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渗入 纺织业面临重大挑战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8-29 11:29:00
参加日前在乌鲁木齐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棉纺织大会的企业普遍反应,今年国内棉纺企业的日子不好过,特别是一些去年刚刚盈利的国企今年又跌入了亏损的泥潭。
业内人士认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还在其次,国内一直居高不下的棉价才是棉纺企业真正的心病。今年国内的棉价曾超过13000元/吨,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8月中旬高等级新疆棉仍在11500-11700元/吨,而同期国际棉价已经跌破9000元/吨。在这种情况,国内的棉纺出口企业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取胜,上半年棉纺织业的亏损面超过28%,更有逾40%的国有企业亏损,但同期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棉纺织品出口却呈增长态势。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新疆纺织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甄鹏对记者说,新纺去年刚刚摘掉了亏损的帽子,今年的高棉价,让企业无"利"可言,去年赚的又都赔进去了,如果棉价不能大幅度下调的话,包括新纺在内的众多棉纺企业前景暗淡。
国企不灵,三资情况也不妙。中国棉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广东开平平达棉纺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叶佳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后棉纺业不景气,国内棉出现过剩,自1998年3月国家开始限制三资企业进口棉花,因此今年的高棉价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出口,很多企业只得采取进口棉纱的方式降低成本。今年象开平(港资)这样生产国际名牌服装高档布指定用纱的企业也处于苦苦支撑的境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的棉纱进口量为出口量的1.28倍。
与此同时,国外棉花进出口商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参加会议的法国路易·达孚(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认为,"中国棉花进口配额的发放,对国际市场会有很大的影响,但近期仍看不到大量进口的可能,这种情况起码会持续到入世之前。尽管如此,有了WTO的框架,使我们真切地看到了新的生机,信心比三五年前大多了。"他认为最终进入中国市场也就是半年或一年的时间。为培养未来的客户,路易· 达孚的子公司艾仑宝棉花(中国)公司还特意为到会的国内企业举行了棉花国际贸易知识的讲座。
相比之下,国外纺机制造商的攻势也不逊色。瑞士立达(RIETER)、德国赐来福等国际顶尖纺机公司都向中国棉纺企业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而一些早在中国投资的外商则带着不俗的业绩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全球最大的纺机制造商瑞士苏拉纺织机械系统集团在中国纺织业最困难的1998年在苏州投资办厂,以本土化为经营理念,三年实现盈利,每年的发展速度超过15%,在国内短纤倍捻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40%。目前,该公司已在苏州工业园区购置了3万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厂房扩建,到明年4月份,厂房将扩大到1.5万平方米,以后根据业务的发展还将扩展到2.3万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欧洲纺织机械制造业东移的趋势,瑞士苏拉集团已将发展重点选在中国,它正在加大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参与和投入。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近期苏拉集团在中国还会有大的动作。
业内人士认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还在其次,国内一直居高不下的棉价才是棉纺企业真正的心病。今年国内的棉价曾超过13000元/吨,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8月中旬高等级新疆棉仍在11500-11700元/吨,而同期国际棉价已经跌破9000元/吨。在这种情况,国内的棉纺出口企业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取胜,上半年棉纺织业的亏损面超过28%,更有逾40%的国有企业亏损,但同期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棉纺织品出口却呈增长态势。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新疆纺织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甄鹏对记者说,新纺去年刚刚摘掉了亏损的帽子,今年的高棉价,让企业无"利"可言,去年赚的又都赔进去了,如果棉价不能大幅度下调的话,包括新纺在内的众多棉纺企业前景暗淡。
国企不灵,三资情况也不妙。中国棉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广东开平平达棉纺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叶佳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后棉纺业不景气,国内棉出现过剩,自1998年3月国家开始限制三资企业进口棉花,因此今年的高棉价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出口,很多企业只得采取进口棉纱的方式降低成本。今年象开平(港资)这样生产国际名牌服装高档布指定用纱的企业也处于苦苦支撑的境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的棉纱进口量为出口量的1.28倍。
与此同时,国外棉花进出口商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参加会议的法国路易·达孚(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认为,"中国棉花进口配额的发放,对国际市场会有很大的影响,但近期仍看不到大量进口的可能,这种情况起码会持续到入世之前。尽管如此,有了WTO的框架,使我们真切地看到了新的生机,信心比三五年前大多了。"他认为最终进入中国市场也就是半年或一年的时间。为培养未来的客户,路易· 达孚的子公司艾仑宝棉花(中国)公司还特意为到会的国内企业举行了棉花国际贸易知识的讲座。
相比之下,国外纺机制造商的攻势也不逊色。瑞士立达(RIETER)、德国赐来福等国际顶尖纺机公司都向中国棉纺企业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而一些早在中国投资的外商则带着不俗的业绩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全球最大的纺机制造商瑞士苏拉纺织机械系统集团在中国纺织业最困难的1998年在苏州投资办厂,以本土化为经营理念,三年实现盈利,每年的发展速度超过15%,在国内短纤倍捻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40%。目前,该公司已在苏州工业园区购置了3万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厂房扩建,到明年4月份,厂房将扩大到1.5万平方米,以后根据业务的发展还将扩展到2.3万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欧洲纺织机械制造业东移的趋势,瑞士苏拉集团已将发展重点选在中国,它正在加大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参与和投入。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近期苏拉集团在中国还会有大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