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在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议上的讲话--- 陈亦庆  [Esilk.net专稿]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4-02 15:36:00

       在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议上的讲话
中 国 丝 绸 协 会 副 会 长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   陈亦庆
各位代表,同志们:
          当前,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丝绸业新的形势,以及蚕茧流通体制改革和茧丝价格管理机制的变化,如何认真研究茧丝产销形势,分析茧丝行情,做好今年的收烘工作,是我们这次会议需要研讨的主要议题。下面,我就去年的蚕茧收烘工作情况和今年的茧丝产销形势及相关问题先作个发言,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一、关于2001年的蚕茧收烘工作
2001年的蚕茧生产和收烘工作经历了蚕茧流通体制改革和茧丝价格管理机制变化,遇到了灾害性的气候,以及茧丝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在各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蚕茧生产和收烘战线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工作,取得了产量、收购量增加,收购价格、收购秩序基本稳定,质量有所提高的好成绩。据对20个省、市、区的不完全统计,2001年的桑园面积为1,081.52万亩,发种量为1,594.69万张,产茧量为512,707.68吨,收购量为411,767.63吨,综合均价为757.44元/50公斤。和2000年相比,桑园面积、发种量、产茧量和收购量分别增加14.01%、13.36%、12.64%和18.78%,综合均价下降9.25%。
2001年蚕茧生产和收购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蚕茧生产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受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桑养蚕比较效益的提高和入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普遍较高,蚕茧生产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与2000年相比,广西、广东、山东、江苏、安徽、重庆等大部份地区的桑园面积、发种量和生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广西的桑园面积、发种量和生产量分别增加160%、50.6%和47.7%;广东分别增加49.8%、22.2%和28.6%。山东、四川、陕西等地的蚕茧生产,如果没有灾害性气候的影响,其蚕茧产量的增幅还会更大。
2.鲜茧价格趋于市场化,绝大部份地区鲜茧收购的综合均价都有所下降。去年受我国入世、蚕茧丰产、蚕茧流通体制改革、蚕茧价格管理体制变化、印度茧丝需求起伏和美国“9.11”事件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茧丝价格起伏波动较大。在此情况下,各地的蚕茧收购部门大都能够紧跟茧丝市场的价格变化,及时调整鲜茧的收购价格,较好地规避了经营风险。2001年绝大部份地区蚕茧收购的综合均价都有所下降,其中广西、安徽、湖北、江苏、广东等地降幅都在110元/50公斤以上。
3.科技兴蚕和蚕业产业化增强了蚕茧生产发展后劲。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等地的蚕业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效,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成为不少地区蚕茧生产的主要方式,蚕茧收购企业通过“公司+农户”、蚕农合作社等方式密切了与蚕农的关系,与之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近几年来,各地采取措施优化蚕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增强了蚕茧生产发展后劲和抵御灾害性气候影响的能力,蚕茧质量稳中有升。与2000年相比,江苏、浙江、四川、安徽、广东等省2001年的蚕茧质量均有提高。
