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2004年前三季度纺织业经济运行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12-24 07:54:00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今年以来,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出台、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原料市场的大起大落、能源的紧张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等一系列因素都给纺织工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纺织行业经过自身努力和艰苦的调整,前三季度依然保持了生产、销售、利润和出口的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在下游纺织服装增长的拉动下,整个产业链运行顺畅,全行业生产增长稳定,产销衔接良好。
  9月上游的纱线、化纤均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棉纱在电力紧张有所缓解、棉价理性回归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9月份的产量达到99.45万吨;化纤的增速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完成产量1038.91万吨,同比增长24.05%,增副同比上升了7个百分点,目前世界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化纤生产增长速度可能回落。
  中游面料行业的生产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9月累计生产布209.78亿米,同比增长16.11%,特别是混纺交织布和化纤布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比分别增长11.93%和19.07%,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0.35个百分点和4.28个百分点,这也与前三季度化纤制品及服装出口的大幅增长速度基本相符。尽管今年前几个月国内棉花价格居高不下,但企业加大了化纤产品的开发力度,特别是差别化纤维产品的开发进展明显,化纤在替代棉花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游服装生产呈现逐月增长的态势,1-9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服装84.3亿件,同比增长14.50%,增速比去年同期高出3.31个百分点。服装产量的增长主要源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前三个季度累计出口服装151.67亿件,同比增长16.13%。
  市场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保持着逐月上升的趋势。9月份的产销率达到97.07%,较去年同期的96.95%上升0.1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一方面在今年原料工费成本大幅上扬的情况下,利润空间挤压,企业被迫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以量来求得利润;另一方面是今年4月份以来棉价一直处于下滑通道之中,受原料价格的推动,纺织品的市场价格也处于下滑趋势,企业不敢增加库存,因为这样导致产品价格的缩水第三个原因由于流动资金紧张,企业只有加大销售力度,压缩库存,才能避免资金链条断裂的危险。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707.07亿美元,同比增长22.14%,增幅比一、二季度分别下降了2.8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单月出口规模创1998年以来最高,达98.36亿美元;进口124.69亿元,同比增长9.06%,增速较前两季度持平。
  出口价上扬源于成本推动,低价趋势未改。前三季度纱线、织物、服装的出口单价虽然有所提升,同比分别达到11.21%、9.76%、3.54%,但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上涨所推动。今年国内棉花市场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4%以上,而化纤市场自7月初开始受下游需求的拉动其价格出现攀升,尤其是棉花替代品的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仍高位运行,再加上水、电、运输等价格上升因素带来的成本上升。总体看来,在剔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后,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实际价格并没有明显上涨,与国际价格相比仍处于低位。
  棉价问题制约相关产晶国际竞争力。前三季度,棉制纺织品累计出口86.48亿美元,同比增长11.63%,增速与二季度基本持平,略低于一季度水平。其中,棉纱、棉织物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这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情况。1~9月,棉纱线产品累计出口32.6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99%,其中棉纱、线出口数量增速下降幅度最大,时至三季度,速度已由正变负。
  棉织物方面,前三季度累计出口33.47亿米,同比下降6.88%,其中纯棉坯布出口降幅较大,同比下降8.73%。从竞争力系数上来看,今年以来我国棉及棉织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仍为负值,三季度为-1.0。棉及棉织品国际竞争力水平仍为负值,三季度为-10。棉及棉织品国际竞争力的弱化,主要是与去年10月开始的持续8个月的高棉价以及国内棉价大大高干国际市场2000-2500元/吨的价格有关,使得棉纺厂、色织厂、牛仔布厂等下游企业不得不承受生产成本提升的压力,这对于一个薄利的行业来说,国际竞夺必然受到极大影响。
  对设限国出口增速显著下滑。前三季度,我国对非设: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累计达到510.72亿美元,同比增23.73%,增速与前两季度基本持平。对设限国家的纺织服装出口达到196.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19%,增速较一、二季度分别降低了6.32和3.05个百分点。其中欧盟自5月1日东扩之后,对其出口增速下滑较大,9月已较5月下降了9.44个百分点。
  纺织晶服装出口一般贸易比重进一步提高。前三季度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达到479.03亿美元,在整个广出口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68%,较2002年和2003年分别提高了6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一般贸易比重的加大,说明国产纱线和面、辅料等产品的开发取得积极进展,产品质量、档次有了进一步提高,也表明了近年来国产面料替代进口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化纤产品进口有涨有落。1~9月,化纤分品种进口增长最快的是粘胶类产品,粘胶短纠同比增长44.36%,其次是锦纶类产品也增长较快,涤纶产品进口普遍出现负增长,尤其是短纤纱线同比更是下降了36.18%。原料方面,除丙烯睛(进口下降25.53%)和聚醋切片(进口下降4.96%)外,其他化纤原料进口数量继续较快增长。其中,进口数量、金额增长最快的是乙二醇,分别达到41.33%、92.49%,供需矛盾最为突出。
  2005年配额取消后,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仍具备继续增长的基本条件,但发展的环境会比2004年趋紧。欧盟方面将更加严密监控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情况。
  我作为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最多的国家(欧盟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欧盟进口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分别占欧盟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的10.7%和19.6%),自己额取消后,为防止:来自我纺织品服装对欧盟市场造成冲击,将建立针对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的监控体系,以便在进口猛增时及时采取对策。而美国将极可能继续挥舞"特保大棒"以抵制我纺织品服装的出口。
  据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ATMI)预计,2005年配额取消后,我国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为65%~75%,美国企业极有可能持续提出实施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的申请,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预计2005年配额取消后的3-6个月将会有多个申请案提出。加之印度、巴基斯坦等老对手的竞争,以及越南等纺织新星的升起,2005年将是纺织出口坎坷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