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后配额时代”各国行动面面观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10-14 08:30:00
1、泰国:积极行动
目前,泰国服装制造商正积极行动,以应对2005年1月1日纺织品服装配额全面取消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来自中国和越南等国对其市场的冲击。
泰国服装制造商协会表示,服装贸易作为泰国的第四大出口产业,就业人员达到60万-80万人。泰国是世界上第13大服装出口国。但据协会官员称,在生产成本更低廉的生产国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等不再受配额的限制而自由出口后,泰国2000个服装制造厂将有一半面临倒闭,尤其是规模小、结构陈旧的制造厂。
目前许多泰国服装制造商都在努力提升商品档次,使其产品成为全球品牌。
2、墨西哥:喜忧参半
墨西哥是美国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进口国,“后配额时代”将给该国纺织服装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墨西哥纺织、服装和制鞋行业是拥有65万多人的传统行业。墨纺织工业产值占墨国内生产总值的6.5%,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只占20%的份额,主要出口国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墨全国纺织工业公会主席罗森多·巴列斯说,今年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这对墨经济的增长已经产生积极的影响。2004年1月至7月中旬,墨纺织行业增长速度为3%至5%,就业人数增加了1万多人。估计整个行业今年全年的增长速度有望达到4.6%。我驻墨有关行业向本社记者提供的材料也显示,墨2003年向美国出口棉纱总额大约为4.76亿美元。2004年前4个月墨西哥对美国的棉纱出口额为2.12亿美元,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的1.6亿美元。
客观来说,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配额限制取消后,墨纺织业在北美传统市场仍拥有其它地区不可取代的地理位置优势。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经济实力强、市场规模大的经济协作区,也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重要市场。尽管墨国内纺织品市场狭小,但墨毗邻美国这个国际纺织品贸易的重要“龙头”,占据交通发达(特别是公路交通)、运输便捷、运输时间短、交货迅速和掌握市场信息快等地缘优势,而且墨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可以享受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免税、免增值税等优惠待遇。此外,墨纺织行业工人工资水平又明显低于美国同行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因此,墨纺织品的综合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大大降低,这提高了它与其它地区同行业的竞争能力。据墨西哥经济部提供的数字,自1990年起,墨西哥纺织品、服装产品和各种鞋类产品开始有一定规模地进入美国市场。1997年,墨西哥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服装供应国。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由于其独特的原产地规则,直接庇护了区域内纺织品服装贸易。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逐渐形成了美国生产棉纱,在墨西哥、加拿大织成布,做成服装再回流美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区内循环趋势。但是,2005年1月全部取消配额限制后,墨将失去免配额的优势,必须与其它国家的同行业进行公平竞争,这意味它面临的挑战将更为突出。
此外,墨纺织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墨国家统计局和央行公布的材料显示,长期以来,设备陈旧、设备利用率低、墨银行利息高和融资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墨西哥纺织服装行业。近年来,该行业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呈下降趋势,这给纺织服装行业的设备技术改造带来了很大难度。
二、墨西哥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低(牛仔布质量属上乘外),一时很难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墨经济部的材料也指出,该国纺织品和服装行业的运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同时技术水平相对比较低、工人时薪也高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等因素也导致其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因此,墨全国纺织工业公会主席巴列斯对本国的纺织行业目前的增长态势将会逆转的担心不无道理。
为了应对中国等国家(或地区)同行业强有力的竞争,墨政府也采取一些保护本国行业发展的措施,其中包括对本国纺织等行业的原材料减少税收,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减轻企业的负担;通过打击纺织品、服装和鞋类走私活动,力争扩大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等,纺织服装行业也计划开拓市场、扩大产品的花色品种,使产品供求更趋多样化。