4.蚕茧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改革蚕茧流通体制和改变茧丝价格形成机制酝酿已久,业内心理准备充分,应对措施得力,加之改革方案出台时机较好(茧丝价格持续走低),蚕茧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并为今年全面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办发[2001]44号文件出台以后,各地本着把资格认证等行政管理职能还给政府,把协调和服务等行业管理职能交给协会,政企、政行、行企分开的原则,认真宣传贯彻文件精神,积极推进蚕茧流通体制改革。各级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时出台了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细则,指导丝绸企业组建行业协会或分会,拓展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在新的蚕茧流通体制下的收烘管理模式。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及各省、市、区公司一方面积极协助相关的政府部门尽早熟悉蚕茧收烘管理业务,防止管理脱节,另一方面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或分会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领头羊的作用。
二、关于2001年的丝绸出口和茧丝价格
(一)丝绸出口的基本情况
         据海关统计,2001年我国丝绸全商品(真丝产品)出口18.57亿美元(不含真丝针织品,下同),比上年减少3.57%。其中,丝类出口23,162吨,4.8亿美元,同比出口量减少17.61%,出口额减少15.17%(桑蚕丝出口量10,309吨,出口额2.22亿美元,分别同比减少1.78%和3.39%) ;绸缎出口3.55亿美元,同比减少5.7%(桑丝坯绸出口量增长1.33%,金额减少2.07%);丝绸服装和制成品出口10.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2%(丝绸服装出口9,578万件套,8.34亿美元,同比出口量减少3.10%,出口额增长2.70%)。通过对海关统计的分析,可以看到2001年的丝绸出口有以下几个情况:
1.由于前年出口强劲,对去年出口产生了一定的惯性,以及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对我国出口负面影响的滞后,去年的丝绸出口额出现了“前高后低”、增幅逐月下降,以及6月以后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况,从2月、3月累计增长28%,到11月、12月转变为分别负增长0.82%和3.58%。
          2.全年丝绸产品累计出口额同比增幅最高的是在2月和3月,例如:丝绸全商品出口增幅最高的是3月,为28.27%。其中桑蚕丝和绸缎出口增幅最高的是2月,分别为61.8%和34.06%;丝绸服装和制成品出口增幅最高的是3月,分别为53.11%和49.12%。
单月出口量最大的品种和时段是:桑蚕丝是8月(出口1,362吨),桑丝坯绸是9月(出口1,019万米),丝绸服装是3月(出口1,210万件套)。
3.全年丝类累计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在负增长中徘徊,其全年出口量为23,162吨,同比减少17.61%,出口额为4.8亿美元,同比减少15.17%。其中减幅较大的是厂丝(出口3,132吨),同比减少35.99%、废丝(出口2,556吨)同比减少38.09%、打线丝(出口3,854吨)同比减少15.34%、釉丝(出口3,057吨)同比减少10.9%、绢纺纱线(出口1,721吨)同比减少31.89%。但是,双宫丝(出口4,336吨)和其它桑蚕丝(出口1,597吨)出口增幅较大,分别增长9.42%和283.46%。据分析,这两个品种增幅较大的原因,除价格稳定、销路好的因素外,还存在较明显的厂丝串证问题。
         此外,印染绸累计出口减幅也较大,即出口1,540万米,同比减少19.79%。
          4.丝绸出口的主销市场,由于受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尤其受美国“9.11”事件的影响,出口原有增幅的,其增幅不断下降,原有减幅的,其减幅逐渐加大。例如,占我国丝绸出口总额52.9%的前5个国家和地区中,对美国和印度的出口一直保持有增幅,但累计出口增幅由9月的19.8%和16.41%降为12月的7.59%和13.59%;而对香港、日本和意大利的出口一直在减幅中徘徊,累计出口减幅由9月的8.23%、4.78%和0.61%加大到12月的12.43%、7.41%和7.32%。
5.丝绸原料性商品的出口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最敏感。当丝绸服装和制成品出口还在较大幅度地增长的时候,丝类出口已出现了负增长。例如,去年1月和2月丝绸服装和制成品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31.19%和45.77%时,丝类出口额已分别出现了19.64%和2.96%的负增长。
去年我国丝绸出口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其原因除上述谈到的主要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下降的因素外,我国茧丝产销和供求矛盾的逐渐凸现,国内价格低迷,也反过来对我丝绸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有,我国出口体制改革和管理没有完全到位,低价竞销、低价竞标、无序竞争等现象没有根治,以及出口退税滞后,企业资金困难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丝绸出口。因此,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使去年的丝绸出口走势出现了与前年完全不同的情况,特别是下半年,2000年的出口势头猛,增速快,增幅大,而去年变为出口势头弱,减速快,减幅大。
        (二)、去年茧丝行情波动频繁,波幅较大
