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整体产业景气上升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2-19 09:01:00
2004年,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将承续2003年以来形成的良好态势,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格局。虽然部分行业发展存在问题,但在短期内不会对去年以来形成的发展趋势形成太大影响。
一、影响2004年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分析
1、投资将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63000亿元,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民间投资将成为新的亮点,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25%以上,历史性的超过国有及其他投资增速。中东部地区投资增长将继续快于西部地区。不过,投资快速增长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目前部分行业供求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企业库存开始增加,企业自身的投资增长将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钢铁、房地产、汽车、纺织等行业出现的投资增速过快、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已经引起“经济过热”的担心,预计部分行业的投资将受到政策面的限制。
2、消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将有增加
2004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消费需求将延续扩张趋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50000亿元,增幅高达11.5%,消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有所增加。首先,农副产品适度涨价、国家即将出台的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有望刺激我国农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其次,教育、医疗、住房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体制改革也相对成熟,居民的心理压力得以缓解,中低收入阶层也有望扩大消费支出;最后,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已达到1000美元水平,正处于消费形态快速变化时期,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住、行等价值量大的高档商品,增长拉动力量强劲。
3、出口的拉动作用相对减弱
2004年我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复苏、外国直接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将有利于出口增长,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其他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将对我国出口形势产生不利影响,预计2004年外贸出口额为5000亿美元,增幅20%左右,比2003年约低10个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趋弱。
二、2004年整体产业景气水平将好于上年
中国产业跟踪研究的有关预测成果显示,2004年,30个重点工业行业中,景气良好及较好的行业数量仍将占大部分,并且比重还将增加,但景气良好的行业可能减少;景气较好的行业数量将有大幅度的增长,一方面来自于一些潜力行业的上升,另一方面也会来自于部分行业的增速放缓而下降;景气一般的行业大部分保持稳定,数量不会有太大变化;部分行业将摆脱低谷,景气较差的行业将有所减少。
具体来看,11个行业景气水平将明显上升,成为行业的新亮点,其中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制造业、食品工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煤炭工业、塑料制品业。景气上升的行业均有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或消费结构升级拉动的特征。与此同时,纺织工业和服装工业景气水平有所下降,但幅度不是很大。纺织工业从景气良好区间将降入景气较好区间,服装工业将从景气较好区间降入将其一般区间。纺织服装业的下降主要受出口受阻的消极影响。
三、各产业群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各不相同
1、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为特征的产业群将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2002年以来,我国工业领域各主要行业增长景气发生明显分化,汽车制造、食品、房地产等一批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关联密切的行业普遍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03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2004年与消费结构升级直接相关的行业将继续增长,汽车制造、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将保持较高的景气水平,并且景气水平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食品工业将继续成为景气良好行业。同时,与消费结构升级直接相关的行业的增长还将带动一批下游行业的发展,建材工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造纸印刷业也有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2、带有重化特征的制造业产业群将加速增长
一方面,消费品行业的快速增长对上游制造业领域的需求拉动,以及相应的投资拉动将在2004年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也向中国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也在进入一个新的重化工业阶段。受此影响,我国重工业的加速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一大批化学工业、机械工业以及汽车、钢铁等工业将出现增长的趋势。预测显示,2004年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各子行业处于全面的增长,我国经济的“重化工业”特征愈发明显。
3、原材料行业受惠行业
