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中美谈判代表面前的“三座大山”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10-11 09:51:00
中方拒美漫天要价据美国驻华大使馆援引美国官方媒体称,美中关于纺织品贸易的谈判迟迟达不成协议,主要有三大原因所致。
10月12日至13日,中美纺织品第六回合磋商将在北京举行。“不到两周就启动新一回合谈判,是今年双方纺织品磋商过程中间隔时间最短的一次。”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频繁的接触至少表明双方希望能够尽快给这个悬而未决的难题找到“答案”。中美纺织品谈判进入“胶着”状态但是仅有美好的愿望对于解决问题看来还远远不够,冗长的谈判进程让双方磋商渐进“胶着”状态。曾对谈判寄予希望的两国纺织业界和专家学者在上一轮谈判开始前就流露出悲观情绪,认为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第五轮谈判后双方表示“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一些原则性问题上的分歧让人也不敢对即将进行的新一回合谈判有太高期望。一向比较乐观的曹新宇昨天在预测谈判结果时也措词谨慎地对笔者说,“应该说,双方只要还在谈,就有谈成的希望。”但他同时表示,就目前中美纺织品磋商越来越复杂的情况看,要在争端中寻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平衡点,需要双方具备更多的智慧。
“造成谈判局势更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行业内正在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要求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呼声不断高涨。”曹新宇说,这种压力对美国政府在纺织品问题上作出决策带来难度。“但同时,美国政府又担心处理不好这一问题会损害进口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尽快解决。”
曹新宇强调说,但是如果是为了谋得短期稳定贸易环境而牺牲企业长远利益作出巨大让步,对中国方面来说也是不可能的。中国纺企要在“摩擦常态”中谋求发展从今年1月1日取消纺织品配额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就进入了“多事之秋”,纺织品争端、摩擦和谈判一茬接着一茬。
曹新宇说,“事实上,过去9个月的经历告诉我们,经常出现贸易摩擦将成为后配额时代纺织品贸易的一种常态。”曹新宇解释说,中国与欧盟两大回合纺织品谈判即是这一常态的“写照”。贸易摩擦到来的时候,平衡被打破,双方寻找到解决机制建立起新的平衡,在短暂的平衡之后,新的问题出现双方再坐下来寻找办法。他说,中国与欧盟的纺织品协议签到了2007年,在此之后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贸易摩擦总是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出现。”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的特点还显示,摩擦来得很频繁,双方可能达成平衡的时间很短。
“中国纺织品企业要学会在短暂的平衡期内获得发展。”(陆纯)·中美第五轮纺织品谈判聚焦中美纺织品磋商再度无果,中方拒美漫天要价据美国驻华大使馆援引美国官方媒体称,美中关于纺织品贸易的谈判迟迟达不成协议,主要有三大原因所致。
首先,美方希望增加设限种类,中方则坚守不让;
其次,美方认为,应当以2004年1月1日号到12月31日为基准期,中方则坚持以2004年4月1日到2005年3月31日为基准期。
第三,美国希望将协议的时效持续到2008年,中方则认为应限制在2007年。纺织业界遗憾中美第五轮纺织品磋商未能达成协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说:“磋商没有达成协议说明美国的立场没有丝毫的改变,也意味着中美纺织品贸易的前景将更为不确定,中国纺织业界对此非常遗憾,”他说,磋商无果而终,使得中国纺织品输美的前景更加扑朔迷离。“我们会告诫我们的纺织企业,以后从事纺织品对美出口要更加谨慎。”
双方立场退无可退三大难题设限基数和增长幅度并非中美双方僵持不下的主要原因,眼前摆在中美谈判代表面前的“三座大山”是设限范围、终止期限和美方克制使用“特保”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