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2007年日本经济形势和2008年展望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8-05-05 09:33:00

  一、日本经济进入调整期,但总体仍处于增势。

  2002年2月以来,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最长的增长周期,经济持续低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开始进入本轮增长的第三个调整期,经济增长各领域强弱互现。其中,第一季度增长0.8%,第二季度下降0.5%,第三季度增长0.4%。虽然目前各类经济指标出现下滑,但日本民间研究机构多认为经济增长基石并未动摇,平均预测今年经济增速仍为1.5%左右。

  (一)企业生产、利润状况向好。设备投资增速大幅下滑,以中小企业尤为明显。但机械设备订购量保持增长,设备投资仍维持增势。根据日本银行调查,2007年度日本企业营业额有望连续5年、经常利润有望连续6年保持增长。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电子、机械类产品库存积压逐渐改善。工业生产指数连创历史新高。

  (二)就业状况继续改善,个人消费停滞,住宅建设下降。失业率较2006年度的4.1%继续下降,7月一度降至3.6%,10月为4.0%。企业招聘职位数继续高于求职者数。但由于日本政府实行税制改革,居民税税率提升,加之日用品价格上涨、暑期奖金4年来首次下降等因素影响,居民现金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收入下降。

  消费者心理恶化,消费活动更趋谨慎,百货店、超市、便利店等各类零售业态销售额均出现下降,消费综合指数近期连续两月下降。受新《建筑基准法》出台影响,建筑审批趋严,新建住宅开工数大幅下降,8月起连续3个月同比跌幅在40%左右。

  (三)公共投资继续下降。2007年度公共投资预算比上年减少3.5%,公共工程金额同比继续下降。

  (四)贸易顺差、海外投资收益持续扩大,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再创历史新高。今年1—10月日本对外出口657,071亿日元,进口552,432亿日元,货物贸易顺差104,640亿日元,同比增长45.1%。其中对亚洲电器机械类产品、对美汽车等出口增加,出口数量指数也持续增长。而由于油价、原材料上涨,进口金额增长、数量下降。今年1—10月收益项目顺差142,561亿日元,同比增长18.4%,有望连续3年超过贸易顺差。

  (五)尚未摆脱通货紧缩困扰。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比上年下降0.1%,若除去油价上涨因素则下降0.2%。数码家电等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耐用消费品等价格持续下降,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整体下滑的主因。但由于油价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日用消费品、食品价格等实际上涨,居民实际感受与统计指标出现偏离。

  二、日本经济增长步入成熟期

  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的10年”,日本经济自2002年2月开始恢复。与战后前13轮经济增长周期相比,本轮经济增长呈现出成熟迹象,有以下特点:

  (一)持续时间长,增速低。日本本轮经济增长已持续69个月,不断更新日本战后经济增长周期纪录。本轮增长期中虽有小幅调整,但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受出口和设备投资增长拉动,经济未出现下降局面。但年均增速仅为2%左右,远低于上世纪60年代伊奘诺景气的11%和9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的5%。

  (二)个人消费停滞,对外需和设备投资依赖增强,公共投资持续下降。在上世纪60年代的高速增长期,个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始终维持在60%以上,泡沫经济时期也在50%左右,而此轮则降至30%。与此相比,外需和设备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分别达到30%和40%,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公共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则由正变负。

  (三)经济增长不平衡加剧。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主要城市圈与地方、企业正式员工与非正规雇佣者间的差距拉大,经济增长并未惠及所有人群。日本的再分配前基尼系数持续扩大,由1990年的0.4334上升到2005年的0.5263。

  (四)长期处于通货紧缩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金融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经济增长期是日本战后首次在长期紧缩环境下实现的。日本消费者习惯了稳中有降的物价,但企业则面临着无法转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难题。日本银行原本为缓解严重的金融危机而采取的零利率等超宽松金融政策得以长期维持。从短期看,对银行系统等摆脱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长期实行可能扭曲金融市场和资源分配,不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日本经济持续增长面临诸多课题

  (一)政局不稳。2007年日本政局出现动荡,在7月的参院选举中,执政的自民党大败,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获得过半数席位,出现参众两院不一致的“扭曲”现象。加上前首相安倍晋三和最大在野党民主党领袖小泽一郎先后闹出辞职风波,阁僚丑闻接二连三,导致日本政治瘫痪,政局动荡,经济改革被迫搁置,政策连续性受到影响,外国投资者信心大受打击。

  (二)面临提高增速和缓解不平衡的双重压力,经济改革面临转折。日本经济虽然实现了近5年整的持续增长,但从增速上看不仅低于战后历次增长期,还远低于同期的欧美各国。要提高经济的潜在增长力,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日本必须推动科技持续创新,继续推动经济由制造业向金融等服务业的升级转型。

  小泉内阁以来实行的“由官到民”、鼓励竞争的改革,以及民间企业为解决设备、雇用、债务“三大过剩”问题实施的裁员等措施,虽然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但收入差距扩大等不平衡问题开始显现。改革的负面影响逐渐凸现,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启动消费尚无良策。虽然企业效益不断改善,但居民收入水平并未显著提高。在经济全球化和长期通货紧缩的影响下,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愿提高员工薪金水平。在日用消费品价格上涨趋势下,消费者心理持续恶化。而由于总人口减少,日本国内市场将逐渐趋于萎缩。如何实现经济景气由外需向内需、由企业向居民、由生产向消费的传导,是日本经济能否实现自主性持续增长的关键。

  (四)健全财政与社会保障支出扩大矛盾突出。尽管连续多年削减公共支出,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仍为GDP的1.8倍,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公共支出削减余地已经有限,增税又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很难实行。同时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速,社会保障支出呈增长态势,现有体系无法维持,必须寻找新的财源。而目前日本政局不稳,将继续拖延财政状况的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危机,将严重影响消费心理,不利于经济增长。

  (五)外部环境日趋不利。随着经济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日本经济与外部经济变化联动性增强。近期因住宅市场低迷以及次级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美国经济增速下滑。日本对美直接出口以及通过亚洲国家的间接出口可能受到影响。

  此外,金融动荡及日元升值,不但使企业利润下滑,还使个人投资者受损。在国内尚未摆脱通货紧缩,国际市场原油、原材料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的环境下,生产企业利润受到双重压迫。

  四、2008年日本经济有望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从日本国内因素看,因《建筑基准法》影响大幅下降的住宅投资有望出现反弹式回升。就业状况的持续改善,将使居民收入缓慢增加,推动个人消费的增长。从外部因素看,美国经济虽将下滑,但不致失速。而以中国为首的亚洲经济增长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美国经济的下滑,成为支撑日本经济增长的新市场动力。

  综上所述,2008年日本经济将进入重要调整期。从目前情况看,经济增速虽难以明显加速,但如能克服当前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有望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日本主要民间研究机构平均预测,2008年日本经济将增长2.0%。

信息来源: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