2003年,由房地产、汽车消费热点启动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扬表现比较突出。同时,国际市场上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矿产资源产品价格上涨,也推动了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升。受需求回升影响多数能源行业产品价格回升,在整个能源紧张的局面下,汽油价格和焦碳价格明显表现坚挺;要用于炼钢的焦碳价格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扬的情况下出现大幅上涨;石化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天然橡胶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合成橡胶的价格出现大幅飙升;化纤纺织工业的原料棉花去年以来一直保持了连续上涨的势头。预计2004原材料价格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原材料行业将深受其惠,有色金属、钢铁、石化、橡胶制造业、化学纤维业等将处于较高的景气区间。
4、高科技行业冷暖不均
2004年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将是高景气、高增长的行业。由于市场相对饱和竞争明显加剧,通信设备产品价格降幅较大,使通信设备制造业复苏前景并不十分明了。高科技产业处于冷暖不均的局面。
5、出口依赖行业景气受阻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出口的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技术性贸易措施受害最严重的国家,预计2004年中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将呈现递增之势,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多数行业在国内经济的拉动下,出口对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还比较有限。纺织服装业属于高度依赖出口的行业,出口被称为纺织服装业的“大动脉”。2004年受出口的不利影响,纺织服装业出现景气下降。
四、值得关注的几个高增长行业
1、汽车工业
2004年汽车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呈现高位增长的走势,第二季度汽车工业增长景气可能出现小幅的下降,年底汽车工业增长景气指数摸高160点。随着增长景气的上升,汽车工业供给将大幅增加,企业的竞争和两级分化将会加剧,汽车价格下降,行业的盈利水平趋于下降。预计2004年汽车工业在高速增长的拉动下,效益景气将在115点左右震荡。
影响汽车工业2004年走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轿车进入家庭步伐明显加快,推动汽车产业持续近两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从未来发展看,这一趋势还将持续较长时间,并继续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尽管可能出现短期的增速回调,但不应因此否认中长期的增长趋势。
第二,随着汽车生产企业的行为趋于理性,为了避免过多库存,2004年的汽车产量增长速度会较前段时间放缓。从需求方面分析看,2002年以来汽车市场的“井喷”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许多潜在购买者从加入世贸之前持币观望,加入世贸后爆发的强烈的购买欲望所致。随着这些购买者购车行为的实现,以及不容乐观的汽车消费环境,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下降,从而导致销量下降。私人购车将成为轿车市场的主导购买力量,其比例将超过60%。
第三,汽车企业利润总额将会继续提高,但是随着关税降低,汽车售价整体下滑,加之民间资本的进入,行业竞争加剧,内资为主的汽车企业利润率将由此开始出现转折,整个行业利润将逐渐摊薄,市场价格进一步下降,预计轿车产品市场价格降幅将达到10%左右。汽车行业的分化格局将更加明显。整个汽车行业将呈现出轿车生产增长一枝独秀的局面,而公路客车、载货汽车将基本上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增长速度。商用车的发展前景仍然不太乐观。
第四,消费者期待已久的“汽车三包”规定将有望在近期出台。并将一定程度上刺激汽车的消费,对行业起到推动作用。
2、钢铁工业
2004年,钢铁工业的需求基础依然坚实,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景气以稳健向上为主,增幅趋缓。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钢铁工业增长景气指数的平均水平将基本与2003年持平,全年走势基本保持平稳;年底效益景气指数达112点,全年平均水平略高于2003年。
第一,2004年,宏观形势增势将继续向好,房产建筑、汽车和机械工业等主要下游产业仍将继续高速增长,钢铁工业的需求基础依然坚实,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由于产能增长过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价格将出现回落,而钢铁行业的固定费用和退出成本都很高,开工率一般不会大幅下降,因此,钢铁生产原料的价格不会随之下降,钢铁工业生产成本又进一步上升的可能。受这些因素影响,钢铁工业效益景气将出现波动甚或回落。
第二,2004年中国钢材价格将不会引起出现持续性大幅度的上涨,部分品种甚至还会下降,全年钢材价格将呈高位波动的运行态势。首先,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由建筑房地产、汽车和机械等高增长行业推动的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对钢材等主要生产资料在长期内都将保持旺盛的需求。其次,由于连续两年的价格上涨,国内钢材价格已经完成了谷底回升,达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预计2004年一些主要建筑用钢及长材的平均价格在2003年的平均价格附近波动。
第三,预计,2004年中国钢铁工业进口将继续快速增长。从进口结构看,2004年进口钢材仍将以板材为主,而同时,国内近几年来新增加了较多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锌板卷、彩色涂层板卷、热轧和冷轧不锈钢板卷、冷轧硅钢板卷等板材生产能力。因此,国内外钢铁企业在板材市场上的竞争将趋于激烈。
3、电子元器件制造业
电子元器件是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等的核心部件,在全球范围内,作为高科技行业原材料的电子元器件业的业绩将迅速提升。2004年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增长景气指数将逐步攀升,接近140点,效益景气指数将随着增长景气的变化,同方向增长。
第一,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元器件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未来一年我国计算机需求依然强劲,汽车电子、PDA、互联网应用产品、机顶盒等的迅速启动及飞速发展,应用产品所造就的经济规模推动了上游元件需求的蓬勃发展。
