存发展的现实意义。对此,国家经贸委有关人士在会上指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管理信息化已不再是企业辅助的管理工具,而成为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平台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企业必须具有全球战略眼光,正视自身在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上的差距,加快发展。
这位人士指出,当前市场竞争呈现个性化、小批量,甚至是一对一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在全面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实现规模效益。要尽快推动管理创新,树立面向买方市场、面向全球竞争等全新观念,通过信息化这种国际语言,真正架起通往国际市场的桥梁。
循序渐进的远景工程
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但全面实施ERP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有良好的基础管理、人才配备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事实上,目前我国大多数纺织企业还不具备全面实施ERP的条件,盲目上马反而得不偿失。据了解,有些企业为了显示实力,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元搞自动化建设,结果不堪重负,债台高筑。
针对这一状况,国家经贸委有关领导在会上提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务求实效”应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方针。企业必须端正态度,量力而行,不能拿信息化做摆设,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他说,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于观念、体制、机制的转变。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解决落后的管理流程,信息化只能是用最先进的手段去物化最落后的流程,只能是自动化的一个烂摊子;如果不与企业改造、改组、改革相结合,管理信息化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而这也正是许多企业管理信息化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国有企业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也就是推进“三改一加强”的过程,要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把资金、采购、营销、设计开发等薄弱环节作为当前管理信息化的切入点,突出抓好财务管理信息化。
作为成功案例,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分阶段实施ERP的经验引起与会企业关注。华纺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整体上安排了近期、中期和最终目标,有步骤地制订详细计划,分模块、有重点地予以推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滚动式跟踪考核。听了华纺的介绍,不少企业深受启发,决定将自身管理信息系统纳入更为规范和高效的轨道,循序渐进地搞好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国纺织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