        去年4、5月前,由于受2000年下半年出口冲劲惯性影响和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对出口负面影响的滞后,丝绸出口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国内茧丝供应偏紧,4、5月前行情总的处于高位。当时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干茧(10级,出丝率33%,下同)平均价为6.79万元/吨,生丝(3A,20/22D,下同)平均价为21.35万元/吨。
          进入6月后,随着2000年下半年出口惯性逐步减弱,国际经济增长减缓对出口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凸现,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出口势头逐渐减小;加之4月中、下旬后全国各地春茧陆续上市,茧质好,产量也有所提高,并预计全年产量将有10%左右的增长,给人们带来的茧丝供应充裕的预期。这些产销、供求的基本情况,使人们对茧丝行情形成了过低的预期效应,使6月以后的茧丝价格明显下跌,干茧价格下跌到4.5万元/吨左右,生丝价跌到16万元/吨左右,甚至一个月内丝价下跌了3-4万元/吨的非理性现象。
          7月初以后,由于对印度丝类出口转旺使四川丝价回升,带动了江、浙丝的上涨;当时各地工厂进入生产高峰期,江浙等地丝厂去外地购茧(本地春茧暂存库)以弥补缺口。这引发了现实的和预期的需求,使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价格又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8月15日干茧价格回升到6.19万元/吨,生丝价回升到18.8万元/吨。
           8月下旬以后,印度丝需求开始下降,不仅新的成交减少,而且对已签的合同也以种种借口拖延执行,即使货到了港口也不赎单;同时其它丝绸主销市场仍无复苏迹象,茧丝价格又开始走低,使8月底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干茧收盘价降为5.57万元/吨,生丝价降为18.5万元/吨。美国“9.11”事件后,行情走低的趋势更为明显。9月25日,干茧价跌至4.82万元/吨,其后虽曾有短暂的反复,但总的趋势是掉头向下为主。
 国庆节后,由于全国全年的茧丝产销形势已很明朗,国内茧丝价格也基本一路下走,12月底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收盘价干茧落到4.44万元/吨左右,生丝降至15.14万元/吨,并反映出茧丝流动少,交易量不大,货物积压,市场沉闷,行业又显困境。
          三、关于今年丝绸出口和茧丝行情
(一)今年丝绸出口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严峻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经济的衰退必然殃及世界经济。去年,占世界经济总量约70%的美、日、欧经济同时下滑,是1975年以来的首次。美国的“9.11”事件不仅导致日、欧经济的进一步衰退或下降,而且也使本已不景气的东盟、拉美等地区和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12月18日预测(其对世界经济的预测历来较为乐观),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2.4%(世界银行的预测更低,认为今年仅增长1.6%;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准,如果增长率低于2.5%,就意味着世界经济陷入了衰退),不仅大大低于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达到周期性高点时的4.7%,而且低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世界经济增长处于低谷时的2.8%。这是1993年以来世界经济最低的增幅。
世界经济的衰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世界贸易的萎缩。2001年全球贸易额从2000年几乎创历史纪录的增长12.5%骤然下降为2%,低于世界经济的增长,而近10年来全球贸易增长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3倍。一些权威经济人士认为,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的影响超过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区域性的,只影响我出口市场的50%,而目前的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将影响我出口市场的90%以上。因此,今年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是十分困难的。
