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江苏射阳蚕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设想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6-25 10:41:00
1、我县蚕业生产现状
  
  1.1蚕业生产的规模、产量、产值
我县蚕桑生产起步于七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经过多年的积累壮大,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全县现有桑园4.8万亩,2006年饲养蚕种12.14万张,年产蚕茧10万担,培育优质无病桑苗1亿株,实现蚕桑总产值1.88亿元。全县现有缫丝加工企业4个,年加工鲜茧15万担,年产白厂丝800吨,初步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
  
  1.2蚕业生产的单位产量、产值、成本、投工、效益
近年来,我县蚕茧质量稳步提高,蚕茧单产持续上升,蚕农收入大幅增长。2006年,全县桑园亩产茧270斤,亩平产值4104元,张平单产83.2斤,张种成本350元,张种投工8个,张种收入1549元,全年实现亩效益、亩单产、张单产、蚕茧价格四项指标超历史。
  1.3蚕业生产的特点
  1.3.1生产布局
  我县现行的是“一春二秋、适养夏蚕”的布局模式。春蚕出库日期推迟在4月27日左右,确保春蚕亩桑发种1.5张以上。夏蚕出库时间在6月25日左右,根据蚕农意愿而定。中秋蚕出库时间在8月5日前后,亩桑发种0.8-1张。晚秋蚕出库时间在9月10日左右,亩平发种1-1.5张,确保桑叶资源利用最大化。在桑园布局方面,全县已形成以六个重点镇为主的区域化蚕茧生产基地,六个重点镇共有桑园4.6万亩,占全县桑园总面积的95%。
  1.3.2技术水平
  几年来,县、乡蚕业部门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蚕桑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在桑、蚕良种方面,引进和推广了育71-1、农桑系列等新优桑品种和“苏镇×春光”、“苏菊×明虎”等优良蚕品种。在新技术推广方面,推广桑园模式化栽培、小蚕电气化共育、大蚕简易蚕房育等先进、实用技术,基本实现小蚕共育电气化、大蚕饲养省力化,家蚕上簇方格化。
  1.4蚕业与大农业的比较情况
  2006年,我县蚕桑亩产值4104元,棉花亩产值1230元,粮食亩产值1350元,蔬菜亩产值3950元,其比例为1:0.3:0.32:0.96;蚕桑亩效益3613元,棉花亩效益850元,粮食亩效益700元,蔬菜亩效益3250元,比例为1:0.24:0.19:0.9;蚕桑人工均效133.8元,棉花人工均效28.3元,粮食人工均效31.8元,蔬菜人工均效141.3元,比例为1:0.21:0.23:1.06。
  1.5蚕业生产生存、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1.5.1有利条件
  1.5.1.1自然优势:我县属海洋性气候,光照、雨水、气温等对桑树生长和家蚕发育极为有利,非常适宜发展栽桑养蚕业。
  1.5.1.2基础优势:我县现有桑园4.8万亩,95%以上集中在六个重点乡镇。全县从蚕种生产、蚕茧收烘到缫丝织绸,一整套运转体系已基本形成。
  1.5.1.3市场优势:一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纺织行业的优势更加明显,这给蚕桑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二是县内加工需求旺盛,我县目前的生产能力只有10万担,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和县内外的需求。
  1.5.1.4效益优势:2006年我县桑园亩平效益高达4104元,远高于大宗农作物,这一优势已被广大干群所认同。 
  1.5.2不利因素
  1.5.2.1生产基础薄弱,设施陈旧。目前,我县桑园面积只有4.8万亩,比95年下降了近50%。近几年生产投入减少,有相当一部分养蚕设施陈旧,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1.5.2.2收购秩序严重混乱。蚕茧收购多头分散,收购主体各自为政,致使生产经营粗放,茧质严重受损。
  1.5.2.3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仍较为突出。蚕茧生产者与经营、加工主体之间的买卖关系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蚕农抵御和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2、我县蚕业发展的规划、前景

  2.1五年规划

  到201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7万亩,年饲养蚕种20万张,生产蚕茧15万担,培育优质桑苗1.5亿株,实现蚕桑总产值2.5亿元。

  2.2中长期规划或设想 
  2.2.1经济目标。到202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2万亩,年饲养蚕种35万张,生产蚕茧28万担,培育优质桑苗2.0亿株,实现蚕桑总产值4.5亿元。
  2.2.2重点乡镇。到2020年,建成年产8万担茧以上的镇2个,年产5 万担茧以上的镇2个,年产2万担茧以上的镇1个,年产1万担茧镇2个。
  3、我县蚕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
  3.1科学定位、瞄准高端,在增强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蚕桑业虽是我县的特色产业,但要想站稳脚跟,持续发展,必须在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上下功夫。必须看到:一是大量的鲜茧资源外流;二是自主名牌匮乏;三是在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环节上科技含量不高。因此,今后的发展目标是,推进蚕桑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茧丝绸产品由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转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品牌竞争为焦点的综合实力竞争;推进提升自主品牌,走一条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茧丝绸之路。
  3.2稳定基地,建设园区,在扩量增效上求突破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制约了经济发达地区蚕业的健康发展。面对新形势,必须建设生态蚕桑经济园区,实现蚕桑基地、龙头企业、养蚕农户三赢。一要强化区域重点。发展有优势 、有潜力、有前景的蚕桑镇,形成区域特色。二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蚕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尤为重要。
  3.3优化服务,拓展领域,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上做文章。我县蚕桑生产总体水平不高,且不平衡性大,未来几年,我们要集中精力,实施三大科技兴蚕工程。

  一是现代农民教育工程。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培训县、乡、村三级蚕桑技术人员。多形式、全方位、高层次的开展系列化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全面提高广大蚕农的业务素质。
  二是桑蚕品种改良工程。以桑蚕品种的更新换代作为科技兴蚕的突破口,启动新一轮科技进步。桑品种上主要推广育71-1和农桑系列,蚕品种上主要推广苏镇*春光、苏菊*明虎等。
  三是实用技术推广工程。把现有技术和省力化技术进行组装,使之配套化、系列化。重点推广早春温床育苗、桑树二次摘芯、小蚕电气化共育、24日标准养蚕法、自动上簇等实用技术,把实用技术真正普及应用于蚕桑生产的全过程。
  3.4强化管理,组织协调,在服务水平上显成效
  目前,全国正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调整就是机遇。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现有物质技术实力,占据下道生产和高端领域的优势。首先,加强引导。扎实加强做好中长期规划,优先审批蚕桑生产临时用地,提供优越的家蚕生存空间。其次,规范蚕茧流通。要理顺蚕茧流通关系,杜绝无证经营,拒收毛脚茧和混级茧,提高蚕茧质量。其三,打造名牌战略。要争创射阳茧丝绸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叫响,同时还要打向国际市场。

信息来源:江苏省射阳县蚕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