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2002年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纪要-[Esilk.net 专稿]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4-10 09:16:00

           2002年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纪要


受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的委托,中国丝绸协会于3月27日-3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主持召开了2002年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近120名省、市、区丝绸(进出口)公司和重点市县丝绸公司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山东省经贸委及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派员到会指导。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王北鹰副主任在会上就落实国办发[2001]44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蚕茧流通体制改革,防止蚕茧生产发展过热,扩大丝绸内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国家计委价格司丁杰处长通报了近年农产品的比价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各地制定今年鲜茧收购价格提出了要求。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陈亦庆就去年的蚕茧收烘工作、入世对丝绸行业的影响以及今年的茧丝产销形势作了报告。江、浙、川、鲁省公司代表围绕会议议题作了大会发言。与会代表就今年茧丝产销形势、蚕茧流通体制改革、国家宏观调控、入世对丝绸行业的影响、春茧的收烘工作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关于2001年的蚕茧生产和收烘工作
会议认为,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蚕茧战线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2001年的蚕茧生产和收烘工作在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中国入世、丝绸出口下滑等新形势下,克服了多种灾害性气候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桑园面积为1,081.52万亩,发种量为1,594.69万张,蚕茧产量为51.27万吨,收购量为41.18万吨,综合均价为757.44元/50公斤,分别比2000年增长14.01%、13.36%、12.64%、18.78%和-9.25%。2001年蚕茧生产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鲜茧收购价格趋于市场化,收购秩序较为稳定,大部份地区的蚕茧质量均有提高,蚕业结构调整、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取得新的进展,蚕茧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但是,2001年的蚕茧生产和收烘工作也存在信息传导滞后,同时还存在蚕茧流通体制改革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设法解决。
二、关于今年的茧丝产销形势
会议经过分析认为今年的茧丝产销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国的丝绸出口难度加大,其中上半年出口将出现滑坡,下半年可望有所增长,在总体上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出口可能仅与去年基本持平。另一方面,当前全国的蚕茧生产快速增长势头不减,今年若无重大灾害,蚕茧产量将增长10%左右。因此,会议认为,我国的茧丝产销形势已由前几年的供求平衡略有缺口,演化为供求平衡有余,并正在形成实质性的供大于求。加之国内茧丝价格持续低迷、下滑,外商观望,销售不畅,茧丝库存压力加大,将加剧供求失衡。
同时,会议还认为,此次茧丝产销、供求失衡状况,与1995年相比,情况和条件有所不同。首先,1995年出现的问题是蚕茧生产经过近十年的大发展,蚕茧产量达到近70万吨,服装出口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形成的严重而实质性的供求失衡,目前的蚕茧产量仅51万吨,服装出口也没有出现下滑;其次,1996年以来,丝绸行业经过多年的调整、改革,其产业结构合理性加强,企业的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提高,尤其是丝绸行业的民营、股份化程度大为提高,总体上应对能力明显增强,类似1995年的“雪崩”现象将不大可能发生。此外,国家已初步建立了宏观调控机制和体系,具备了对行业调控的能力。因此,代表们认为,既要充分认识目前严峻的产销形势,同时也不必惊慌失措。不过,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