第二,在通信类产品中,不仅是蜂窝电话,还有更多的产品如移动通信、光通信网络、普通电话等都需要大量元器件,这些都将成为中国元器件市场发展的动力。2004年半导体市场和芯片产业将是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较大的亮点。
第三,2003年前三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10%,达到1500多亿美元,预计2004年将加速增长15%以上,市场规模超过1800亿美元。虽然目前国内半导体市场份额仅占全球的9%,但随着国内对半导体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仅次于北美地区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未来5至10年将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第四,随着产业的转移趋势加速,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芯片产业新兴力量,各大芯片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 随着产业周期的到来,我国的芯片企业有望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我国芯片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达27%。预计到2010年,我国芯片总需求量将达500亿美元,为仅次于北美地区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在未来5年,我国芯片产业也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虽然我国芯片产业技术比较落后,但我国在小尺寸芯片产品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增长空间。
4、石油及石油化工业
2004年石油及石油加工业增长趋势仍将继续,效益继续攀升。“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石油及石油加工业继1995-1996年,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景气周期。
第一,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04年全国对原油和大部分油品的需求也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考虑到国内汽车产业的兴旺发展及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全国对汽油及柴油的需求增长将非常强劲。预计2004年汽油和柴油需求同比增长将达到4.2%至5%,柴汽比达到1.8:1。煤油需求随着航空业体制改革及客货运量提高而增长,预计比今年增长5%至10%。
第二,在石油资源状况方面,由于自然资源状况的限制,2004年国内原油产量增长不大,基本维持在1.7亿吨左右。原油加工量将适度提高,预计2004年国内原油加工量将超过2.5亿吨,考虑到我国正在开始着手建立石油储备,需要进口原油9600万吨左右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第三,价格方面,伊拉克原油出口量明年有望恢复到战前水平,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增长迅速,但是考虑到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欧佩克的减产及伊朗、朝鲜等地区的紧张局势,给2004年的油价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我们认为,2004年欧佩克有可能继续实行减产保价措施以应对利润可能的下滑,美国补充油品库存行为及我国进口量快速增加也会对世界油价造成较大影响,预计2004年1、2、3季度石油价格会有一定的下降,4季度会出现季节性回升,全年价格要低于2003年水平,但不会有大的跳水,整体将高于2002年。 (作者杨建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项目”负责人)
一、影响2004年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分析
1、投资将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63000亿元,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民间投资将成为新的亮点,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25%以上,历史性的超过国有及其他投资增速。中东部地区投资增长将继续快于西部地区。不过,投资快速增长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目前部分行业供求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企业库存开始增加,企业自身的投资增长将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钢铁、房地产、汽车、纺织等行业出现的投资增速过快、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已经引起“经济过热”的担心,预计部分行业的投资将受到政策面的限制。
2、消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将有增加
2004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消费需求将延续扩张趋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有望突破50000亿元,增幅高达11.5%,消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有所增加。首先,农副产品适度涨价、国家即将出台的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有望刺激我国农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其次,教育、医疗、住房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体制改革也相对成熟,居民的心理压力得以缓解,中低收入阶层也有望扩大消费支出;最后,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已达到1000美元水平,正处于消费形态快速变化时期,消费热点主要集中在住、行等价值量大的高档商品,增长拉动力量强劲。
3、出口的拉动作用相对减弱
2004年我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复苏、外国直接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将有利于出口增长,但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其他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将对我国出口形势产生不利影响,预计2004年外贸出口额为5000亿美元,增幅20%左右,比2003年约低10个百分点。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趋弱。
