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宇就纺织品贸易问题答记者问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10-11 08:38:00
国际纺织品贸易的配额制即将取消,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特命全权大使孙振宇日前就有关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摘要如下:
问:世贸组织货物贸易理事会将审议纺织品协议(ATC)执行情况,您对此有什么评论?
根据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协议,部分发达成员所保留的纺织品进口配额经过10年过渡,将于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这将是国际贸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表明纺织品服装贸易40多年游离于关贸总协定规则之外以后,终于回归到鼓励公平竞争的正常状态。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奋斗所获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长期以来,旧的配额体制严重制约发展中国家发挥其比较优势,严重背离了WTO的自由贸易的根本原则。
我们注意到,美国、欧盟、加拿大等成员政府已正式通报WTO,表明他们将在明年1月1日取消所有纺织品服装配额。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美国、欧盟等内部相关利益集团纷纷向其政府施加影响,试图通过各种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从中国的进口。
因此,我们必须对各种诸如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保持高度警惕,以免使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的成果被大打折扣。
问:中国对美国、欧盟等发达成员可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持什么立场?
中国政府坚持反对美国、欧盟等发达成员试图通过采取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制约中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将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健全运作,有利于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全球纺织生产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有利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廉物美的纺织品。
如美国、欧盟等发达成员试图用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取代实施配额限制,其做法与WTO自由贸易原则背道而驰,将严重影响WTO成员以及中国同美、欧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对新一轮贸易谈判及中国履行其入世承诺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问:中国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取消纺织品配额之后所面临的困境有什么看法?
我们注意到部分发展中国家所表达的关注,对此中国表示理解。目前,一些机构发表研究报告,对配额取消后的前景作了预测,由于所使用的产品分类、数据和参数存在问题或不足,有一些预测夸大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中国而言,尽管中国出口纺织品总体有所增长,但2003年中国向欧盟出口的纺织品共158个类别中有47个类别出口下降,对美国出口共167个类别中有49个类别出口下降,而同期其他一些出口类别中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对美欧的出口在增长,因此,一些研究报告根据推测所得出的结论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根据国际纺织品服装局(ITCB)的报告,在1990年到2002年之间,纺织品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3.2%,服装贸易年平均增率为5.3%。根据这个增长速度粗略计算,12年之后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将从目前的3530亿美元增到5960亿美元。根据这项实际上较为保守的报告(因为这里并没有把配额全部取消的积极影响考虑在内),即使一些国家纺织品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是由于贸易总量在不断扩大,出口的绝对量不一定会下降,因此他们未必会蒙受多大损失。
即便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后ATC时代的初期可能出现某些国家出口可能下降的情况,我们必须看到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欧美等发达成员进口方在纺织品一体化过程中故意拖延配额的取消。这些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谈判中,往往只答应给予3-5年的过渡期,而他们对自己的纺织品配额过渡期则十分慷慨,要了10年过渡期。10年过渡期中,他们又将70%以上的配额(大多数是敏感紧俏类别)保留到最后一年才取消。二、在10年的过渡期内,美欧采取了诸如以使用的面料或其他原料为条件给予出口国纺织品优惠待遇等贸易政策。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欧美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严重影响了部分发展中国家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
任何一项国际贸易协议的达成都会引起相关成员国内经济的调整,并为此付出一定代价。当然这种代价可能会在其他领域得到报偿。过去是这样,今后也会如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结果对中国来说涉及方方面面的调整,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得到的报偿之一就是享受ATC权利。享受ATC权利是中国决定加入WTO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即便在纺织行业,中国同样以极大的勇气面对结构调整的压力。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主要是经过调整、经过设备技术更新的企业,多数是外商投资企业或民营企业。我们相信,许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国的经历中得到一些启示。
问:您认为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应该如何解决?
我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一、要求欧美等进口国进一步改善原产地规则,使这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可以充分享受其优惠待遇。发达国家应不再坚持一定要出口国进口他们纱线面料和其他材料作为享受优惠待遇的前提条件,使这些国家进口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材料就能满足发达国家的原产地规定,以便享受优惠待遇。二、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应当大幅度降低。三、通过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优惠贷款,使发展中国家解决结构调整与发展生产所需的资金及其他资源。四、鼓励发达国家及有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扩大在这些国家的投资,特别是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的投资。
问:中国在这些方面能做哪些工作?
如果我们应对得当,中国无疑将是纺织品配额取消的受益者之一。由于主要进口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施最严格的配额限制,严重影响了中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在一旦取消配额之后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是预料之中的。但中国出口的增长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短缺,中国纺织品原有低成本优势正在降低,以及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推动产品结构的升级逐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增强设计能力,向满足中高档消费群体发展。
中国市场对世界纺织品是敞开的。200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平均进口税率为12.9%,大大低于国际纺织品关税的平均水平。同时,对纺织品与服装进口也没有任何配额进口许可等限制性管理措施。中国将一如既往不断努力扩大从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进口。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一向积极支持纺织企业到国外投资,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扩大与发展中国家在投资、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截止2004年6月,我国企业已经在境外设立了11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给东道国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政府鼓励这些企业在配额取消后,继续保持与当地的合作,我也相信配额取消后,这些企业不会轻易放弃与当地长期建立的合作关系。我们今后将继续鼓励并且相信越来越多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帮助他们提升产业竞争力。
最后,我们将全力支持最不发达国家以及严重依赖纺织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敦促美、欧等发达国家改善对他们原产地规则所设的各种条件,使他们能更好地享受优惠待遇,并敦促IMF、世界银行以及其他相关国际组织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调整结构,发展生产,提高纺织品出口竞争能力。
问:世贸组织货物贸易理事会将审议纺织品协议(ATC)执行情况,您对此有什么评论?
