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用电量超过发电量 发改委称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8-31 13:54:00

  电力供需将基本平衡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电力处29日发布的《电力行业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做出预测:第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较为紧张,紧张地区主要是山西、内蒙古、河北南部、浙江、上海、四川、重庆、广东等省、区、市;进入冬季,全国各地区总体电力供需将基本平衡。

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发电量完成126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3111亿千瓦时,累计同比增长12.9%,用电量保持稳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仍是第二产业以及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快速增长。从各区域的用电量增长情况来看,内蒙古、贵州、宁夏、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而近3 个月来受严重旱情影响,水电发电量增速出现快速下滑,7月单月增速同比下降17.6%,1-7月水电累计完成2180.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1.3%;受水电出力不足影响,火电7月份发电量增速略有反弹,但累计增速仍维持小幅回落趋势。

发改委分析,今年国家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银行放贷规模增长情况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实施结构调整,抑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发展,调控效果显现可能需要延迟一段时间,但6月底全国销售电价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下半年电力需求的增长。因此全年的电力供需会保持总体平衡。

节能形势不容乐观

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国单位GDP电耗为1433.8千瓦时/万元,较去年底增加75.3千瓦时/万元,上升5.5%。尤其是电力行业的节能降耗任务繁重,上半年全国发电耗用原煤4.82亿吨,同比增长8.12%。

多种因素导致能耗过高,近两年来,电力行业新投产了较多的大型先进机组,对能耗高、效率低的小型机组的淘汰进程加快,同时,电厂加快了节能降耗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加强了节能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节能空间依然巨大。

“电力部门是重要的能源转换部门,但是目前电力系统的转换效率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能源转换效率提高对于节能有很大作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输配电及节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总工程师于坤山对此表示赞同,“供电企业的节能降耗是关键一环。企业用电设备的效率较低,电网污染等都会导致供电系统功率损耗增加,影响电力行业的节能效果。”

节电还要多策并举

电力行业要挖潜提效、实现节能降耗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大电力部门内部的节能力度;二是提高电力用户用电效率。

电力部门内部的节能有赖于相关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电力企业设备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将整体提高我国电力工业的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支持鼓励节电技术和节能产品的开发、应用,这是取得节能效果的有力措施。

“目前,电网中高能耗变压器的使用量较大,高压输电线路比重偏低,变电站布局不够合理。发展特高压电网是当务之急,它可以增加输电容量,降低线损,提高供电的效率和能力。”于坤山表示。

“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节电意识要提高,不能追求短期利益,要坚决淘汰、关闭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凝气火电机组和单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常规小煤电机组及燃油发电机组,这是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能源效率的有效手段。”戴彦德说。

国内很多企业由于信息缺乏,能源管理落后,节能意识薄弱,资金实力受限,难以推广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目前,国外比较流行“合同能源管理”:企业零投资、零风险、EMC公司负责运作节能项目,并保证节能率,产生节能效益后,与企业共同分享,以此取得投资回报并滚动发展的一种节能项目商业运作模式。

电源结构适当调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建议,在电源结构方面,水电、火电、核电建设增速要做适当调整,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其次,要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火电机组参数和容量等级,减少电力生产过程中自身能源消耗。

此前国家发改委分析称,今年6月底全国销售电价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下半年电力需求的增长。目前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正处于由缺电向基本平衡过渡时期。

《电力行业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原文

今年以来,电力行业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指示精神,积极应对电力迎峰度夏,充分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作用。上半年,全国电力运行安全平稳,发用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基本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要。

一、运行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发用电量快速增长,增速均超过年初预期。上半年,全国发电量完成126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其中,水电1746亿千瓦时,增长12.4%;火电10647亿千瓦时,增长12.2%;核电256千瓦时,减少1.1%(主要原因是年初安排了一些机组的检修)。发电增长较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华东,前几名分别是:青海(41%)、内蒙(37%)、贵州(27%)、江苏(21%)、宁夏(18%)、浙江(16%)、福建(16%)。

年初,有关方面根据各种因素预计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约为10-11.5%。但从上半年运行情况看,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3111 亿千瓦时,累计同比增长12.9%,且呈逐月上升走势,1-2月、1-3月、1-4月、1-5月、1-6月累计增幅分别为11.7%、11.8%、12.3%、12.5%、和12.9%。这一增幅虽回落了1个百分点,但已接近去年全年13.5%的增速,超过年初预期1.4-2.9个百分点。6月份当月更是达到了14.74%,分别超过去年全年增幅和今年预计高值1.2和3.2个百分点。

(二)电力供需紧张形势进一步缓和,但仍将存在区域性、时段性电力供应紧张。上半年,大部分省区的电力供需形势在去年下半年开始缓和基础上,继续趋缓。主要表现:一是电力缺口大幅减少,国网公司系统最大电力缺口为378万千瓦(出现在6月19日),比去年上半年最大(出现在1月)下降2413万千瓦。二是拉电条次大幅下降。上半年,国网公司系统累计拉电条次2038条次,比去年的36.5万条次减少36.2万条次,下降99.4%。三是主要跨区送电减少。1-6月,华北送华东同比下降18.5%,华中送华东同比下降5.40%。