二、2004年整体产业景气水平将好于上年
中国产业跟踪研究的有关预测成果显示,2004年,30个重点工业行业中,景气良好及较好的行业数量仍将占大部分,并且比重还将增加,但景气良好的行业可能减少;景气较好的行业数量将有大幅度的增长,一方面来自于一些潜力行业的上升,另一方面也会来自于部分行业的增速放缓而下降;景气一般的行业大部分保持稳定,数量不会有太大变化;部分行业将摆脱低谷,景气较差的行业将有所减少。
具体来看,11个行业景气水平将明显上升,成为行业的新亮点,其中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制造业、食品工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煤炭工业、塑料制品业。景气上升的行业均有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或消费结构升级拉动的特征。与此同时,纺织工业和服装工业景气水平有所下降,但幅度不是很大。纺织工业从景气良好区间将降入景气较好区间,服装工业将从景气较好区间降入将其一般区间。纺织服装业的下降主要受出口受阻的消极影响。
三、各产业群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各不相同
1、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为特征的产业群将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2002年以来,我国工业领域各主要行业增长景气发生明显分化,汽车制造、食品、房地产等一批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关联密切的行业普遍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03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2004年与消费结构升级直接相关的行业将继续增长,汽车制造、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将保持较高的景气水平,并且景气水平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食品工业将继续成为景气良好行业。同时,与消费结构升级直接相关的行业的增长还将带动一批下游行业的发展,建材工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造纸印刷业也有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2、带有重化特征的制造业产业群将加速增长
一方面,消费品行业的快速增长对上游制造业领域的需求拉动,以及相应的投资拉动将在2004年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也向中国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也在进入一个新的重化工业阶段。受此影响,我国重工业的加速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一大批化学工业、机械工业以及汽车、钢铁等工业将出现增长的趋势。预测显示,2004年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各子行业处于全面的增长,我国经济的“重化工业”特征愈发明显。
3、原材料行业受惠行业
2003年,由房地产、汽车消费热点启动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扬表现比较突出。同时,国际市场上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矿产资源产品价格上涨,也推动了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升。受需求回升影响多数能源行业产品价格回升,在整个能源紧张的局面下,汽油价格和焦碳价格明显表现坚挺;要用于炼钢的焦碳价格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扬的情况下出现大幅上涨;石化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天然橡胶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合成橡胶的价格出现大幅飙升;化纤纺织工业的原料棉花去年以来一直保持了连续上涨的势头。预计2004原材料价格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原材料行业将深受其惠,有色金属、钢铁、石化、橡胶制造业、化学纤维业等将处于较高的景气区间。
4、高科技行业冷暖不均
2004年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将是高景气、高增长的行业。由于市场相对饱和竞争明显加剧,通信设备产品价格降幅较大,使通信设备制造业复苏前景并不十分明了。高科技产业处于冷暖不均的局面。
5、出口依赖行业景气受阻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出口的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技术性贸易措施受害最严重的国家,预计2004年中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将呈现递增之势,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多数行业在国内经济的拉动下,出口对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还比较有限。纺织服装业属于高度依赖出口的行业,出口被称为纺织服装业的“大动脉”。2004年受出口的不利影响,纺织服装业出现景气下降。
四、值得关注的几个高增长行业
1、汽车工业
2004年汽车工业增长景气指数呈现高位增长的走势,第二季度汽车工业增长景气可能出现小幅的下降,年底汽车工业增长景气指数摸高160点。随着增长景气的上升,汽车工业供给将大幅增加,企业的竞争和两级分化将会加剧,汽车价格下降,行业的盈利水平趋于下降。预计2004年汽车工业在高速增长的拉动下,效益景气将在115点左右震荡。
影响汽车工业2004年走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轿车进入家庭步伐明显加快,推动汽车产业持续近两年的持续快速增长。从未来发展看,这一趋势还将持续较长时间,并继续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尽管可能出现短期的增速回调,但不应因此否认中长期的增长趋势。
第二,随着汽车生产企业的行为趋于理性,为了避免过多库存,2004年的汽车产量增长速度会较前段时间放缓。从需求方面分析看,2002年以来汽车市场的“井喷”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许多潜在购买者从加入世贸之前持币观望,加入世贸后爆发的强烈的购买欲望所致。随着这些购买者购车行为的实现,以及不容乐观的汽车消费环境,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下降,从而导致销量下降。私人购车将成为轿车市场的主导购买力量,其比例将超过60%。
