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纺织行业影响分析(2)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9-22 10:34:00
第二部分: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纺织行业影响分析
二、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纺织行业影响分析
从本次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出发点看,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率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国际顺差、降低国家财政负担。然而,通过下调出口退税率是否能够同时达到以上三个目的。中国第一纺织网分析如下:
1、产业结构能否进一步优化?
由于出口退税调整的是实际汇率,而升值将会调整名义汇率,在当前汇率稳步微调的形势下,下调出口退税率,将会直接增加被调整行业的出口成本,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一些行业减少出口转为内销,另一些主要从事出口的低附加值企业将退出这个行业,从理论上讲,下调出口退税率对抑制过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的作用会更加直接。
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对近年来纺织主要子行业的经济运行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主要纺织子行业平均净利率在2%-5%左右,纺织全行业平均净利率仅为3.48%。
进入2006年以来,受输欧美纺织品配额限制、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汇率上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被成本上升等诸多问题所困扰。目前已经有很多订单滑落到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2006年1-7月份,除棉纺行业、丝绸行业平均净利率略有上升之外,其他行业净利率均比2005年有所下降。

由于出口总额中包括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不涉及退税问题,因此不受退税率下降的直接影响。目前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约为70:30。退税率降低2个百分点,本网粗略推算2006年第四季度各纺织子行业利润损失如下:

根据2006年1-7月各纺织子行业利润及销售收入增长情况,本网估测出口退税率下调对行业净利率的影响(如图2-2)。

通过测算可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将使2006年纺织全行业净利率下调0.06%。从退税率下调对不同子行业的影响来看,化纤行业影响最大,净利率将因此下调0.21%,其次为麻纺行业,净利率将因此下调0.13%,其他行业净利率可能下调幅度在0.04%-0.07%左右。
分析认为,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对行业影响的大小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
(1)行业利润空间。行业利润空间越小,出口退税率下调影响越明显,两者相关度系数高达-70%。2005年化纤行业净利率仅为1.94%,2006年1-7月化纤行业净利率为2%,利润空间偏小使得行业抗风险能力偏低,政策面或宏观面的略微调整都使行业整体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以聚酯行业为例,由于国内产能的快速膨胀,低端产品在出口市场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由于缺乏行业自律、致使产品接二连三遭受主要出口国反倾销调查,出口严重受阻,企业经营困难,不少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其中聚酯短纤出口连遭反倾销调查是一个最为突出的例子。
我国聚酯短纤出口近95%是再生PET纤维,从2002年开始,我国每年出口增加近一倍,其中浙江慈溪、江苏江阴出口量分别占据出口总量的30%,和21%,这两大地区基本占据了国内回纺涤短出口的半壁江山。
然而,2005年开始,我国主要聚酯短纤出口市场:欧盟、美国相继展开“反倾销调查”。2005年欧盟对我聚酯短纤反倾销案做出终裁后,相关企业几乎全部退出了欧盟市场,转战美国。2006年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收到国内产业申诉,要求对来自中国的聚酯短纤进行反倾销调查。2006年7月13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短纤(Polyester Staple Fiber)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是我纺织产品在美遭遇的第一大案件,也是中美纺织品谅解备忘录签署后的最大的一起反倾销案件。虽然目前美国尚未对此案做出终裁,但可以预期,一旦美方胜出,与之直接和间接相关的近50家江浙化纤企业将陷入困境,数万工人面临失业。
(2)纺织品占出口比率。纺织品占出口产品的比率越高,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越明显,两者相关度系数高达50%。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所掌握的行业数据显示,在全部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中,纺织品占出口总额的38%,服装占62%。在纺织主要子行业中,麻制品中纺织品占比为100%,化纤制出口产品中,纺织品占比高达46.7%。针织制出口产品中仅有10.3%为纺织品,89.7%为服装。
(3)贸易竞争力。贸易竞争力系数(又称特化系数或出口竞争力系数)=(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 它表明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力状况。商品的竞争力指数越接近100%,竞争力越强;反之,越接近-100%,则竞争力越弱。根据本网数据显示,贸易竞争力越强,出口退税率下调对相关行业的影响越小,两者相关度系数高达-61.2%。我国丝制产品贸易竞争力系数高达90%,而毛制产品、化纤制产品贸易竞争力系数均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为70.0%和67.5%,麻制品竞争力系数仅为60.8%。
综合以上三点来看,行业盈利能力越低,受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越为明显;产品出口竞争力越低,对出口退税的依赖程度越大,出口退税率下调的不利影响在相应行业中的不利影响越为明显,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有明显的方向性,选择性。有利于淘汰部分落后产能、抑制过剩行业。
2、出口退税率下调能否为人民币升值减压?
目前,通过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办法,间接减少贸易顺差、减少外汇储备增量被认为是缓解当前人民币承受的升值压力提供一个较有效的“减压阀”。
根据专家测算,2005年一美元出口商品综合退税为0.4429元人民币,如果完全取消出口退税,相当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0.4429元。照此估算,去年底,合理的汇率水平应该为7.7元/美元左右,这与目前的7.9908元/美元,相差只有2800多个基点,升值的空间也仅有3.69%左右。这与当前各主要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本年度人民币升值幅度的中间值3.5%相差无几,因此,理论上只需取消出口退税即可为人民币减除所有升值压力。