1.广泛宣传,统一认识。行业内农工商贸各环节以及各级政府要充分认清目前严峻的产销形势,及其发展的后果,主动引导和调整生产,缓解产销矛盾。
2.调整价格政策,适度抑制蚕种生产量和饲养量以及桑园面积的增长,以减轻产销、供求失衡的程度。
3.加强对丝绸产品的宣传,努力扩大丝绸出口和内销,增加茧丝需求和消费量。
4.适时、适度和科学地实施宏观调控。会议认为,今年风险最大的时段是在秋茧收烘前后,建议在春茧收购后择机调控为宜。同时,会议代表还建议,宏观调控要实行企业化运作,在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根据政府调控意图长年地具体操作,使茧丝流通量长年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量,也使茧丝价格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位上波动,以稳定产销、供求,促进内外销和行业的稳定发展。
    三、关于入世对丝绸行业的影响
会议认为我国入世后,从长远看对我国纺织丝绸业是利大于弊,将有助于激发我国企业的活力,产业将因此得到提升。但是,鉴于我国入世承诺的条款和WTO规则的限制,以及WTO允许的非关税保护措施和最惠国待遇的例外规定,加上国际丝绸市场总体消费弹性较小,容量有限,短期内我国丝绸出口量难以大幅度增长。同时,我国入世后,外资企业将可能加大加速对我国茧丝绸生产经营和流通领域的逐步渗透,对我国丝绸企业将产生更大的竞争压力。此外,世界其它丝绸生产国家也将通过加速发展挤占我国丝绸的国际市场份额。因此,入世对我国丝绸业的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短期内有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我们如何积极应对,是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
会议同时认为,我国丝绸业入世后遇到的挑战和冲击总体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总还有3-5年的缓冲期,只要我们抓紧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应该能够趋利弊害,使行业和企业从入世中获益。为此,会议建议:
1.认真学习WTO的相关知识,并领会其规则的精神。国家、各地和行业要组织有关WTO的知识培训,企业也应积极自学相关内容,使行业及早正确掌握并领会其实质,做到心中有数,正确利用。
2.进一步推动丝绸行业的贸工农一体化水平,加快企业改制转轨步伐,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过去国家赋予了丝绸行业许多特殊性保护政策,但根据我国政府对WTO的承诺,入世后这些政策都将被取消。因此,政府和企业必须大胆而迅速地推进企业实施内部体制和机制的转变,要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更求所为的精神加大创新力度,重组生产要素,不失时机地将企业做强做大,以提高行业和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应对入世后的各种挑战。
3.强化行业内部的衔接和协调。加速建立、健全行业权威信息发现和传导体系,减少和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和失真现象,推动行业发展的整体协调性;进一步合理运用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推动产业进步,促进丝绸整体形象的提升;开拓创新,推动内需,减少丝绸行业因出口依存度大而可能带来的震荡。
4.加快组建行业协会等行业服务和管理组织,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政府要推动这项工作实施,并在准产证、准入资格等方面赋予其协调、管理、监督的职能,使其较好地成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以便入世后能够继续改善和加强政府行政和行业管理,促进行业的稳定发展和自律性的提高。
    四、关于做好今年的蚕茧收烘工作
今年的蚕茧收烘工作已拉开序幕,面对新的形势,会议建议,各地要积极部署,认真对待,除按常年需抓的各项收烘业务外,今年着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广泛宣传。让各级政府和蚕农充分认识当前及今后演变的形势,为收烘决策创造良好的政治和市场氛围。
2.尽早制订合理的蚕茧收购价格。会议认为,国家预测价格的涨、降幅度既要基本反映出茧丝产销形势的变化,也要反映其变化程度,不宜与实际距离过大。各地制定今年的蚕茧收购价格应从严掌握,宜确定在适度偏低的水平上,以“价格杠杆”来适当抑制生产发展的过热势头,同时价格要尽早出台,让蚕农提前得到较为准确的价格信息以调整其生产。
3.积极筹集资金,防止收购出现“白条”。目前各地丝绸公司中有不少公司仍存在或多或少的茧丝库存,春茧收购资金可能存在缺口,而且一旦收购后流通速度不快,夏秋茧收购资金将更为紧张,因此,会议建议各地要及早落实,防止收购时出现“白条”。
4.严格执行收购政策。各地要着力防止压级压价和拒收现象的出现,尤其要防止某些企业向农民转嫁市场风险。
5.全面、认真地贯彻国办发44号文的精神以及国家四委(局)的茧丝流通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改革进程,制止资格认证的变相操作、转让和挂靠。
6.抓住当前茧丝行情低迷的时机,推动一体化、产业化的发展,并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促进蚕茧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