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1月中国纺织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1-25 08:10:00
在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有力推动下,2004年1~11月中国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煤电油运生产供应稳定增加,纺织工业的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
生产增幅继续上升
11月份,纺织产业链各产品生产都稳定增长,其中,纱、布、服装增幅继续上升,整个产业链表现出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1~11月,上游的纱线、化纤生产均稳定增长。化纤累计产量同比增长22.28%,增速比前10个月下降1.57个百分点。11月,棉花价格与化纤价格相差仍然较大,化纤的上游原料价格下跌造成了化纤价格下跌,棉花价格则相对稳定,大部分用棉企业,已经把大量资金转投到了棉花市场。11月,国内纱线产量达102.5万吨,创单月纺纱量历史最高纪录,1~11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6.81%,纱线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中。与纱产量的持续走高形成对比,近期纱线市场却一直萎靡不振,纯棉纱、人棉纱、涤棉纱、纯涤纱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纱线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应主动进行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中游面料方面,1~11月布产量同比增长17.74%,增幅比前10个月提高1.15个百分点,其中,棉布提高0.68个百分点,纯化纤布提高3.43个百分点。今年布的增长很快,超出了服装的增长幅度,这与去年同期不同,原因在于纺织织物出口数量在增长的同时,下游的纺织制品、服装使用国产面料的比例增加,拉动了面料的增长。
下游方面,服装的累计产量增幅也比前10个月上升了1.09个百分点。在内需和出口需求的拉动下,今年服装的出口和生产的增长幅度基本一致,稳定增长,而一般贸易比重的上升也带动了纱、布产量的增长。目前国内服装厂家为2005年春季市场做前期准备,预计年底服装的产量会继续上升。
产销衔接良好
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结束了9月份以来的持续上升走势。纺织工业11月当月的产销率略有下降。1~11月纺织工业产销率达97.27%,比前10个月提高0.04个百分点。11月当月产值大增,比10月增长5.83%,但销售产值的增长相对比较平稳,比10月增长4.75%,导致当月产销率下降为97.52%。相比10月份,11月份国内纺织市场销售行情略差,部分企业销售不畅。
出口增速上升
受美元贬值的影响,1~11月份,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7%,增速比前10个月上升1.2个百分点,出口竞争力提高,并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增强,使得外商提前从我国进口。纺织工业的出口增速也比前10个月上升0.76个百分点,达到22%。
1~11月,我国对设限国和非设限国的出口增速都比前10个月上升。对设限国的出口同比增长18.23%,比前10个月上升0.56个百分点;对非设限国出口同比增长23.47%,比前10个月上升0.81个百分点。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中,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速继续提高,到11月末对其出口纺织品服装11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3.73%,增速比前10个月提高0.51个百分点。此外,对美国、日本和东盟等贸易伙伴的出口较好,出口总额增幅比前10个月分别提高0.61、0.8和1.5个百分点。
出口商品方面,服装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棉纱、布出口数量增速继续为负。前11个月,服装产品出口561亿美元,增长19.44%,纺织品累计出口324亿美元,增长26.71%。其中,棉纱线的出口数量增速继续下滑,1~11月又较前10个月增速降低1.93个百分点,为-9.99%。而棉织物出口数量增速略有回升,但仍为负增长为-4.24%。
效益稳定增长
2004年前11个月工业经济效益取得了较快增长,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是工业效益增长的主要原因,国家在增长过快行业投资的同时,加大了对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投资力度,有力地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纺织工业的效益保持快速增长。
截至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9215家,亏损企业6068家,亏损面20.77%,比上年同期上升0.47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销售收入及销售成本增幅均比前10个月下降,而利润总额增速比前10个月上升0.21个百分点。两金占用比重进一步加大,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进一步加剧,其中应收帐款的增速比前10个月下降了2.72个百分点,一方面说明企业加大了回款的力度,另一方面也是企业销售形势趋缓的结果。总体来看,11月纺织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另外,11月份的行业利润率延续了前几个月增长的势头,达到全年最高点3.22%,但仍比去年同期下降0.19个百分点。在销售毛利率比去年同期低0.9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企业提高资产运营能力,降低了三费比率0.65个百分点,当月实现利润56.8亿元,亏损企业数比10月减少235户,当月亏损企业亏损金额5.2亿元,比10月减少2.7亿元。
分行业来看,针织行业的经济效益比较理想,利润率比去年同期上升0.12个百分点,除了丝绸、制成品行业,其他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行业内企业资产盈利能力普遍提升。纺机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继续下降,比前10个月下降1.8个百分点;在外部环境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棉纺织业的经济效益状况依然没有明显的起色,表现不尽如人意;化纤行业方面值得关注的是产成品周转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92个百分点,比前10个月下降1.49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6.92%,也比上年同期下降,产品周转趋缓,企业库存增加。
