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与风险权衡 中国新一轮税改是否正当其时?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2-05 09:24:00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表示,燃油税改革已有初步方案,但需要择机推出。与此同时,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日前表示,中国统一内外资所得税税率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拖。紧随其后,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也表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时机已经成熟。信号已经发出。我国新一轮税收体制改革已箭在弦上,但权衡机会与风险,新一轮税改是否正当其时?
两税并轨呼声的启示
文章指出,任何制度或政策,都有其推出的目的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基础。因此,制度或政策往往也要择机而动,否则就有可能适应不了新的形势。例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差异问题。目前,在华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名义上为15%,加上其他优惠,实际上只有11%;相比之下,中国一般内资企业的平均税负高出一倍,税负最高达33%,实际税率约22%。
文章还指出,应该说,当初设定这样的区别,也是有道理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吸引外资。而如今,外资这种“超国民待遇”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逐渐显现。内资企业税负比较高,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政策歧视。税负不均,成本不同,直接带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差异,进而导致企业行为扭曲,部分内资企业于是扮演“假外资”,利用各种手段“出国晃一圈”后以外资或者合资身份到国内投资办厂。同时,外资企业中也不乏专程享受“优惠”的逐利者。随着中国进入“入世”后过渡期,我国市场加速开放,各种类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趋激烈。有专家认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改革更加迫切。改革背后,折射的不只是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均的不公平竞争,更是隐含了加入WTO后,市场对“国民待遇”的重新解读,对公平的深切呼唤。
文章称,内资诉求“公平的起点”,外资将告别“免费的午餐”———于是,2005年开年不过一个多月,市场对于税制改革的呼声就热烈起来,两税并轨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而已。事实上,目前有关税制改革的关注已“热”动全身,燃油税开征、增值税转型、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等,都是在呼吁“更加公平与合理”。这正是新一轮税改的意义所在。
税收高增长的契机
文章指出,在关注税改同时,去年我国税收出现的高增长也是当前的眼球中心。这不是巧合。
文章提到,近年来,我国税收一直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2004年全国税收表现更让人眼睛一亮: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全国收税25718亿元,比2003年增收5256亿元。税收总收入和增收额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是近年来增长最快、增收最多的一年。且不说整体税赋水平的高低。税收收入高增长,为各项工作的开展留出了较为有利的空间,也为新一轮税改创造了条件。
文章指出,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目前,连续实施6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所调整。在由“积极”转向“稳健”的过程中,长期建设国债收入投向,正在由以往基本定位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扩展为三个方面,即在建工程续建、致力于实现“五个统筹”和支持重大改革举措出台。而在各项拟议进行和亟待进行的改革中,税制改革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时机与风险的博弈
“现在是税制改革最好时机。”不少专家这样评价。
文章称,税收高增长,带来税制改革契机。今年以来财政政策从积极向稳健的调整,则给了税制改革重大支持。稳健的政策取向是中性的和温和的,将为改革的稳步推进创造更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任何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有一个过程。其间也避免不了时机与风险的博弈。
文章还指出,即便是最好的时机,新一轮税改仍会面临风险,要付出一定代价。改革不可能没有代价,但延误改革代价也许更为沉重。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我们的沪深股市。1994年上证指数最低跌至325点,以及1999年市场的再陷低迷,均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大好机会,但结果都被一一错过。而今,股权分置已成为股市顽症,市场始终无法摆脱这个阴影,我们也因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股市经过近6年发展又回到了起点。
文章提出,新一轮税改是否正当时?权衡利弊,在机会与风险之间进行效益最大化的选择,相信不难作出判断。
两税并轨呼声的启示
文章指出,任何制度或政策,都有其推出的目的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基础。因此,制度或政策往往也要择机而动,否则就有可能适应不了新的形势。例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差异问题。目前,在华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名义上为15%,加上其他优惠,实际上只有11%;相比之下,中国一般内资企业的平均税负高出一倍,税负最高达33%,实际税率约22%。
文章还指出,应该说,当初设定这样的区别,也是有道理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吸引外资。而如今,外资这种“超国民待遇”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逐渐显现。内资企业税负比较高,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政策歧视。税负不均,成本不同,直接带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差异,进而导致企业行为扭曲,部分内资企业于是扮演“假外资”,利用各种手段“出国晃一圈”后以外资或者合资身份到国内投资办厂。同时,外资企业中也不乏专程享受“优惠”的逐利者。随着中国进入“入世”后过渡期,我国市场加速开放,各种类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趋激烈。有专家认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改革更加迫切。改革背后,折射的不只是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均的不公平竞争,更是隐含了加入WTO后,市场对“国民待遇”的重新解读,对公平的深切呼唤。
文章称,内资诉求“公平的起点”,外资将告别“免费的午餐”———于是,2005年开年不过一个多月,市场对于税制改革的呼声就热烈起来,两税并轨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而已。事实上,目前有关税制改革的关注已“热”动全身,燃油税开征、增值税转型、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等,都是在呼吁“更加公平与合理”。这正是新一轮税改的意义所在。
税收高增长的契机
文章指出,在关注税改同时,去年我国税收出现的高增长也是当前的眼球中心。这不是巧合。
文章提到,近年来,我国税收一直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2004年全国税收表现更让人眼睛一亮: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全国收税25718亿元,比2003年增收5256亿元。税收总收入和增收额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是近年来增长最快、增收最多的一年。且不说整体税赋水平的高低。税收收入高增长,为各项工作的开展留出了较为有利的空间,也为新一轮税改创造了条件。
文章指出,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目前,连续实施6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所调整。在由“积极”转向“稳健”的过程中,长期建设国债收入投向,正在由以往基本定位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扩展为三个方面,即在建工程续建、致力于实现“五个统筹”和支持重大改革举措出台。而在各项拟议进行和亟待进行的改革中,税制改革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时机与风险的博弈
“现在是税制改革最好时机。”不少专家这样评价。
文章称,税收高增长,带来税制改革契机。今年以来财政政策从积极向稳健的调整,则给了税制改革重大支持。稳健的政策取向是中性的和温和的,将为改革的稳步推进创造更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任何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有一个过程。其间也避免不了时机与风险的博弈。
文章还指出,即便是最好的时机,新一轮税改仍会面临风险,要付出一定代价。改革不可能没有代价,但延误改革代价也许更为沉重。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我们的沪深股市。1994年上证指数最低跌至325点,以及1999年市场的再陷低迷,均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大好机会,但结果都被一一错过。而今,股权分置已成为股市顽症,市场始终无法摆脱这个阴影,我们也因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股市经过近6年发展又回到了起点。
文章提出,新一轮税改是否正当时?权衡利弊,在机会与风险之间进行效益最大化的选择,相信不难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