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组合政策“慢”效应与人民币升值“快”疑惑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5-25 08:54:00
近期我国宏观调控采取了超常的组合策略,采用三种方式实施金融调控,即存贷款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以及汇率浮动区间扩大三种方式同时推出,这不仅引起人们对调控效果的关注,对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乃至金融稳定与安全更有直接作用。
  
  从此次调控政策出台的方式看,由于采取的是前所未有的组合模式,并且在市场预期与未预期之间。因此,政策发布之后,市场反应既平静,又呈现出不同的理解。
  
  一方面,已经分步出台的类似政策手段对经济金融调控作用有限:如存款准备金利率已经从2006年以来上调7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限制有限,而房地产市场依然有银行资金的进一步介入,这也是当前房价难以下降的原因之一。所以组合政策出台有其必然性。
  
  另一方面,新出台的政策手段难以改变市场惯性预期:无论存款利率的上升或人民币汇率区间的扩大,都难以改变当前价格的基本趋势。因为,短期我国经济形态和金融结构依然难以有根本性的转变。
  
  因此,在这些措施公布之后,市场信心依然高涨,而人民币价格继续创出本年度以来的新高,人民币进一步上涨趋势难以扭转。所以,从短期效果和表面上看,宏观政策的调节作用不足,但是我们且莫小看这套组合政策的效用。从长远看,它的深刻意义会逐步呈现出来。
  
  再看当前我国经济金融的态势与惯性,尤其是人民币汇率上升压力难以抑制。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价格上涨带来的经济金融结构压力与矛盾在逐渐扩大。但是市场依然简单地停留在人民币单边升值的热情与期待中。有些人还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够,还需要一次性大幅度升值才可解决我国经济金融问题。
  
  应该承认,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上升有其自身的必然性,这与我国的经济实力有关。但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也不排除外部的刻意炒作因素。人民币汇率单向的持续上涨并不是市场规律的自然反映,而是人为的投资热情和投机策略所为。笔者认为,当前表面上形成的人民币升值"繁荣",背后潜藏有人民币升值的"陷阱",日本已经是一个可以参照的标的,我们不能不警惕未来的风险。
  
  应当看到,虽然大家对我国经济与投资的期望高涨,但是从市场经济的基础看,我国市场发展依然十分脆弱,以至有些发达国家依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人民币市场条件与基础还不充足。而我国经济金融周期和结构性问题也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得到有效解决,经济矛盾或金融压力在逐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状态是否合理或适宜,是值得怀疑的。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其中由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投资和投机冲动是影响调控效果的主要因素,而预期心理和技术推力又是干扰调控效率的辅助因素,而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匮乏也制约了调控政策发挥效用。
  
  面对这些复杂的局面,我们需要理智、清醒和细致地分析问题所在,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当务之急是打消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市场惯性的推力,保持理智心态,正确看待我国国情和价格取向。在利率改革上加快市场化步伐,在汇率改革上加快基础建设。
  
  首先,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市场调节手段,使人民币汇率由单边升值和单向倾斜以及单一关注向多元化组合方向加快转移,加强人民币兑欧元、日元、英镑等多种货币的价格、交易以及结算引导,扭转单一关注美元的传统惯性与份额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对人民币兑美元的敏感预期。
  
  其次,要引导机构、企业理性面对我国的特殊国情,扭转传统上由政府、银行对企业的主导性,加强政府与企业、机构、个人的沟通,使政府的政策贯穿于企业、机构的行为之中,使企业、机构的需求反馈到政府,形成市场化的政府、企业、机构协同、协调与合作方式,而非政府与企业或机构的对立。
  
  其三,要在市场建设中强化战略安排,将短期因素置于长期规划设计之中,从短看长、从长看短,多视角、多层次、多方位地看待我们当前与未来面临的问题,使我们的改革开放进程以及全球化发展战略在自己的掌控与预料之中。

信息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