上半年仍有一些地区出现季节性、时段性的电力短缺。10个省级电网继续采取了错避峰措施,有效缓解电力短缺矛盾。分区域看,南方电网电力供应形势较紧张,1-6月从华中购电同比增长47.1%,西电送广东同比增长57.5%,以缓解广东电力紧张矛盾;华北电网的山西、河北南网也存在一定程度拉限情况;东北电网中辽宁供需略显紧张,吉林、黑龙江供需平衡。华东电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浙江、上海电力供需较紧张;华中电网供需形势好转;西北电网电力供给大于需求。

(三)用电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二产增幅较大。全社会用电量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结构比例从2002年3.6:73:11.2:12.2,到2003年的3.2:73.8:11.2:11.8,2004年的2.7:74.8:11.2:11.3、2005年1-6月的2.9:75.7:10:11.3,再到2006年1-6月的2.9:75.9:9.9:11.3。由此可见,虽然一产、三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也都在增长,但由于二产增幅更快,导致二产用电比重进一步上升,尤其是工业用电比重从2002年的71%持续上升到目前的75%,对全社会用电增长贡献率也相应由74.4%提高到77%。

分行业看,高耗电行业用电增长反弹。上半年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四大高耗电行业累计用电4165.5亿千瓦时,合计占全社会用电比重达到31.8%,比2002年和2005年比重上升了3.9和0.9个百分点。除化工行业接近全社会用电增幅外(但氯碱、电石等制造用电分别增长19.8%、33.7%),有色、黑金、建材用电增速均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分别增长23.8%、15.7%和14.5%。

(四)电力企业效益稳定增长,经营情况进一步好转。1-6月,全国电力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9202亿元,增长17.7%,利润总额489亿元,增长3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233亿元,增长17.4%,利润总额408亿元,增长33%。电力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中,电力生产业为331亿元,增长37.9%;电力供应业为158亿元,增长32.7%,效益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煤电联动价格政策的实施。

(五)节能降耗不容乐观。从全国情况看,2005年全国单位GDP电耗为1358.5千瓦时/万元。据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国单位GDP电耗为1433.8千瓦时/万元,较去年底增加75.3千瓦时/万元,上升5.5%。从电力行业看,上半年全国发电耗用原煤4.82亿吨,同比增长8.12%,发电煤耗337克/千瓦时,同比下降1.5%。全国电网线损率完成6.19%,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六)电力安全生产基本稳定,但基建施工安全形势严峻。电力行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基本保证了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稳定运行,基本保证了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安全可靠供电。但电力安全生产仍存在一些问题,电力设施遭受特大暴雨、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事故时有发生,电网的稳定运行和供电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上半年,电力建设发生重大以上人身伤亡事故起数同比增加,基建安全问题突出。

二、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发电利用小时数下降。1-6月份,全国火电机组发电利用小时同比下降178小时,而且呈现逐月增加趋势。其中,降幅较大的是西北、内蒙和华东等地区,华北地区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华中、南方地区和去年基本持平。我们预计全年火电利用小时将低于5500小时,同比下降400左右。分析下降原因,西北地区主要是水电增发和用电增幅下降;华东地区则主要是受电力供应能力增加影响。

(二)厂网关系需要进一步协调。体制改革后,电厂、电网成为不同利益主体。随着近年电源电网的集中大规模建设,基建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新机生产运行不够稳定,电源与电网规划不配套问题逐渐显露。电网企业拖欠发电企业购电费问题开始出现,而且,在结算方式、结算时间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面临考验。近几年,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对缓解电力供需紧张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各方面关注和重视。但随着供需关系的逐步缓和,一些地区和电网企业的工作重点将由保障供应转向开拓电力市场。在此形势下,通过开展需求侧管理来实现节约用电和优化负荷特性的工作,如没有激励措施跟进,其应有作用可能会受到较大抑制。

三、全年电力供需走势预计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家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银行放贷规模增长情况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实施结构调整,抑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发展,调控效果显现可能需要延迟一段时间,但6月底全国销售电价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下半年电力需求的增长。综合各种因素,预计全社会用电量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长12%-12.5%左右,增幅回落1-1.5百分点。预计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处于由缺电向基本平衡的过渡时期,第三季度电力供需形势较为紧张,存在缺口,紧张地区主要是山西、内蒙、河北南部、浙江、上海、四川、重庆、广东等省区市;进入冬季,全国各地区总体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电力运行部门将继续加强电力监测,提出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认真做好迎峰度夏工作,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时期的电力供需情况,加大电网间余缺调剂,确保电网安全平稳运行;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电力企业、电力用户的沟通联系,妥善协调化解发电、输电和用电之间的矛盾,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继续抓好电力需求侧管理。

信息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