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赢家和输家的探讨——2003至2005年世界纺织贸易形势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3-07 08:12:00
毫无疑问,中国是大赢家。中国有几乎不受限制的人力资源,劳动成本非常低。中国人有迫切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因而拼命工作。2002年和2003年初对欧美的出口迅速成长,而且中国出口商训练有素,工作方式灵活,能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出口的汹涌澎湃之势十分惹人注目。中国的成果也刺激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同行们。多年以来,这些公司都把配额 看成一道关口,认为只有取消配额纺织业才能走向坦途;现在真的要取消了,他们又担心中国会大肆攻城略地,把世界市场抢夺一空,视中国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2005年以后的印度也是可能的赢家,但是印度公司忧心忡忡,许多人殚精竭虑,或策划于秘室,或点火于邻国,指望能提高竞争能力,以求2005年后和中国火拚一场。最近国际纺织展望杂志发表的报告中,两位研究员, Uday和Archana Sekhar先生指出印度有前瞻性的公司可以执行7种战略为2005年后的竞争做准备。这些战略是:
*提高自动化水平,改进生产效率
*重新规划生产系统
*扩充产能,实行一贯化作业
*与外国公司合作
*向上游和下游进行整合
*提高产品链的价值
*增强经营能力
但并非所有的公司都要采取这7项措施,但是印度厂商确实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
中国和印度公司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生产规模大,纤维供应自给自足,劳动力成本低。当然,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这几十年来,中国的纺织工业发展得比印度快得多,尽管印度在环形纺方面投资巨大,但中国已经采用现代化的无梭纺技术取代了旧式梭织机。
对墨西哥而言,虽然它也失去了免配额进入美国市场的便宜,但是墨西哥和美国相邻,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缘优势,它的生产成本也低,还享有关税优惠,此外,它和美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美国制造商有生产分享安排,这些优势都是别国不具备的。虽然中国已经取而代之成了美国的主要供应者——这种地位2005年后还会进一步增强,但是墨西哥保住自己在美国市场上的地盘应该不成问题。在配额完全取消之后,中欧、东欧和地中海地区的供应商,包括土耳其在内,以前拥有的无配额进军欧盟的竞争利器也将不复存在,很可能让他们的市场份额缩水。但是本地区的大出口商占有地缘优势,成本低,还是有便宜的。同时本地区许多出口产品的国家很快就要加入欧盟,和进口国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自然可以从中得益。
在其他地区,以前从来不受配额限制的出口国可能面临一场搏斗。因为别的国家以前受配额的约束,所以近年来这些国家的出口非常繁荣,今后就不一样了。值得一提的是毛里求斯,根据洛美协定,该国出口商品一向可以自由进入欧盟。今后它的出口前景变数增多。因为它不像中欧、东欧、地中海沿岸国家那样靠近欧洲,缺少地理优势。类似的还有孟加拉国,它也远离其主要市场。多年以前,欧盟鉴于它是欠发达国家,给予它免配额的待遇,美国也对它十分照顾。这些优惠待遇,再加上该国的生产成本低,使孟加拉占了不少便宜,近年来它的出口节节上升。可是2005年即将来临,这些优势都将化为云烟,随风消散,今后孟加拉国的出口形势如何还有待观察。孟加拉国是特别脆弱的,因为它的纺织品上游工业特别薄弱,对进口原料的依赖十分严重,由此引出了后勤保障和成本问题。2005年以后,孟加拉国失去了配额的保护和成本的优势,它的出口市场岌岌可危。泛撒哈拉地区也在阴影笼罩之下。它刚刚根据AGOA协议获得美国的免税、免配额待遇,出口事业才要起步就赶上2005年,那时配额优惠还有什么用呢?这一地区的前景未卜。香港的情况与众不同,但是2005年后可能也是一个失败者。由于历史原因,那里的配额指标较高,其生产规模得以保留。这是香港生产成本低的时候的情况,那时中国大陆还没有崛起。一旦配额取消,香港的这点优势也就泥丸走版,风流云散了。
今后,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对交货时间有严格规定,要求运输安全,因此供货市场是不是靠得近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产品寿命变得越来越短,那些拥有卖不出去的存货的商人的风险就增加了。供货市场近,便于供销双方进行沟通,从而可以化解经销商的担心,这也是一种竞争优势。
