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和服现象”暴露中国外贸增长软肋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3-09 08:14:00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垄断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商品贸易,发展中国家以出卖资源和劳动力低价换取市场,在世界贸易中已司空见惯。这也是因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和行业分工不同,人们不得不接受的一种“不平等”贸易格局。
  在正于上海举行的第14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记者发现了一个中日两家企业都生产和服、分别向对方出口的奇特现象,以此对中外企业的“发展观”展开对比,或许会对本已处于非均衡经贸体制下的中国外贸增长态势平添一些担忧。
  记者首先见到的是来自日本新泻的参展商松本一志。看到记者对其动辄数百元人民币一件的和服露出惊讶和怀疑神色,松本强调:“我很有信心,因为我们公司是日本和服的老字号,手艺最正宗,中国的高端消费者会认同我们的一流做工和风格。依靠这一优势,我们还想制作旗袍等中国传统服装,出口中国市场。”
  松本不在意“华交会”上能否成交,只是放起长线,将重点放在有兴趣客户的问卷调查上。虽然从劳动力成本、文化心理等方面,记者仍不看好松本和服的中国攻略,但其重视自身品牌、以高质量服务追求高价值回报的经营风格,无疑是鲜明的、可取的。
  继续漫步“华交会”庞大展馆,却又发现一家经销和服的中国公司。攀谈起来,才知道这家来自北方某市的公司向日本出口和服已12年了。去年,这家公司的3家工厂、500名工人共外销和服32万件。
  如果松本能向中国出口这么多和服,一定会高兴得跳起来。但这家为日本市场生产和服的中国公司效益又怎么样呢?公司负责人说,一年纯利只有10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一件才赚3元钱。
  因为这家中国公司开展的是来料定样加工,赚的只是一点点加工费。即使每年也有5万件用中国自产面料生产的和服销往日本,但由于没有品牌,没有知名度,价格也很低。“相对来说,加工贸易不受退税调整影响和出口配额限制,比自己辛辛苦苦开拓外销品牌更省事、更稳定。因此我们今后的重点仍是扩大日本来料加工业务量。”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机构统计,由于日本劳动力价格等生产要素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中国,纺织品占中国对日贸易总额比例已升至1/4,其中86%为服装产品。但由于没有知名品牌,加之中低档产品比例过高,以致2002年中国出口日本的每吨服装只有200万日元,反倒比1997年下跌了60万日元。与产自欧美的高档服装相比,价格更为悬殊。
  无独有偶。同样生产皮鞋,2002年意大利共向中国内地市场出口15万双,平均单价为32.6欧元;但占世界皮鞋总产量四成的中国,同期出口意大利皮鞋的平均单价只有3.2欧元,即中国出口10双鞋,才够进口1双。
  上海市外经贸委专家吴根宝认为,近些年来,中国很多企业在生产规模、质量技术、品种款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出口商品的价格却抬不起头来。有的企业,用同样的工人和同一条生产线上,可定牌加工世界名牌服装,而换上自己的品牌,价格就有天壤之别。这不能不从商品以外找原因,包括企业以什么样的发展观制定发展战略。
  吴根宝说,中国外贸提倡科技兴贸、以质取胜战略已有多年,但不可否认,众多企业仍在短期利益驱使下,通过削价竞争,靠数量膨胀达到出口增长。这样做,既降低了各种资源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益,也增加了贸易摩擦风险,不利于长远发展。
  业界人士认为,“华交会”的“和服现象”,提醒中国企业要进一步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功夫培育品牌、特色和国际营销网络,扭转外商对中国商品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