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中国外贸:2005痛并快乐着 2006前路依然坎坷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12-14 09:28:00
上半年的房地产调控一结束,外贸问题就迅速上升为中国经济的头号问题。多数专家们认为,2006年,由于外需仍处于扩张期,中国的出口及外贸盈余都仍将有相当幅度的增长,这也意味着,我们将遭遇的贸易摩擦有可能甚于今年。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计,今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将突破1.4万亿美元,其中,出口将增长29%左右,进口将增长19%左右,外贸顺差将达到974亿美元左右,比上年增加65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5%,大大高于2004年的水平。
不过,当人民银行大笔大笔收进外汇、经济学家相应地不断调高对经济增长率的预测的时候,商务部的人马正在忙着与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相关部门就贸易摩擦问题进行谈判。
高速增长的出口就是这样——让国人痛并快乐着。
外贸高速发展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我国的贸易依存度过高。2003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62%,2004年升至70%,至今年9月底,这个比例已高达77.8%。而专家们普遍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贸易依存度在50%左右就差不多了。
外贸专家、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就会造成资源的承载率过高,引发内外经济的失衡以及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是个人均资源很少的国家,目前的出口增长是一种低水平上的高速增长,耗费了大量资源。而这是在国内资源价格被低估的基础上形成的,得不偿失。因此,中国必须走内外平稳发展的道路。
然而,这一目标似乎并不容易达到。因为即便中国外贸的发展似乎已具备了一种极强的惯性,不用政府使力就会自然而然地高速增长。尤其是在外需高涨的这两年。
  被人忽视的结构升级
外贸的持续高增长也说明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正在悄然升级,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产品结构没有变化,市场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实现连续的增长。
从统计数字上,我们也可以找到种种迹象。前些年,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加工贸易所占的位置一直比较重,但是,去年以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加工贸易增长速度下降,而一般贸易增长速度升高。这也成为近期外贸“高出低进”的主要原因。
统计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一般贸易出口2310.47亿美元,同比增长33.9%,高于出口整体增速2.6个百分点,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44.9%,比去年同期高出5.4个百分点。前9个月,一般贸易实现顺差253.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一般贸易为逆差135亿美元,对整体贸易顺差增长的贡献达到60.2%。
国际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的研究员范文仲认为,在促进中国出口高增长的因素中,最容易忽视的,就是中国自己的公司提升产业结构、相互激烈竞争以迎合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不断高涨的消费欲望。而这毫无疑问地受助于在华外国公司的技能和技术转让。最近,随着在华的外国公司——尤其是电子产业领域——越来越多地向国内供应商采购部件,产生了大量的进口替代。这也有助于解释两大问题:一是为什么中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最近开始缩小;二是为什么今年中国贸易顺差的第二以及第三大驱动力分别是“电信和声音录制设备”和“办公机械和计算机”。
范文仲说:“一个惊人的统计数据是,所有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贸易顺差中都在‘蹿升’。”
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到技术密集型的手机、笔记本电脑,从资源型的焦炭到资金密集型的钢铁、汽车,中国产品正在全面走向国际市场。然而,当我们越来越多的产品占据了市场,贸易摩擦便也无法避免地来了。
  对风险,我们准备不足
对于明年的外贸形势,大多数机构和专家依然看好。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就体现了这种乐观。该机构预计,2006年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均将达到20%左右,贸易顺差约1170亿美元,比今年再增加近200亿美元。
但是,并不是所有专家都这么乐观,长期进行宏观形势分析的专家王小广就认为,外贸的“低进高出”并非常态。今年这一态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大因素的作用:一是国内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强,二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及预期的形成。而8月份以来,进口增长率连续三个月明显上升,超过20%,与出口增长率逐步接近,说明以上两大因素的影响在减弱。明年出口与进口增长将会形成相反的“增长差”,即进口快、出口慢,因此顺差可能有所缩小,至少不会扩大。
虽然专家们对于明年贸易顺差的判断不尽一致,但大家却都一致地提出,明年的贸易摩擦还可能更严重。张燕生说:“下一个可能出现贸易摩擦的领域是产能增加比较大的领域,如钢铁产业明年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因为相当一部分产能国内消耗不了,都会导致积压式的出口,这样贸易摩擦就会加剧。”
此外,内需与外需增长严重失衡可能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产生的不利影响更是专家们担心的重点。
王小广说,“内外需严重不平衡问题将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形成不利影响。首先,出口增长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将对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形成较明显的压力。外需高增长并不是一种稳定不变的趋势,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而我们的经济增长结构则是建立在高出口增长的基础上的,出口增长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将会明显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而我们对此准备不够。另外,今后几年出口增长可能大幅调整,这将加剧国内产能过剩问题。”
灾难通常降临在没有准备的人身上。确实,连续数年的出口高增长已使我们对于外需的变化掉以轻心,而其后果是相当危险的。
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扩大内需。“我们需要作努力,但需要时间。首先,还是要把内需排在拉动经济增长首位,虽然消费不是一时之功,但就是十年之功也要把消费这驾马车培育起来!”张燕生这样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