国内外经济学家和经济权威机构普遍认为,美国经济有可能于今年年中开始回升,并于明年底才能回升到衰退前的水平。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说,美国经济虽已从去年深秋的一片负面转变成好坏并存,但仍将继续面临危险。又说,美国经济是温和的衰退,缓慢的复苏。实际上,今年美国经济到底如何发展,很多美国人自己也说不清楚。特别是去年美国“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的斗争形势不断变化,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众说纷纭,很难预料。此外,巴以冲突和中东形势的恶化会给阿以、阿美等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将给地区和世界经济造成什么损害;日元贬值和阿根廷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及其金融形势的稳定会带来多大影响,等等。因此,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确实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有经济的,也有复杂的政治因素,其不确定性将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此外,我们业内人士还需要关注其它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印度市场。因为近年来我对印度出口的丝类产品占我丝类出口总量的1/3以上(2001年对印度的丝类出口占我出口总量的35.01%,其中桑蚕丝占53.49%,厂丝占45.90%,双宫丝占77.79%,柞蚕丝占80.54%,短丝类占19.03%)。印度的茧丝生产和销售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茧丝行情和出口。印度丝绸产品的主销市场是欧洲(占60.7%)和美国(占26.3%)。受美国和世界经济下降的冲击,印度丝绸产品出口也在减少(去年美国订单减少约40%),丝类等原料需求量下降。同时,去年下半年,由于我国内茧丝价格低迷,我国低价货涌入印度,客户对先前进价较高的货(如价格22美元/公斤、21美元/公斤,甚至19美元/公斤的丝)不赎单,导致上万包丝积压在印度港口,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化掉。另外,随着印度近年来蚕茧生产的稳定增长,其国内供丝量也稳定增加。这些给印度今年对我丝类产品的实际需求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
(二)、入世后我国纺织丝绸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并不乐观,近期面临更大压力
         我国入世后,从长远看对纺织丝绸业无疑是利大于弊,将有助于激发我国企业的活力,产业将得到有效提升。但从各方面情况分析看,入世初期未必会带动我国纺织丝绸出口的增长。因为:
  1.据报道,近年来我国出口到设限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丝绸产品仅占我纺织丝绸产品出口总额的23%,而且其中不少清关率不高。废除配额后,短期内并不能使我国对设限国家的出口大幅度增加,甚至出口额还会相对下降(因为原配额价格都含在出口单价中)。
            2.设限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出口保护,取消配额虽不再有数量限制,但由于世界丝绸市场容量相对稳定而有限(丝绸仅占世界纤维总量的0.2%左右),出口国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可能使我产品出口相对减少;同时,随着印度、越南等国家的纺织丝绸业兴起,我国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在逐步减弱;另外,由于入世后我国内企业外贸经营权的扩大,也带来了我国对外经营主体的增加,不仅加大了规范和管理企业行为的难度,也会对出口经营秩序造成某种程度的不利冲击,从而使出口的整体经济效益受损。
           3.我国产品对WTO所有成员国的出口还将受到中美间的产品特殊保障协议的制约。该协议规定,我国入世后的12年内,美国可使用该协议来清除中国出口剧增所导致的市场崩溃性的影响;我国同意限制对美国的出口量,或在美国单边限制从中国的进口量,中国不得以美国的限制予以报复;在2008年12月31日前,我对美国出口增长率不得超过7.5%(毛纺产品为6%),否则美国可以单方面采取提高关税、设置配额等保护性措施。
           4.欧美国家利用WTO允许的非关税保护措施和最惠国待遇的例外规定,对我纺织丝绸贸易的区别对待上灵活掌握,形成了某些贸易歧视,入世后这方面仍难以改善。例如:
          在非关税保护措施方面,我纺织丝绸产品受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影响最大,而在相关标准方面欧盟的区域性标准对我产品出口不利影响较大。联合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每年约7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壁垒”的不利影响。
           又如,根据WTO关于最惠国待遇的例外规定,边境贸易、自由贸易区及关税同盟可作为例外情况,这就产生了区域性集团的歧视性贸易政策。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协议生效使美国原来从其它国家进口的产品转为从自由贸易区内的墨西哥等国进口。这使我对美服装出口年增长率逐渐减少,而墨西哥对美出口增幅逐步上升。目前,墨西哥已经取代我国成为美国纺织品、服装的第一大供应国,而且墨西哥输美成衣中,又极少使用北美以外的面料。
          此外,由于欧盟从土耳其和东欧国家进口纺织丝绸产品可免征关税,近年来,我纺织丝绸产品在欧洲市场的份额也逐渐被劳动力低廉的土耳其、东欧国家所蚕食。
