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两岸加入WTO对纺织产业的影响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0-11 11:01:00
    关于两岸将先后加入WTO的议题早已为世人所注目,今年九月总算有了再明确的定案,即祖国大陆和台湾两岸得以同时进入WTO。 
  台湾纺织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以出口为导向,在加入WTO后,面对的势必是来自全球纺织业者的竞争,而非只局限于亚洲地区或是美国市场;台湾纺织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相当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从上游的化纤原料制造,到下游成品布的加工出口,甚至成衣的设计生产,各个制程阶段都已经发展出一定的规模经济与产业竞争力。尤其是上游的人纤生产方面,2001年台湾的聚酯纤维产能预计可以达到343万公吨,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祖国大陆的566万公吨;而尼龙纤维产能预估也可以达到和祖国大陆极为相近的60万公吨产能规模,仅少于美国的140万公吨,为世界第二或第三大的尼龙纤维生产国家,并且相较于美国和祖国大陆,台湾在上游人纤原料供应方面一直占有相当大的价格竞争优势,平均人纤价格比祖国大陆及美国产品低30%左右,加诸中、下游的完整产业价值链,大幅提升台湾纺织成品的附加价值和产品竞争力。 
  近年来虽然祖国大陆纺织产业蓬勃发展,但是在整体的产业价值链的建立上仍尚未健全,一直都只着重在成衣产业的代工生产以及上游人纤产业的扩充量产,至于中间织布制程则相对薄弱,不论是在针织布亦或是长纤梭织布方面,仍是处于生产低价产品为主;反而是台湾的织布产品早已经获得国际市场的肯定,尤其是祖国大陆的海外成衣产品销售将在加入WTO后的十年内再成长375%,届时祖国大陆在全球纺织服装类产品的出口比例也将提高至50%以上,因此,未来祖国大陆的中、低价位织布产品市场,将会是台湾业者最值得注意的市场之一。 
  至于欧洲地区的织布产业发展大都已经相当成熟,且产品定位是走向中、高价位,但是以台湾业者所擅长的产品模仿变化能力,以及交货的快速反应,加诸欧洲地区业者的织布产品大多采用嫘萦、天然纤维和尼龙6.6纤维等素材,和台湾所生产的聚酯梭织布、针织布、尼龙梭织布的使用材料并不相同,因此在产品市场上已经有所区隔,因此,若能以台湾的优异生产技术和流行布种的快速模仿能力,生产和欧洲地区不同产品素材的织布产品,应能够在欧洲市场上,另外开辟一片市场空间。 
  因为台湾纺织产品生产种类众多,从最上游的聚酯纤维到针织成品布和长纤梭织布,不论是在生产技术抑或是产品品质与价格方面,都已经具有相当的国际竞争水准,然而在角逐于国际市场时,往往因为人为干扰因素,导致产品出口时受到关税影响而大幅减弱产品竞争力。因此一旦其它主要人纤消费国家开放进口管制,将会对台湾人纤制造相关产业形成正面的影响,尤其是人纤加工丝产品直接采用人纤原料加工,在拥有低价原料和成熟生产技术的竞争优势下,台湾人纤加工丝产品的出口将会是加入WTO后最快感受到的直接受惠者。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人纤加工丝产品属于上游制程产品,出口至其它地区加工生产后,以较高附加价值的成品布产品出口外销至其它地区,抑或是因为工资成本优势而得以回销至台湾市场,反而对台湾的织布产品市场造成间接的威胁。
  台湾的人纤产品市场虽已经在价位和量产方面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但是在特殊产品方面的生产却一直因为投入的研发基础薄弱,一直难以和欧洲、日本的差异化产品相竞争,开放市场之后,台湾上游人纤业者将会在差异化产品,或是功能性产品方面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反而是下游的织布业者将可以突破以往特殊材料难以取得的困境,配合台湾织布业者长久以来所仗持的优秀模仿能力,致力于产品多样化与差异化的生产,对于织布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会有所提升。 
    在上游人纤产业发展方面,台湾远比祖国大陆有着更成功的发展与转型经验,以中国大陆现今的人纤生产体系,不论是在经营效率或是产品品质方面,仍然面临着相当大的问题,因此以两岸同时加入WTO后的时机点,未来不排除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纺织业者会有更多的策略联盟或是技术合作的机会。
  台湾纺织品每年出口约145亿美元,其中60%是织布产品,而在加入WTO后,其他国家的一些非关税限制,如:中国大陆对加工丝、化纤产品的批文限制,以及欧美国家在成品布和成衣配额的管制也都将逐渐取消,这对于以出口成品布为主的台湾厂商,无疑地是一项禁令松绑,尤其是在热门配额项目上,更是可以因为管制的开放,而得以增加出口金额,但是未来所处的将会是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所以短期内在销售量方面虽会有所增加,但是考量现今的经济成长状况,和产品价位的影响因素下,相信产品的销售利润将不会和销售量呈正比的成长。 
  大体而言,台湾纺织产业界可以将加入WTO视为一个进军国际市场的新阶段,以台湾现有的精进生产技术为根基,立足于广大的国际市场空间,加强产品行销方面的专才与能力,以期将台湾更多样化的价廉物美纺织品推广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