根据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协议,部分发达成员所保留的纺织品进口配额经过10年过渡,将于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这将是国际贸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表明纺织品服装贸易40多年游离于关贸总协定规则之外以后,终于回归到鼓励公平竞争的正常状态。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奋斗所获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长期以来,旧的配额体制严重制约发展中国家发挥其比较优势,严重背离了WTO的自由贸易的根本原则。
我们注意到,美国、欧盟、加拿大等成员政府已正式通报WTO,表明他们将在明年1月1日取消所有纺织品服装配额。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美国、欧盟等内部相关利益集团纷纷向其政府施加影响,试图通过各种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从中国的进口。
因此,我们必须对各种诸如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保持高度警惕,以免使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的成果被大打折扣。
问:中国对美国、欧盟等发达成员可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持什么立场?
中国政府坚持反对美国、欧盟等发达成员试图通过采取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制约中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将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健全运作,有利于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全球纺织生产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有利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价廉物美的纺织品。
如美国、欧盟等发达成员试图用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取代实施配额限制,其做法与WTO自由贸易原则背道而驰,将严重影响WTO成员以及中国同美、欧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对新一轮贸易谈判及中国履行其入世承诺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问:中国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取消纺织品配额之后所面临的困境有什么看法?
我们注意到部分发展中国家所表达的关注,对此中国表示理解。目前,一些机构发表研究报告,对配额取消后的前景作了预测,由于所使用的产品分类、数据和参数存在问题或不足,有一些预测夸大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中国而言,尽管中国出口纺织品总体有所增长,但2003年中国向欧盟出口的纺织品共158个类别中有47个类别出口下降,对美国出口共167个类别中有49个类别出口下降,而同期其他一些出口类别中有不少发展中国家对美欧的出口在增长,因此,一些研究报告根据推测所得出的结论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根据国际纺织品服装局(ITCB)的报告,在1990年到2002年之间,纺织品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3.2%,服装贸易年平均增率为5.3%。根据这个增长速度粗略计算,12年之后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将从目前的3530亿美元增到5960亿美元。根据这项实际上较为保守的报告(因为这里并没有把配额全部取消的积极影响考虑在内),即使一些国家纺织品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是由于贸易总量在不断扩大,出口的绝对量不一定会下降,因此他们未必会蒙受多大损失。
即便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后ATC时代的初期可能出现某些国家出口可能下降的情况,我们必须看到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欧美等发达成员进口方在纺织品一体化过程中故意拖延配额的取消。这些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谈判中,往往只答应给予3-5年的过渡期,而他们对自己的纺织品配额过渡期则十分慷慨,要了10年过渡期。10年过渡期中,他们又将70%以上的配额(大多数是敏感紧俏类别)保留到最后一年才取消。二、在10年的过渡期内,美欧采取了诸如以使用的面料或其他原料为条件给予出口国纺织品优惠待遇等贸易政策。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欧美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严重影响了部分发展中国家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
任何一项国际贸易协议的达成都会引起相关成员国内经济的调整,并为此付出一定代价。当然这种代价可能会在其他领域得到报偿。过去是这样,今后也会如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结果对中国来说涉及方方面面的调整,中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得到的报偿之一就是享受ATC权利。享受ATC权利是中国决定加入WTO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即便在纺织行业,中国同样以极大的勇气面对结构调整的压力。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主要是经过调整、经过设备技术更新的企业,多数是外商投资企业或民营企业。我们相信,许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国的经历中得到一些启示。
问:您认为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应该如何解决?
我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一、要求欧美等进口国进一步改善原产地规则,使这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可以充分享受其优惠待遇。发达国家应不再坚持一定要出口国进口他们纱线面料和其他材料作为享受优惠待遇的前提条件,使这些国家进口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纺织材料就能满足发达国家的原产地规定,以便享受优惠待遇。二、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应当大幅度降低。三、通过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优惠贷款,使发展中国家解决结构调整与发展生产所需的资金及其他资源。四、鼓励发达国家及有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扩大在这些国家的投资,特别是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的投资。
问:中国在这些方面能做哪些工作?
如果我们应对得当,中国无疑将是纺织品配额取消的受益者之一。由于主要进口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施最严格的配额限制,严重影响了中国比较优势的发挥,在一旦取消配额之后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是预料之中的。但中国出口的增长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短缺,中国纺织品原有低成本优势正在降低,以及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推动产品结构的升级逐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增强设计能力,向满足中高档消费群体发展。
中国市场对世界纺织品是敞开的。200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平均进口税率为12.9%,大大低于国际纺织品关税的平均水平。同时,对纺织品与服装进口也没有任何配额进口许可等限制性管理措施。中国将一如既往不断努力扩大从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进口。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一向积极支持纺织企业到国外投资,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扩大与发展中国家在投资、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截止2004年6月,我国企业已经在境外设立了11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给东道国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政府鼓励这些企业在配额取消后,继续保持与当地的合作,我也相信配额取消后,这些企业不会轻易放弃与当地长期建立的合作关系。我们今后将继续鼓励并且相信越来越多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帮助他们提升产业竞争力。
最后,我们将全力支持最不发达国家以及严重依赖纺织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敦促美、欧等发达国家改善对他们原产地规则所设的各种条件,使他们能更好地享受优惠待遇,并敦促IMF、世界银行以及其他相关国际组织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调整结构,发展生产,提高纺织品出口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