生产增幅继续上升
11月份,纺织产业链各产品生产都稳定增长,其中,纱、布、服装增幅继续上升,整个产业链表现出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1~11月,上游的纱线、化纤生产均稳定增长。化纤累计产量同比增长22.28%,增速比前10个月下降1.57个百分点。11月,棉花价格与化纤价格相差仍然较大,化纤的上游原料价格下跌造成了化纤价格下跌,棉花价格则相对稳定,大部分用棉企业,已经把大量资金转投到了棉花市场。11月,国内纱线产量达102.5万吨,创单月纺纱量历史最高纪录,1~11月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6.81%,纱线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中。与纱产量的持续走高形成对比,近期纱线市场却一直萎靡不振,纯棉纱、人棉纱、涤棉纱、纯涤纱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纱线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应主动进行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中游面料方面,1~11月布产量同比增长17.74%,增幅比前10个月提高1.15个百分点,其中,棉布提高0.68个百分点,纯化纤布提高3.43个百分点。今年布的增长很快,超出了服装的增长幅度,这与去年同期不同,原因在于纺织织物出口数量在增长的同时,下游的纺织制品、服装使用国产面料的比例增加,拉动了面料的增长。
下游方面,服装的累计产量增幅也比前10个月上升了1.09个百分点。在内需和出口需求的拉动下,今年服装的出口和生产的增长幅度基本一致,稳定增长,而一般贸易比重的上升也带动了纱、布产量的增长。目前国内服装厂家为2005年春季市场做前期准备,预计年底服装的产量会继续上升。
产销衔接良好
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结束了9月份以来的持续上升走势。纺织工业11月当月的产销率略有下降。1~11月纺织工业产销率达97.27%,比前10个月提高0.04个百分点。11月当月产值大增,比10月增长5.83%,但销售产值的增长相对比较平稳,比10月增长4.75%,导致当月产销率下降为97.52%。相比10月份,11月份国内纺织市场销售行情略差,部分企业销售不畅。
出口增速上升
受美元贬值的影响,1~11月份,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7%,增速比前10个月上升1.2个百分点,出口竞争力提高,并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增强,使得外商提前从我国进口。纺织工业的出口增速也比前10个月上升0.76个百分点,达到22%。
1~11月,我国对设限国和非设限国的出口增速都比前10个月上升。对设限国的出口同比增长18.23%,比前10个月上升0.56个百分点;对非设限国出口同比增长23.47%,比前10个月上升0.81个百分点。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中,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速继续提高,到11月末对其出口纺织品服装11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3.73%,增速比前10个月提高0.51个百分点。此外,对美国、日本和东盟等贸易伙伴的出口较好,出口总额增幅比前10个月分别提高0.61、0.8和1.5个百分点。
出口商品方面,服装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棉纱、布出口数量增速继续为负。前11个月,服装产品出口561亿美元,增长19.44%,纺织品累计出口324亿美元,增长26.71%。其中,棉纱线的出口数量增速继续下滑,1~11月又较前10个月增速降低1.93个百分点,为-9.99%。而棉织物出口数量增速略有回升,但仍为负增长为-4.24%。
效益稳定增长
2004年前11个月工业经济效益取得了较快增长,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是工业效益增长的主要原因,国家在增长过快行业投资的同时,加大了对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投资力度,有力地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纺织工业的效益保持快速增长。
截至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9215家,亏损企业6068家,亏损面20.77%,比上年同期上升0.47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销售收入及销售成本增幅均比前10个月下降,而利润总额增速比前10个月上升0.21个百分点。两金占用比重进一步加大,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进一步加剧,其中应收帐款的增速比前10个月下降了2.72个百分点,一方面说明企业加大了回款的力度,另一方面也是企业销售形势趋缓的结果。总体来看,11月纺织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另外,11月份的行业利润率延续了前几个月增长的势头,达到全年最高点3.22%,但仍比去年同期下降0.19个百分点。在销售毛利率比去年同期低0.92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企业提高资产运营能力,降低了三费比率0.65个百分点,当月实现利润56.8亿元,亏损企业数比10月减少235户,当月亏损企业亏损金额5.2亿元,比10月减少2.7亿元。
分行业来看,针织行业的经济效益比较理想,利润率比去年同期上升0.12个百分点,除了丝绸、制成品行业,其他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行业内企业资产盈利能力普遍提升。纺机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继续下降,比前10个月下降1.8个百分点;在外部环境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棉纺织业的经济效益状况依然没有明显的起色,表现不尽如人意;化纤行业方面值得关注的是产成品周转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92个百分点,比前10个月下降1.49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6.92%,也比上年同期下降,产品周转趋缓,企业库存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