当然,竞争力的高低还表现在方方面面,产品本身的问题就常常被人忽视。产品有待改进的地方是无穷无尽的,例如穿着的舒适性、是否合身、功能如何、设计上有无改进、品牌是否知名等等都是吸引客户的要素。上述种种非价格因素都是竞争力的体现。在2005年以后,不论生产厂的成本是高是低,他们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余地。试看明日之世界,竟是谁家之天下,让我们拭目以待。2005以后最大的赢家应该是消费者。配额制限制了供应商的数目,因此物以稀为贵;取消配额以后大家都有份参加角逐,价格就会降下来,鹬蚌相争,消费者可收渔人之利。(2003年4季度,《纺织情报》的主编Robin Anson先生应邀参加德国德累斯顿举行的一次关于服装纺织品发展趋势的讨论会,此文为会上发表了专题演讲)
2005年以后的印度也是可能的赢家,但是印度公司忧心忡忡,许多人殚精竭虑,或策划于秘室,或点火于邻国,指望能提高竞争能力,以求2005年后和中国火拚一场。最近国际纺织展望杂志发表的报告中,两位研究员, Uday和Archana Sekhar先生指出印度有前瞻性的公司可以执行7种战略为2005年后的竞争做准备。这些战略是:
*提高自动化水平,改进生产效率
*重新规划生产系统
*扩充产能,实行一贯化作业
*与外国公司合作
*向上游和下游进行整合
*提高产品链的价值
*增强经营能力
但并非所有的公司都要采取这7项措施,但是印度厂商确实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
中国和印度公司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生产规模大,纤维供应自给自足,劳动力成本低。当然,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这几十年来,中国的纺织工业发展得比印度快得多,尽管印度在环形纺方面投资巨大,但中国已经采用现代化的无梭纺技术取代了旧式梭织机。
对墨西哥而言,虽然它也失去了免配额进入美国市场的便宜,但是墨西哥和美国相邻,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缘优势,它的生产成本也低,还享有关税优惠,此外,它和美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美国制造商有生产分享安排,这些优势都是别国不具备的。虽然中国已经取而代之成了美国的主要供应者——这种地位2005年后还会进一步增强,但是墨西哥保住自己在美国市场上的地盘应该不成问题。在配额完全取消之后,中欧、东欧和地中海地区的供应商,包括土耳其在内,以前拥有的无配额进军欧盟的竞争利器也将不复存在,很可能让他们的市场份额缩水。但是本地区的大出口商占有地缘优势,成本低,还是有便宜的。同时本地区许多出口产品的国家很快就要加入欧盟,和进口国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自然可以从中得益。
在其他地区,以前从来不受配额限制的出口国可能面临一场搏斗。因为别的国家以前受配额的约束,所以近年来这些国家的出口非常繁荣,今后就不一样了。值得一提的是毛里求斯,根据洛美协定,该国出口商品一向可以自由进入欧盟。今后它的出口前景变数增多。因为它不像中欧、东欧、地中海沿岸国家那样靠近欧洲,缺少地理优势。类似的还有孟加拉国,它也远离其主要市场。多年以前,欧盟鉴于它是欠发达国家,给予它免配额的待遇,美国也对它十分照顾。这些优惠待遇,再加上该国的生产成本低,使孟加拉占了不少便宜,近年来它的出口节节上升。可是2005年即将来临,这些优势都将化为云烟,随风消散,今后孟加拉国的出口形势如何还有待观察。孟加拉国是特别脆弱的,因为它的纺织品上游工业特别薄弱,对进口原料的依赖十分严重,由此引出了后勤保障和成本问题。2005年以后,孟加拉国失去了配额的保护和成本的优势,它的出口市场岌岌可危。泛撒哈拉地区也在阴影笼罩之下。它刚刚根据AGOA协议获得美国的免税、免配额待遇,出口事业才要起步就赶上2005年,那时配额优惠还有什么用呢?这一地区的前景未卜。香港的情况与众不同,但是2005年后可能也是一个失败者。由于历史原因,那里的配额指标较高,其生产规模得以保留。这是香港生产成本低的时候的情况,那时中国大陆还没有崛起。一旦配额取消,香港的这点优势也就泥丸走版,风流云散了。
今后,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对交货时间有严格规定,要求运输安全,因此供货市场是不是靠得近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产品寿命变得越来越短,那些拥有卖不出去的存货的商人的风险就增加了。供货市场近,便于供销双方进行沟通,从而可以化解经销商的担心,这也是一种竞争优势。
当然,竞争力的高低还表现在方方面面,产品本身的问题就常常被人忽视。产品有待改进的地方是无穷无尽的,例如穿着的舒适性、是否合身、功能如何、设计上有无改进、品牌是否知名等等都是吸引客户的要素。上述种种非价格因素都是竞争力的体现。在2005年以后,不论生产厂的成本是高是低,他们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余地。试看明日之世界,竟是谁家之天下,让我们拭目以待。2005以后最大的赢家应该是消费者。配额制限制了供应商的数目,因此物以稀为贵;取消配额以后大家都有份参加角逐,价格就会降下来,鹬蚌相争,消费者可收渔人之利。(2003年4季度,《纺织情报》的主编Robin Anson先生应邀参加德国德累斯顿举行的一次关于服装纺织品发展趋势的讨论会,此文为会上发表了专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