第三,汽车企业利润总额将会继续提高,但是随着关税降低,汽车售价整体下滑,加之民间资本的进入,行业竞争加剧,内资为主的汽车企业利润率将由此开始出现转折,整个行业利润将逐渐摊薄,市场价格进一步下降,预计轿车产品市场价格降幅将达到10%左右。汽车行业的分化格局将更加明显。整个汽车行业将呈现出轿车生产增长一枝独秀的局面,而公路客车、载货汽车将基本上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增长速度。商用车的发展前景仍然不太乐观。
第四,消费者期待已久的“汽车三包”规定将有望在近期出台。并将一定程度上刺激汽车的消费,对行业起到推动作用。
2、钢铁工业
2004年,钢铁工业的需求基础依然坚实,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景气以稳健向上为主,增幅趋缓。中国产业增长预测模型显示,2004年钢铁工业增长景气指数的平均水平将基本与2003年持平,全年走势基本保持平稳;年底效益景气指数达112点,全年平均水平略高于2003年。
第一,2004年,宏观形势增势将继续向好,房产建筑、汽车和机械工业等主要下游产业仍将继续高速增长,钢铁工业的需求基础依然坚实,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由于产能增长过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价格将出现回落,而钢铁行业的固定费用和退出成本都很高,开工率一般不会大幅下降,因此,钢铁生产原料的价格不会随之下降,钢铁工业生产成本又进一步上升的可能。受这些因素影响,钢铁工业效益景气将出现波动甚或回落。
第二,2004年中国钢材价格将不会引起出现持续性大幅度的上涨,部分品种甚至还会下降,全年钢材价格将呈高位波动的运行态势。首先,中国经济已经进入由建筑房地产、汽车和机械等高增长行业推动的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对钢材等主要生产资料在长期内都将保持旺盛的需求。其次,由于连续两年的价格上涨,国内钢材价格已经完成了谷底回升,达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预计2004年一些主要建筑用钢及长材的平均价格在2003年的平均价格附近波动。
第三,预计,2004年中国钢铁工业进口将继续快速增长。从进口结构看,2004年进口钢材仍将以板材为主,而同时,国内近几年来新增加了较多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锌板卷、彩色涂层板卷、热轧和冷轧不锈钢板卷、冷轧硅钢板卷等板材生产能力。因此,国内外钢铁企业在板材市场上的竞争将趋于激烈。
3、电子元器件制造业
电子元器件是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等的核心部件,在全球范围内,作为高科技行业原材料的电子元器件业的业绩将迅速提升。2004年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增长景气指数将逐步攀升,接近140点,效益景气指数将随着增长景气的变化,同方向增长。
第一,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元器件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未来一年我国计算机需求依然强劲,汽车电子、PDA、互联网应用产品、机顶盒等的迅速启动及飞速发展,应用产品所造就的经济规模推动了上游元件需求的蓬勃发展。
第二,在通信类产品中,不仅是蜂窝电话,还有更多的产品如移动通信、光通信网络、普通电话等都需要大量元器件,这些都将成为中国元器件市场发展的动力。2004年半导体市场和芯片产业将是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较大的亮点。
第三,2003年前三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10%,达到1500多亿美元,预计2004年将加速增长15%以上,市场规模超过1800亿美元。虽然目前国内半导体市场份额仅占全球的9%,但随着国内对半导体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仅次于北美地区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未来5至10年将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第四,随着产业的转移趋势加速,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芯片产业新兴力量,各大芯片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 随着产业周期的到来,我国的芯片企业有望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我国芯片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达27%。预计到2010年,我国芯片总需求量将达500亿美元,为仅次于北美地区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在未来5年,我国芯片产业也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虽然我国芯片产业技术比较落后,但我国在小尺寸芯片产品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增长空间。
4、石油及石油化工业
2004年石油及石油加工业增长趋势仍将继续,效益继续攀升。“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指数”显示石油及石油加工业继1995-1996年,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景气周期。
第一,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04年全国对原油和大部分油品的需求也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考虑到国内汽车产业的兴旺发展及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全国对汽油及柴油的需求增长将非常强劲。预计2004年汽油和柴油需求同比增长将达到4.2%至5%,柴汽比达到1.8:1。煤油需求随着航空业体制改革及客货运量提高而增长,预计比今年增长5%至10%。
第二,在石油资源状况方面,由于自然资源状况的限制,2004年国内原油产量增长不大,基本维持在1.7亿吨左右。原油加工量将适度提高,预计2004年国内原油加工量将超过2.5亿吨,考虑到我国正在开始着手建立石油储备,需要进口原油9600万吨左右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第三,价格方面,伊拉克原油出口量明年有望恢复到战前水平,俄罗斯等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增长迅速,但是考虑到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欧佩克的减产及伊朗、朝鲜等地区的紧张局势,给2004年的油价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我们认为,2004年欧佩克有可能继续实行减产保价措施以应对利润可能的下滑,美国补充油品库存行为及我国进口量快速增加也会对世界油价造成较大影响,预计2004年1、2、3季度石油价格会有一定的下降,4季度会出现季节性回升,全年价格要低于2003年水平,但不会有大的跳水,整体将高于2002年。 (作者杨建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