总之,墨西哥在“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服装贸易问题上处于喜忧参半的境地。
3、美国:继续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
美国在后配额时代仍将继续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
据业内人士分析,2005年以后,美国将针对中国纺织品设立多种屏障,其中运用最多的可能还是反倾销手段。原因有几点:
一是中国产品大多价格较低、出口量大,比较容易被扣上倾销的帽子。有统计显示,美国政府近几年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大约有一半左右是针对中国产品。
二是在美国,同类产品的制造商或批发商、同种工业的工业协会或商业协会以及注册工会认可的工人团体等均可以申诉书形式向反倾销机构投诉,提出反倾销调查要求。途径通畅,手续简单。
三是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机制极易使中国企业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美国将“补贴”和“倾销”统称为不公平贸易做法,反补贴与反倾销的实施程序基本相同。
美国一些国会议员不久前呼吁政府要为本国制造商提供更为通畅的渠道,使他们能够借助于所有的贸易救济法,其中包括美国的反补贴法,来维护自身利益。美国纺织行业也力图推迟取消纺织品配额。
配额限制的取消将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商应对配额取消后的形势要有足够的估计,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同时,也应认识到,反倾销、反补贴是国际上通行的制止不正当竞争、规范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应熟悉贸易伙伴的反倾销程序,积极应对。有关方面应充分理解和灵活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伙伴滥用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时,由政府根据企业的投诉向有关反倾销的国家做出适度的反应,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另外,中国企业可以考虑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比如价格战略和行业内部的协调一致性等。采取措施,避免本国同类企业之间有意无意的相互压价,尽量避免出现同一产品在同一出口市场短时间大量急速增加的情况。
4、印度:反应热烈
印度是一个纺织品大国,劳动力成本低,纺织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的配额限制将全面取消,这对于饱受配额之苦的印度纺织业来说是无疑是一个福音。印度纺织业普遍对此反应热烈,希望借此良机提高印度在全球市场的出口份额。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后配额时代占有优势。因为印度的劳动力在世界上最便宜,而且善于设计。而中国主要进行大宗出口,但大宗出口仅占全球纺织品贸易的10%,未来出口的趋势是织品、时装和制成品,印度在这方面占有优势。
印度棉花工厂协会8月份的“纺织工业前瞻”研究显示,印度和中国在2005年后将实现双赢。2005年印度将处于低风险期,其全球市场份额将从2002年的353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6550亿美元,纺织和服装出口将从2003年的12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400亿美元。
面对后配额时代的契机,印度政府和行业协会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纺织行业整合力度,提高纺织行业的技术含量,并寻求和海外企业的合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期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与中国抗衡。
一、印度纺织业追加投资
目前印度政府期望增加6000亿卢比的投资,产生100万个就业机会,印度纺织行业方面则表示在今后5-6年内需要7000亿卢比的投资。包括AlokTextiles、瓦德曼集团和Welspun在内的一些印度公司已经开始投资。
二、政府出面整合印度纺织业
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印度政府开始对印度亏损的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专门成立了印度国家纺织公司(NTC),主要管理政府接管的亏损纺织企业,促进企业复苏和走向现代化。目前印度国家纺织公司已接管了119家工厂,主要产品是纱和布。
印度政府还缩减了间接影响纺织企业税收的范围,下放给私营企业更多的权力,让私营企业纺织品加大出口。私营企业在税收和关税方面将享受与NTC同等的待遇。
三、科技提升纺织品附加值
目前印度生产技术型织物的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投资多在300万-400万美元,主要集中在低端技术领域。印度政府正在促进特种或高科技纺织品的生产,这些产品前景看好,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美元。为此,印度特别设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研究如何促进特种或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专家委员会正在努力确定哪些技术型纺织品在印度有很大市场潜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工程中。
四、战略结盟,寻求合作
为了在配额取消后加强同中国的竞争,印度在努力组成行业联合的同时,也正在努力寻求海外企业和邻国的合作,实现共赢。
此外,有印度专家指出,在后配额时代印度纺织业应该注意应对非关税、非配额贸易壁垒。专家称,新的壁垒有歧视性关税、反倾销、反补贴、强制性实施严格的卫生标准等。他说,限制会来自进口国的内务安全和海关部门、环保议会游说、非政府组织,涉及整个供应链的劳工权益保障。进口国很容易用劳工保护、环境和社会责任来作为非配额壁垒。