           5.入世并随着关税减让的实施,意味着我国市场将逐步全面开放,外国企业将可能加大对我茧丝绸生产经营和流通领域的逐步渗透,我国那些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的企业将面临着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以及品牌优势的外资企业强大竞争压力,甚至有的将有被挤跨的危险。目前,我国的丝绸业在总体上技术设备较落后,某些生产环节薄弱;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名牌高档产品更少;丝绸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美国已做到在互联网上进行形体订购服装),难以跟上快速变化的市场趋势;等等。这些在短期内都难以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6.面对入世后新的贸易格局和规则,我国的管理体制和企业的自身机制短期内还很不适应。
          因此,正如有的人说的,入世带来的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短期内我纺织丝绸的出口并不会因加入WTO而获得很大的增长动力,相反,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三)、今年丝绸出口将基本维持去年的水平
         根据上述对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的分析,结合我国去年丝绸出口的情况,估计今年丝绸出口只能维持去年的水平,不可能有明显增长。上半年的出口势头将小于去年上半年(累计出口额比前年同期增长12.8%),下半年出口将可能有所增长。其理由是今年第二季度以后世界经济将逐渐复苏,需求回升;此外,去年下半年(累计出口额比前年同期减少17.71%)出口基础较小。因此,今年出口总的走势可能与去年相反,出现“前低后高”的现象。
 (四)今年茧丝供应过剩,价格回升乏力
          1.从去年茧丝的产销和供求匡算来分析当前的行情
          据匡算,去年全年出口用丝量约3.95万吨(同比减少2.46%),其中上半年出口用丝约2.02万吨,下半年出口用丝约1.93万吨,加上内外销用丝,全年总的用丝量约5.40万吨(与前年基本持平),全年可供丝约5.90万吨,产销、供求相抵,去年全年实际上大约只多5,000多吨生丝。
          如果扣除去年出口中的走私串证等因素,估计只多了3,000来吨丝,这与去年下半年以来疲软、低迷的茧丝价格所反映的实际产销和供求状况,存在一定差距。根据我们分析,这可能与全国蚕茧产量统计不足、匡算的某些技术性因素以及与产销、供求的预期效应放大等因素有关。
2.蚕茧生产发展势头仍然较猛
          去年全国蚕茧收购的综合均价(761元/50公斤)虽然同比下降9.25%,但蚕茧在农产品中的比较效益仍较好,甚至在不少地区是最高的,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仍很高。
2000年下半年,浙江地区向全国出售桑苗约11亿株,去年又出售约13亿株。这些桑苗除一部份用于更新老桑园外,其余都已陆续发挥作用。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近几年国家退耕还林等政策鼓励下,今年有效桑园将增加较多。按正常情况估计,今年全国增产4-5万吨蚕茧的可能性很大。
去年下半年以来,虽然对茧丝价格和丝绸出口都不看好,但这对种桑养蚕来说信息相对滞后,而且难以很快调整。
因此,今年如无大的自然灾害和其它特殊情况,全国的蚕茧生产比去年增长5%-10%是有可能的。
从以上产销和供求的基本面分析,今年的茧丝需求估计只能维持在一般水平上,其中上半年需求将同比减少,下半年有所回升。在茧丝供应方面,今年上半年的情况与去年同期相反,去年上半年有前年的缺口因素。今年全年的茧丝供应将过剩较多,总体上价格回升乏力,并有可能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当然,也不排除因某些特殊因素或期间性的因素,使价格出现某些波动。由于各地企业体制的变化,对信息相对敏感、反映较快,价格波动可能较频繁,但在正常情况下波幅可能不大。

同志们,前面谈到,今年的丝绸出口将十分困难,美国经济衰退,世界经济低迷,国际市场需求难有明显增长。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日、欧市场毕竟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况且,美国经济已有好转迹象,欧洲经济已开始复苏,世界经济下半年有望回升。今年是我国入世后的第一年,许多行业、不少产业虽然将直接面对入世的挑战和冲击,但是,总体而言,这仍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总还有3-5年的缓冲期,只要抓紧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就没有必要过于恐慌。此外,今年我国即将召开党的十六大,国内经济形势趋于稳定增长,将为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好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树立信心,认真研究形势,正确把握机遇,冷静面对挑战,使丝绸业在深化改革中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