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民币汇率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3-11 08:36:00
1:8.2771,这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今天人民币兑美元的基准汇率。在今天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参与各方将在这个基准汇率上下浮动0.3%的范围内进行交易。全天的加权平均汇率也将成为下一交易日的基准汇率。
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个比率,包括背后的汇率形成机制,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下一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也是“两会”期间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
汇率应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再次表示,人民币汇率应该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同时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当有记者问到美林证券最近关于人民币升值一成的预测,他回答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估计。谁都可以作预测。”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人民币汇率不宜有大的波动。对于诸如人民币将升值一成的预测,他回答说,“国外机构当然可以有他们的学术研究,但我觉得他们不是太有根据。”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今年汇率最好还是以稳为主,原因是国内经济并没有完全从通货紧缩中摆脱出来。另外,国际上有一些游资正“押宝”人民币升值,如果人民币真得很快作出调整,就会引来更多投机资金,导致人民币汇率过度升值。要是升值太多,这些投机资金又会获利外逃,诱发人民币贬值。
全国人大代表、金融专家秦池江也表示,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间和幅度上,我们要把握主动权,不要为国际压力和投机资本所左右。
在人大浙江代表团,大家也非常关注汇率问题,多位学者、企业家表示,如果汇率出现大的波动,将对浙江乃至全国的出口形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升值与贬值因素同时存在
去年中国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上都有较大盈余,外汇储备增长迅速,这或许是一些人士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的主要原因。
林毅夫表示,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如果经常性项目和资本性项目的盈余持续增长,一国币值确实有走高的要求。
郭树清则指出,需要全面分析影响币值的因素。他说,去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外贸增长也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测,资本净流入规模也很大,这些升值因素客观存在。“但同时,也有不少不利于升值的因素。比如中国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国有银行的呆坏账比例比较高,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还较弱、承受风险能力较差,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东亚地区贸易联系比较紧密,又刚刚经过亚洲金融危机。”考虑到这些因素,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就并不充分了。
郭树清进一步分析说,对于国际收支也要全面、动态地来看。我们对于美国是有较大的顺差,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我们想买的东西买不到。从多边贸易关系来看,我们的顺差已经很小了,对于日本、东盟十国、俄罗斯、韩国等很多国家,我们都是逆差。
同时,从今年头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国际收支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们头两个月贸易都已出现了赤字,虽然这不意味着全年就会赤字,但也值得我们高度警惕。”郭树清说。从资本项目来看,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利率水平相对其他国家较高,同时市场有一定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许多境外资金大量流入,但是这些因素也可能发生变化。
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如何理解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以及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他很赞成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至于何为好的汇率形成机制,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表述———“像1994年的做法就比较不错”。
1994年正是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头一年,当时外汇买卖的波动幅度比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幅度要大。
郭树清表示,保持基本稳定就意味着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所谓波动,目前我们并没有严格的数量界限。其前提就是对经济、涉外经济不要有太大的干扰和影响。在此前提下的波动我们是可以承受的。”他还表示,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个是没有变化的,以后的完善也将继续按照这个方向。
在主流经济学中,有所谓的“三元悖论”,即独立的货币政策、币值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三者无法兼顾。对此,郭树清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必需的,是一个基本前提;而后两个方面则不是绝对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已明确,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中国也从来没说过汇率要固定不动,这两个方面是可以结合起来的。
郭树清介绍说,过去我国对外汇的供求、特别是求的方面控制非常严格,但近几年来正在逐步调整。以出国读书为例,过去只能换汇2000美元,现在已经放宽到20000美元,如果确有需要,还可申请。又比如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海外投资,规定也已放宽,外管局已经在十四个省市展开试点。同时,也考虑进一步放开证券投资,“QDII已获原则通过,等待相关管理办法出台后,即可正式实施。”他透露说。
前两天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的观点正好为此作个注解。她表示,央行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放开外汇使用限制。因为我国的外汇市场还不是一个需求完全放开的市场,所以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央行最近正在逐渐放开外汇市场的需求。