目前,泰国服装制造商正积极行动,以应对2005年1月1日纺织品服装配额全面取消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来自中国和越南等国对其市场的冲击。
泰国服装制造商协会表示,服装贸易作为泰国的第四大出口产业,就业人员达到60万-80万人。泰国是世界上第13大服装出口国。但据协会官员称,在生产成本更低廉的生产国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等不再受配额的限制而自由出口后,泰国2000个服装制造厂将有一半面临倒闭,尤其是规模小、结构陈旧的制造厂。
目前许多泰国服装制造商都在努力提升商品档次,使其产品成为全球品牌。
2、墨西哥:喜忧参半
墨西哥是美国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进口国,“后配额时代”将给该国纺织服装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墨西哥纺织、服装和制鞋行业是拥有65万多人的传统行业。墨纺织工业产值占墨国内生产总值的6.5%,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只占20%的份额,主要出口国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墨全国纺织工业公会主席罗森多·巴列斯说,今年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这对墨经济的增长已经产生积极的影响。2004年1月至7月中旬,墨纺织行业增长速度为3%至5%,就业人数增加了1万多人。估计整个行业今年全年的增长速度有望达到4.6%。我驻墨有关行业向本社记者提供的材料也显示,墨2003年向美国出口棉纱总额大约为4.76亿美元。2004年前4个月墨西哥对美国的棉纱出口额为2.12亿美元,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的1.6亿美元。
客观来说,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配额限制取消后,墨纺织业在北美传统市场仍拥有其它地区不可取代的地理位置优势。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经济实力强、市场规模大的经济协作区,也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重要市场。尽管墨国内纺织品市场狭小,但墨毗邻美国这个国际纺织品贸易的重要“龙头”,占据交通发达(特别是公路交通)、运输便捷、运输时间短、交货迅速和掌握市场信息快等地缘优势,而且墨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可以享受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有关免税、免增值税等优惠待遇。此外,墨纺织行业工人工资水平又明显低于美国同行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因此,墨纺织品的综合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大大降低,这提高了它与其它地区同行业的竞争能力。据墨西哥经济部提供的数字,自1990年起,墨西哥纺织品、服装产品和各种鞋类产品开始有一定规模地进入美国市场。1997年,墨西哥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服装供应国。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由于其独特的原产地规则,直接庇护了区域内纺织品服装贸易。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逐渐形成了美国生产棉纱,在墨西哥、加拿大织成布,做成服装再回流美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区内循环趋势。但是,2005年1月全部取消配额限制后,墨将失去免配额的优势,必须与其它国家的同行业进行公平竞争,这意味它面临的挑战将更为突出。
此外,墨纺织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墨国家统计局和央行公布的材料显示,长期以来,设备陈旧、设备利用率低、墨银行利息高和融资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墨西哥纺织服装行业。近年来,该行业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呈下降趋势,这给纺织服装行业的设备技术改造带来了很大难度。
二、墨西哥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低(牛仔布质量属上乘外),一时很难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墨经济部的材料也指出,该国纺织品和服装行业的运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高于其他国家,同时技术水平相对比较低、工人时薪也高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等因素也导致其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因此,墨全国纺织工业公会主席巴列斯对本国的纺织行业目前的增长态势将会逆转的担心不无道理。
为了应对中国等国家(或地区)同行业强有力的竞争,墨政府也采取一些保护本国行业发展的措施,其中包括对本国纺织等行业的原材料减少税收,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减轻企业的负担;通过打击纺织品、服装和鞋类走私活动,力争扩大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等,纺织服装行业也计划开拓市场、扩大产品的花色品种,使产品供求更趋多样化。
总之,墨西哥在“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服装贸易问题上处于喜忧参半的境地。
