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云南茧丝绸产业调查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4-15 13:04:00
  “云南茧丝绸产业调查”专题一:产业竞争实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在全国桑园面积减少、鲜茧产量锐减的情况下,云南省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加紧培植和壮大茧丝绸产业,悄悄抢占茧丝绸市场份额,现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竞争实力日益增强。
  云南的茧丝绸生产自然条件优越。1994年以来,云南开始将蚕桑作为农村重点产业培植发展,经过7年的努力,全省桑、蚕、茧、丝总量稳步增长,桑园面积已达35万亩,年发种量27万张,鲜茧产量8100吨,产生丝580吨;农民茧款收入1.25亿元,工农业年产值已达3亿元。  云南茧丝绸产业的快速发展,是瞅准市场发展空间,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结果。全省各地坚持蚕茧产销一体化管理体制,生产经营部门“以丰补歉”,较好地解决了茧丝市场波动所造成的困难,走出了“少时赶、多时砍”的恶性发展怪圈,提高了产业整体效益。“九五”期间,云南各级政府把蚕桑生产作为重要产业来抓,合理规划布局,集中连片建设蚕桑生产基地,形成区域规模,先后建成了陆良、沾益、麒麟、镇雄、巧家、水富、威信、姚安、鹤庆、祥云、蒙自、永胜等一批蚕桑生产基地县市区。同时多方筹资建立生产服务设施,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按照蚕桑基地建设要求,有关县市区建立了县(区)乡蚕桑技术服务站及生产服务设施,开展桑、蚕丰产示范,良桑繁育、蚕种催青、小蚕共育、蚕茧收烘、蚕用物资经销等服务,配套完善了蚕种场,新建了家蚕原种场,扩建了省农科院蚕科所普种场,使全省年普种生产能力达到45万张。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抓好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是云南丝绸产业快速发展的又一重要经验。在全国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云南省加快发展丝绸加工业,全省建成或改造了14个丝绸加工企业,拥有缫丝机4.6万多绪,其中自动缫3000多绪,丝织机750台,绢纺2520绽,服装拼缝机160台,形成了年加工生丝1200多吨,生产绸缎700多万米,生产绢丝100吨,加工服装30万套的能力。与1995年相比,缫丝机增加了92%,缫丝生产能力增加了一倍。
  这些配套措施不但使云南省扩大了国内茧丝绸行业的市场份额,也打开了国际市场的销路。“九五”期间,云南茧丝绸行业出口创汇共1963万美元,其中出口生丝305吨,创汇700万美元;出口干茧136吨,创汇132万美元;出口绢丝47吨,创汇109万美元;出口绸缎230万米,创汇352万美元;其它茧丝产品创汇570万美元。产品畅销日本、韩国、以色列、美国、老挝、缅甸、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云南茧丝绸产业调查”专题二:产业壮大面临良好机遇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云南制定了配套产业政策,明确了发展思路。业内人士认为,云南省壮大茧丝绸产业面临着良好机遇,茧丝绸产业生产及市场前景看好。
  茧丝绸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创汇产品,一直在国际市场中占有垄断地位。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茧丝生产目前正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国外看,日本、韩国的茧丝生产正在萎缩,印度、越南等在逐渐发展;就国内看,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区桑园面积在缩减,全国桑蚕茧产量大幅下降,云南省茧丝绸产业因此有了一定发展空间。在现有基础上,云南省抢抓机遇,通过技术进步,在蚕种、桑苗、饲养、加工等环节上全面提升茧丝绸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市场竞争力将更加增强。
  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目前云南省正在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生物资源开发是政策倾斜的方向,因此,蚕茧生产及其深加工符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云南发展蚕桑生产具有三大有利条件:一是大部分地区全年无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期,全年可饲养多丝量优良蚕品种;二是半山区缓坡地多,烤烟“双控”和退耕还林后有一定的土地可供发展桑园;三是劳动力丰富,劳动成本较低。这些有利条件使蚕茧生产在云南农村产业中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栽桑养蚕,只要达到种玉米等作物的水平,亩产蚕茧就可达120公斤,按现行价扣除生产性投入后的效益在1200元左右,比种粮食的效益高。鲜茧加工成生丝的各项税收之和达30%以上,是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云南省茧丝绸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已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小有名气的品牌,带动产业化发展的核心企业已经形成。以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为经营模式的云南千佛茧丝绸集团公司,已排名全国丝绸行业最大规模100家的前10名,最佳经济效益100家的第8名,其主要产品“千佛牌”白厂丝的商检质量一直居于广东、广西、湖南等丝绸大省区之前,有12个产品分获部优、省优,远销国内外。在这些强势企业带动下,云南茧丝绸产业已具备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实力。
 “云南茧丝绸产业调查”专题三:产业制定十年发展规划
   未来十年间,云南省将致力于建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优质原料茧和高品位生丝出口生产基地。
  云南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振兴产业和“富民兴滇”为目的,充分把握云南比较优势动态变化,通过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夯实产业基础,扶持龙头企业,完善经营机制,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茧丝绸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和产业一体化,全面提高茧丝质量和竞争力,把云南省建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优质原料茧和高品位生丝出口生产基地,确保茧丝绸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成为云南农业的又一优势产业。
  云南茧丝绸产业今后10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十五”期间新增桑园50万亩,到2005年,确保全省有效桑园面积达80万亩;产鲜茧4万吨,生丝产量3000吨,茧丝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农业产值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亿元。2010年桑园总面积发展到150万亩,平均亩桑产茧70公斤;鲜茧产量10万吨,生丝产量1万吨,茧丝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农业产值1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3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3亿元。
  为确保上述目标,云南将发挥自然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生产基础,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避免与其它作物布局相冲突,突出重点,形成区域性集约化规模经营。布局重点区域为:昆明市的禄劝、石林、寻甸,昭通市的镇雄、巧家、威信、水富,曲靖市的麒麟、沾益、陆良、师宗,红河州的蒙自、屏边,楚雄州的楚雄、姚安,大理州的祥云、鹤庆、永胜,保山地区的保山、施甸,临沧地区的凤庆等21个县市区。在每个县市区重点发展五六个乡镇。每个重点乡镇桑园不少于1万亩,年产鲜茧超过600吨,使蚕桑生产成为这些乡镇的重要产业。重点发展桑园基地及与之配套的小蚕共育、蚕茧收烘等生产服务设施,全面推广普及良种良法,提高单产,生产优质蚕茧供应省内缫丝用茧和国内外市场。在现有规模以内控制缫丝能力,争取淘汰老式立缫,重点建设高起点的自动缫,提高茧丝绸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扩大国内外丝绸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