到底怎样来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郭树清说,外汇市场是以供求为基础的,那么,在供求关系的调整方面都可以理解为汇率形成机制的准备工作。过去很多限制,现在都在不断放开,使得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全面。
“但是,还要有宏观调控,有管理,有浮动。”他补充说,“现在这个阶段,如果汇率出现很高或者很低的话,中央银行还是有责任去调节,采用经济的方法进行调节。”
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个比率,包括背后的汇率形成机制,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下一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也是“两会”期间最受瞩目的话题之一。
汇率应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再次表示,人民币汇率应该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同时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当有记者问到美林证券最近关于人民币升值一成的预测,他回答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估计。谁都可以作预测。”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人民币汇率不宜有大的波动。对于诸如人民币将升值一成的预测,他回答说,“国外机构当然可以有他们的学术研究,但我觉得他们不是太有根据。”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今年汇率最好还是以稳为主,原因是国内经济并没有完全从通货紧缩中摆脱出来。另外,国际上有一些游资正“押宝”人民币升值,如果人民币真得很快作出调整,就会引来更多投机资金,导致人民币汇率过度升值。要是升值太多,这些投机资金又会获利外逃,诱发人民币贬值。
全国人大代表、金融专家秦池江也表示,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间和幅度上,我们要把握主动权,不要为国际压力和投机资本所左右。
在人大浙江代表团,大家也非常关注汇率问题,多位学者、企业家表示,如果汇率出现大的波动,将对浙江乃至全国的出口形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升值与贬值因素同时存在
去年中国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上都有较大盈余,外汇储备增长迅速,这或许是一些人士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的主要原因。
林毅夫表示,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如果经常性项目和资本性项目的盈余持续增长,一国币值确实有走高的要求。
郭树清则指出,需要全面分析影响币值的因素。他说,去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外贸增长也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测,资本净流入规模也很大,这些升值因素客观存在。“但同时,也有不少不利于升值的因素。比如中国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国有银行的呆坏账比例比较高,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还较弱、承受风险能力较差,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东亚地区贸易联系比较紧密,又刚刚经过亚洲金融危机。”考虑到这些因素,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就并不充分了。
郭树清进一步分析说,对于国际收支也要全面、动态地来看。我们对于美国是有较大的顺差,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我们想买的东西买不到。从多边贸易关系来看,我们的顺差已经很小了,对于日本、东盟十国、俄罗斯、韩国等很多国家,我们都是逆差。
同时,从今年头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国际收支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们头两个月贸易都已出现了赤字,虽然这不意味着全年就会赤字,但也值得我们高度警惕。”郭树清说。从资本项目来看,过去一段时间人民币利率水平相对其他国家较高,同时市场有一定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许多境外资金大量流入,但是这些因素也可能发生变化。
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如何理解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以及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他很赞成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至于何为好的汇率形成机制,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表述———“像1994年的做法就比较不错”。
1994年正是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头一年,当时外汇买卖的波动幅度比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幅度要大。
郭树清表示,保持基本稳定就意味着不会有太大的波动。“所谓波动,目前我们并没有严格的数量界限。其前提就是对经济、涉外经济不要有太大的干扰和影响。在此前提下的波动我们是可以承受的。”他还表示,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个是没有变化的,以后的完善也将继续按照这个方向。
在主流经济学中,有所谓的“三元悖论”,即独立的货币政策、币值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三者无法兼顾。对此,郭树清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必需的,是一个基本前提;而后两个方面则不是绝对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已明确,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中国也从来没说过汇率要固定不动,这两个方面是可以结合起来的。
郭树清介绍说,过去我国对外汇的供求、特别是求的方面控制非常严格,但近几年来正在逐步调整。以出国读书为例,过去只能换汇2000美元,现在已经放宽到20000美元,如果确有需要,还可申请。又比如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海外投资,规定也已放宽,外管局已经在十四个省市展开试点。同时,也考虑进一步放开证券投资,“QDII已获原则通过,等待相关管理办法出台后,即可正式实施。”他透露说。
前两天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的观点正好为此作个注解。她表示,央行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包括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放开外汇使用限制。因为我国的外汇市场还不是一个需求完全放开的市场,所以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央行最近正在逐渐放开外汇市场的需求。
到底怎样来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郭树清说,外汇市场是以供求为基础的,那么,在供求关系的调整方面都可以理解为汇率形成机制的准备工作。过去很多限制,现在都在不断放开,使得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全面。
“但是,还要有宏观调控,有管理,有浮动。”他补充说,“现在这个阶段,如果汇率出现很高或者很低的话,中央银行还是有责任去调节,采用经济的方法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