3、美国:继续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
美国在后配额时代仍将继续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中国纺织品。
据业内人士分析,2005年以后,美国将针对中国纺织品设立多种屏障,其中运用最多的可能还是反倾销手段。原因有几点:
一是中国产品大多价格较低、出口量大,比较容易被扣上倾销的帽子。有统计显示,美国政府近几年进行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中,大约有一半左右是针对中国产品。
二是在美国,同类产品的制造商或批发商、同种工业的工业协会或商业协会以及注册工会认可的工人团体等均可以申诉书形式向反倾销机构投诉,提出反倾销调查要求。途径通畅,手续简单。
三是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机制极易使中国企业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美国将“补贴”和“倾销”统称为不公平贸易做法,反补贴与反倾销的实施程序基本相同。
美国一些国会议员不久前呼吁政府要为本国制造商提供更为通畅的渠道,使他们能够借助于所有的贸易救济法,其中包括美国的反补贴法,来维护自身利益。美国纺织行业也力图推迟取消纺织品配额。
配额限制的取消将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商应对配额取消后的形势要有足够的估计,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同时,也应认识到,反倾销、反补贴是国际上通行的制止不正当竞争、规范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应熟悉贸易伙伴的反倾销程序,积极应对。有关方面应充分理解和灵活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在贸易伙伴滥用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时,由政府根据企业的投诉向有关反倾销的国家做出适度的反应,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另外,中国企业可以考虑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比如价格战略和行业内部的协调一致性等。采取措施,避免本国同类企业之间有意无意的相互压价,尽量避免出现同一产品在同一出口市场短时间大量急速增加的情况。
4、印度:反应热烈
印度是一个纺织品大国,劳动力成本低,纺织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的配额限制将全面取消,这对于饱受配额之苦的印度纺织业来说是无疑是一个福音。印度纺织业普遍对此反应热烈,希望借此良机提高印度在全球市场的出口份额。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后配额时代占有优势。因为印度的劳动力在世界上最便宜,而且善于设计。而中国主要进行大宗出口,但大宗出口仅占全球纺织品贸易的10%,未来出口的趋势是织品、时装和制成品,印度在这方面占有优势。
印度棉花工厂协会8月份的“纺织工业前瞻”研究显示,印度和中国在2005年后将实现双赢。2005年印度将处于低风险期,其全球市场份额将从2002年的353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6550亿美元,纺织和服装出口将从2003年的12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400亿美元。
面对后配额时代的契机,印度政府和行业协会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纺织行业整合力度,提高纺织行业的技术含量,并寻求和海外企业的合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期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与中国抗衡。
一、印度纺织业追加投资
目前印度政府期望增加6000亿卢比的投资,产生100万个就业机会,印度纺织行业方面则表示在今后5-6年内需要7000亿卢比的投资。包括AlokTextiles、瓦德曼集团和Welspun在内的一些印度公司已经开始投资。
二、政府出面整合印度纺织业
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印度政府开始对印度亏损的国有企业进行整合,专门成立了印度国家纺织公司(NTC),主要管理政府接管的亏损纺织企业,促进企业复苏和走向现代化。目前印度国家纺织公司已接管了119家工厂,主要产品是纱和布。
印度政府还缩减了间接影响纺织企业税收的范围,下放给私营企业更多的权力,让私营企业纺织品加大出口。私营企业在税收和关税方面将享受与NTC同等的待遇。
三、科技提升纺织品附加值
目前印度生产技术型织物的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投资多在300万-400万美元,主要集中在低端技术领域。印度政府正在促进特种或高科技纺织品的生产,这些产品前景看好,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美元。为此,印度特别设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研究如何促进特种或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专家委员会正在努力确定哪些技术型纺织品在印度有很大市场潜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工程中。
四、战略结盟,寻求合作
为了在配额取消后加强同中国的竞争,印度在努力组成行业联合的同时,也正在努力寻求海外企业和邻国的合作,实现共赢。
此外,有印度专家指出,在后配额时代印度纺织业应该注意应对非关税、非配额贸易壁垒。专家称,新的壁垒有歧视性关税、反倾销、反补贴、强制性实施严格的卫生标准等。他说,限制会来自进口国的内务安全和海关部门、环保议会游说、非政府组织,涉及整个供应链的劳工权益保障。进口国很容易用劳工保护、环境和社会责任来作为非配额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