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8-30 14:38:00
2007 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1125 亿美元,同比增长83%,增幅比去年全年水平高9 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经连续38 个月实现贸易顺差。
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有四大特点:首先,上半年进口和出口增长不同步,1-6 月,我国外贸出口增长27.6%,进口增长18.2%,出口增速超过进口9.4 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两者只差3.9 个百分点。其次,加工贸易仍为贸易顺差主要来源。2007 年1-6 月加工贸易形成的贸易顺差达到1105 亿美元,占贸易顺差总额的98%以上。再次,外资企业顺差占比较高,1-6 月,外资企业形成贸易顺差额为577.1亿美元,占贸易顺差总额的51%。最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1-6 月,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688.5亿美元,对欧盟的贸易顺差为574.1 亿美元。
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快速扩大的主要因素包括:
第一,出口退税以及进出口关税税率频繁调整,导致企业突击出口。第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幅度较小,对抑制贸易顺差效果不明显。第三,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上升,增加了贸易顺差。第四,加工贸易继续迅猛发展。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使我国贸易顺差长期存在具有必然性。第五,国内过剩产能需要向外释放。第六,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第七,国内要素价格严重低估。第八,长期实施扶植出口政策的结果。
从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预计今年我国贸易顺
差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第一,世界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指出,2007 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基本延续了2006 年的态势,继续处于周期性扩张轨道。IMF 预测,2007 年世界经济可望保持4.9%的较高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国际清算银行报告也认为,世界经济良好的发展趋势可望在2007 年和2008 年延续。世界经济总体来看在2007 年仍将处于上升区间,这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第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发展较为稳定。
第三,国际投资与世界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和WTO 分析,跨国投资规模将继续扩大。而且国际商品市场需求仍较旺盛,贸易量将比2006 年大幅增加。IMF 报告指出全球货物贸易仍会高于经济的增幅,贸易量增长率达到7%。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量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高出发达国家一倍。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亚洲仍将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地区。国际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活
跃,将促使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水平的有利因素长期存在等因素,也将促使今年我国贸易顺差保持较快增长。由于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水平的若干长期因素依然存在,我国进出口总值将保持较快增长,贸易顺差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1760 亿美元,增长23.1%左右。出口规模可能达到12210 亿美元,增速维持在26%左右;进口规模可能达到9460亿美元,增速达19.5%左右。预计全年贸易顺差规模将达到2750 亿美元。
鉴于当前我国的贸易顺差持续、过快增长,如何实现贸易平衡,解决由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所带来的贸易摩擦、流动性过剩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宏观调控政策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通过普遍下调所有产品出口退税率进行总量调整。尽管国家自2006 年以来加大了出口退税调整力度,但是税制的调整相对于我国当前的外贸出口增长规模与速度而言还是稍显平缓。
第二,通过改变对外贸易政策取向进行结构调整。一是通过金融、财税、投资政策鼓励一般贸易的出口与进口,限制加工贸易;二是通过进出口关税政策调整优化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鼓励高技术附加值商品进口;三是放松进口限制,适当增加消费品进口,通过扩大进口带动国内消费,协调进出口比例。
第三,通过完善国内要素价格体系进行价格调整。深化资源、能源产品价格改革,让它们的价格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又反映其稀缺程度,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劳动力价格形成制度等等。
第四,通过人民币汇率适当升值进行速度调节。可以考虑适当提高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幅,重点提高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中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的货币)的升值幅度,学会利用汇率工具来控制和对冲外汇风险,建立外向型企业的汇率风险防范机制,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