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安徽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调查简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6-13 09:18:00
随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农村以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不断出台,安徽省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继续较高,在耕地投入和耕地利用进一步加大的同时,种植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据对全省31个调查县的3千多农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预计调查,在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安徽省农户粮食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增加,增幅为1.7%。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为安徽省粮食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调查显示:2007年被调查农户累计耕地21541万亩,全年农作物面积预计40258亩,由此计算出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87。与上年比,以上三者的变化幅度均较小,但全年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市场化调整加大,种植结构调优趋势明显。在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面积稳步增大,增幅1.7%,所占的比重达83.3%,比上年约升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面积继续减小,减幅分别为9.6%和6.4%,所占的比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一、粮食播种面积稳步增大,主要品种有增有减,增大于减
调查显示,在农户全年农作物结构中,今年安徽省早稻面积虽有一定减少,减幅为1.4%,但夏粮和秋粮面积均有所增大,分别增长2.5%和1.4%,从而带动了全年粮食面积的增长。在面积增大的主要粮食品种中,小麦增长3.2%,全省约增加100万亩,总面积可达到3275万亩。玉米面积增长9.2%,预计全省可达1136万亩,比上年约增加35万亩,增速为近五年之冠。中稻和一季稻以及薯类的面积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增幅分别是0.9%和4.9%。面积趋减的主要粮食品种有大豆、早稻和双季晚稻,减幅分别是3.2%、1.4%和2.9%。
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二是市场粮食价格的推动。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包括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农机补贴,以及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对种粮农民使用的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综合补贴等一系列保护农民利益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去年安徽省农民人均享受各种财政补贴累计达41元之多,今年政策的补贴有望继续维持去年的水平。粮食价格持续数月走高,对调动农民扩大种粮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调查显示,在去年元月到今年3月的15个月内,安徽省集贸市场小麦价格由每公斤1.35元升至1.47元,中间曾经到达1.5元,目前集市价格仍然在1.4元左右,按此计算小麦的每亩纯收益升至300元以上。
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继续调减,油菜籽最甚
调查显示,今年经济作物面积继续调减,减幅为9.6%。在经济作物面积中,除棉花增长3.3%外,其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油菜籽减幅最甚,减幅达13.8%,并带动了今年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度下降。预计今年安徽省棉花和油料面积分别是616.9和1830万亩,与上年比,棉花增加27.8万亩,油料减少225万亩。
此外,芝麻、药材以及麻类的面积也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减幅分别是12.7%、38%和10.2%。
油菜籽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近几年国内菜籽油市场供求失衡,油菜籽市场价格持续低迷;二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2006年,油菜籽价格尽管有所上涨,但涨幅甚微,只有1.5%,而2005年的跌幅却高达14.2%,相比之下,去年的油菜籽价格仍然十分低迷,不可能引起农民扩大油菜籽生产的兴趣。与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厚政策相比较,油菜籽生产的扶持政策几乎是空白,而且种植油菜籽费工费时,与越来越多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转移的现状产生冲突,农户压缩油菜籽面积应在情理之中。
棉花播种面积扩大,首先是今年农民看好棉花价格,看好种棉经济效益。据调查,去年安徽省棉花价格上涨0.9%,涨幅虽不大,但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上涨的,今年以来棉花价格走势较好,由此引导了农民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其次是棉花良种补贴政策效应。今年财政部共安排安徽省棉花良种补贴资金3000万元,每亩补贴15元,补贴规模达200万亩。安徽省决定对九个主要棉产县区实施良种补贴,补贴的棉花良种有19个。第三是棉花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的推广,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和田间管理的劳动强度,棉花的种植风险进一步降低,种植效益得到了提升。
三、其他农作物面积调减3.9%,蔬菜、瓜果面积回落调整
调查显示,今年安徽省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较上年减少3.9%。其中,蔬菜减少4.2%,瓜果类减少13.9%。经历去年大幅增长,今年蔬菜和瓜果面积均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
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
调查显示:2007年被调查农户累计耕地21541万亩,全年农作物面积预计40258亩,由此计算出农作物复种指数为1.87。与上年比,以上三者的变化幅度均较小,但全年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市场化调整加大,种植结构调优趋势明显。在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面积稳步增大,增幅1.7%,所占的比重达83.3%,比上年约升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面积继续减小,减幅分别为9.6%和6.4%,所占的比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一、粮食播种面积稳步增大,主要品种有增有减,增大于减
调查显示,在农户全年农作物结构中,今年安徽省早稻面积虽有一定减少,减幅为1.4%,但夏粮和秋粮面积均有所增大,分别增长2.5%和1.4%,从而带动了全年粮食面积的增长。在面积增大的主要粮食品种中,小麦增长3.2%,全省约增加100万亩,总面积可达到3275万亩。玉米面积增长9.2%,预计全省可达1136万亩,比上年约增加35万亩,增速为近五年之冠。中稻和一季稻以及薯类的面积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增幅分别是0.9%和4.9%。面积趋减的主要粮食品种有大豆、早稻和双季晚稻,减幅分别是3.2%、1.4%和2.9%。
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二是市场粮食价格的推动。近年来中央陆续出台了包括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农机补贴,以及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对种粮农民使用的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综合补贴等一系列保护农民利益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去年安徽省农民人均享受各种财政补贴累计达41元之多,今年政策的补贴有望继续维持去年的水平。粮食价格持续数月走高,对调动农民扩大种粮积极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调查显示,在去年元月到今年3月的15个月内,安徽省集贸市场小麦价格由每公斤1.35元升至1.47元,中间曾经到达1.5元,目前集市价格仍然在1.4元左右,按此计算小麦的每亩纯收益升至300元以上。
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继续调减,油菜籽最甚
调查显示,今年经济作物面积继续调减,减幅为9.6%。在经济作物面积中,除棉花增长3.3%外,其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油菜籽减幅最甚,减幅达13.8%,并带动了今年经济作物面积大幅度下降。预计今年安徽省棉花和油料面积分别是616.9和1830万亩,与上年比,棉花增加27.8万亩,油料减少225万亩。
此外,芝麻、药材以及麻类的面积也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减幅分别是12.7%、38%和10.2%。
油菜籽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近几年国内菜籽油市场供求失衡,油菜籽市场价格持续低迷;二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带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2006年,油菜籽价格尽管有所上涨,但涨幅甚微,只有1.5%,而2005年的跌幅却高达14.2%,相比之下,去年的油菜籽价格仍然十分低迷,不可能引起农民扩大油菜籽生产的兴趣。与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厚政策相比较,油菜籽生产的扶持政策几乎是空白,而且种植油菜籽费工费时,与越来越多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转移的现状产生冲突,农户压缩油菜籽面积应在情理之中。
棉花播种面积扩大,首先是今年农民看好棉花价格,看好种棉经济效益。据调查,去年安徽省棉花价格上涨0.9%,涨幅虽不大,但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上涨的,今年以来棉花价格走势较好,由此引导了农民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其次是棉花良种补贴政策效应。今年财政部共安排安徽省棉花良种补贴资金3000万元,每亩补贴15元,补贴规模达200万亩。安徽省决定对九个主要棉产县区实施良种补贴,补贴的棉花良种有19个。第三是棉花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的推广,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和田间管理的劳动强度,棉花的种植风险进一步降低,种植效益得到了提升。
三、其他农作物面积调减3.9%,蔬菜、瓜果面积回落调整
调查显示,今年安徽省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较上年减少3.9%。其中,蔬菜减少4.2%,瓜果类减少13.9%。经历去年大幅增长,今年蔬菜和瓜果面积均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
信息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