事实是否如此?众所周知,外汇储备增量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外贸顺差,一个是资本流入。然而,从总的趋势来看,外贸顺差对外汇储备的贡献率是基本稳定。每个月外贸顺差都是逐步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是稳定的。而资本流入形成的外汇储备,比对外贸易形成的外汇增量增加较快,同时短期性和波动性较大。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6月份贸易顺差14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较上年同期增长49%。2006年上半年贸易顺差614.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纺织服装贸易顺差为539.4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总额的87.8%。不断创下新高的贸易顺差很多业内人士一度担心,由于外贸顺差的原因引起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
然而,随后央行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9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2.37%。其中,6月份外汇储备增加161亿美元,同比少增39亿美元。从这一角度看,贸易顺差增长并不是外汇储备增加的必要条件。靠减顺差来控制外汇储备增加,效果本来就值得怀疑。
另外,近年来,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增量的贡献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一方面,纺织品服装不再是扭转国内货物贸易的决定性因素,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占全国比重由2003年的280.8%下降至2005年的98.6%,排除纺织品服装出口带来的顺差,我国货物贸易已经由逆差转为顺差。
另一方面,小幅下调出口退税率对减逆差影响有限,2004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2-4%,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增量贡献率下降至37.88%,但随后的2005年,又恢复到48.07%。
再则,由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服装出口占总额比重更大,纺织品出口仅占38%,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对减顺差效果并不明显。
3、为国家财政减压降负?
当前,我国增值税为共享税,中央与地方按照75%:25%的比例分成,超基数部分,按1:0.3的比例返还。退税统一从中央库款中退付。2005年及以后年度出口货物退增值税中应由地方财政负担的部分,由地方财政在年终专项上解中央财政。出口退税是财政收入的减项,出口退税率降低,财政收入增幅会高一点。

根据中国第一纺织网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的数据显示,自1998年国家为帮助国内摆脱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而上调出口退税率以来,每年出口退税额均以两位数增长,2003年出口退税额同比增幅更是高达62%。到2005年,出口退税总额已经高达3371亿元。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11%。

当前我国每年出口退税额已使财政苦不堪言。据国家税务总局人士分析,“十五”期间,我国出口退税总额为11944.47亿元,同期,来自全部私营企业税收收入总额仅有7705.57亿元。如果不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随着我国贸易量不断增加,财政负担会越来越重。
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持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却持续下降,由2001年的20%下降至2005年的15.42%,按照纺织品与服装出口比例为38:62进行估算:2005年全国共出口退税3371.57亿元,货物出口总额为7620亿美元,纺织品出口总额为440亿美元,出口退税额粗略估计约为194.6亿元。2006年1-7月,纺织品出口总额同比增幅为18.65%,估计第四季度纺织品出口总额在130亿美元,若退税率维持13%,出口退税额约在57亿元,下调至11%,出口退税额将减少8.8亿元,按照年出口增长15%估算,2007年纺织品出口退税额将至少减少30多亿元。
下调出口退税率可以适当缓解财政负担,地方政府分担退税所带来的拖欠企业退税、异地采购造成的分配不均等问题仍不能完全得到解决。而且,一旦中央财政的收支状况与出口形势发生变化,出口退税政策可能又需要再调整。政策变换太频繁,就可能使地方政府产生一种心理预期,会使地方政府期望分担更低的比例,从而造成地方政府在支付出口退税款额时拖着不办。因此,需要逐步完善建立起更长期、稳定的出口退税机制。

有学者认为,一个好的出口退税政策应该是“足额的、及时的、稳定的、由谁收就由谁退”。将增值税作为中央税,收入归中央,退税也完全由中央负担,这样出口退税中央、地方分别承担所带来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但由于涉及各地的切身利益,改革中会有阻力,所以只能作为长期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来看,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出口竞争力低,整体利润空间小的行业影响较大。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贷款难度加大、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背景下,出口退税率下调2%,对抑制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都将有辅助作用;对降低国家财政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出口退税率调整并不是“万能解药”,多重目标集于一身,抵消了出口退税政策的实际效果。因此,要重新定位出口退税政策,让出口退税政策还原其本来面目。
基于公平竞争理念之上的出口与税收政策才是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基石,才是出口企业的坚强后盾。否则,行政时时干预,市场左右为难,也无法实现中国企业与经济的长远发展效应。
信息来源:中国第一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