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概况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1-12 08:19:00
据海关统计,2003年9月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为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出口78.6亿美元,增长22.1%;进口13.3亿美元,增长2.8%。1-9月累计进出口682.3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567.6亿美元,增长26.3%,占全国商品总出口的18.4%;进口114.7亿美元,同比增长7.4%,占全国商品总进口的3.8%。实现累计顺差额452.9亿美元,同比增长32.2%。1-9月全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总体呈现如下特点:
月度出口额逐月增长,进口变化不大
三季度,进入了出口的高峰期,出口额呈现逐月增长之势,9月单月出口额达78.6亿美元,比年初的1月份增长了40%。三季度各月的出口增长幅度都保持在20%以上,虽然明显低于一季度末和二季度的整体水平,但仍然拉动前三季度累计出口增长26.3%。三季度各月的进口与前几个月相比变化不大,9月份单月进口增长3%,拉动累计进口增长7.4%。
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1-9月,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顺差实现450亿美元,出口增量达118.2亿美元,占全国贸易增量的比重为15.7%,顺差额为全国贸易总顺差的4.9倍。
一般贸易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加工贸易平稳发展
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375.8亿美元,增长35%,占总出口的66.2%;进口9.8亿美元,增长47.6%,占总进口的8.5%,在各主要贸易方式中增长最快。
加工贸易出口180.4亿美元,增长10.3%,占总出口的31.8%;进口102.1亿美元,增长4.4%,占总进口的89%,其中进料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增速相对较快。
出口额及单价均实现增长
纺织纱线及织物、服装及制成品三大类主要出口商品在三季度末时出口金额和单价都实现增长,纱线出口28亿美元,增长19.1%,单价增长2.6%;织物出口104.5亿美元,增长30.1%,单价增长5.4%,其中,按原料分,仅有丝制和玻璃纤维制的纱线及织物出口单价下降,单价增长最快的是毛制和化纤制的产品;服装出口额增长24.1%,单价增长1.5%,其中最主要的梭织服装单价增长1.5%,针织服装增长3.7%,皮革及裘皮服装占比重虽小,但单价上升最快;制成品中家纺用品和衣着附件的出口额也均保持快速增长。
服装进口增势超过其他商品
1-9月服装进口额达8.1亿美元,增长12.6%,在各商品大类中增长最为迅速,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梭织服装增长14.4%,毛皮、皮革服装的进口增长一直保持较快势头,二者合计进口额为1393万美元,增幅高达51%;纺织纱线和织物进口分别增长10.6%和6%,其中增速最快的大宗商品有化纤制纱线、麻制织物、玻璃纤维制织物等。
对美非设限类别出口增势依然不减,单价下降
1-9月,我国对美非设限类别(根据ATC协议已取消配额限制的类别)的出口合计为78.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3%,数量增长75.4%,平均单价下降14.5%。在这些类别中,针织布(222类)、胸罩(349/649)和袍服(350/650)面临出口重新设限。根据美方统计,今年1-8月,这3类商品自中国的进口情况分别为:针织布出口量增长43%,单价下降6%;胸罩出口量增长77.6%,但单价下降22.4%,袍服出口量增长136%,单价下降19.4%。9月份数量增长和单价下降的局面比8月份略有好转。另两类美方拟申请设限的商品玻璃纤维布(622)和手套(331/631)的数量分别增长82.5%和65.1%,单价分别下降20.4%和3.9%,增减幅度比前3类略有缓和,但仍然对中方不利,极有可能成为美方进行设限调查的口实。
对日本毛巾出口出现月度负增长
9月份,我国对日本出口毛巾数量和金额都出现了负增长,1-9月累计出口增长情况也较前几个月明显下降,但三资企业的出口仍保持一定增长,说明主要出口增长来源为在华的三资企业,其中日资企业占了大部分。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前宣布,日本政府决定将是否对中国毛巾实施“保护性”关税的调查期限再次延长6个月,把调查期限从原定的今年10月15日延长至明年4月15日。这是日本自2001年4月开始进行该项调查以来第五次延长调查期限。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字,在截至今年8月份的12个月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毛巾增加了10.4%。
年底将至,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国际棉价的现、期货价格持续走高及国内棉花供应严重不足导致棉花进口大幅增长。1-9月,我国棉花进口量已达70万吨,增长511%,进口单价增长36%。进入年底,巴基斯坦、土耳其等主要产棉国的库存也即将告罄,开始纷纷采购棉花,在此情形下,专家预计棉花价格仍将保持增长,棉纺企业的负担会有所加重,对棉纺制品的出口将产生影响。
同时,退税率下调政策对近期出口的影响更大,大部分企业对退税问题十分重视,对退税的下调反映强烈。上海、浙江等纺织服装主产地和主要出口经营地的企业认为,此次下调对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影响最大,如服装从原来17%的退税率下降至13%,一方面使企业的负担加重,利润减少,资金回笼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退税部分将使地方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很可能产生导致出口下降的局面。由于退税下调是从明年初开始执行,预计至年底前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企业会为减少损失而加快出口速度,促使出口进一步增长。
月度出口额逐月增长,进口变化不大
三季度,进入了出口的高峰期,出口额呈现逐月增长之势,9月单月出口额达78.6亿美元,比年初的1月份增长了40%。三季度各月的出口增长幅度都保持在20%以上,虽然明显低于一季度末和二季度的整体水平,但仍然拉动前三季度累计出口增长26.3%。三季度各月的进口与前几个月相比变化不大,9月份单月进口增长3%,拉动累计进口增长7.4%。
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1-9月,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顺差实现450亿美元,出口增量达118.2亿美元,占全国贸易增量的比重为15.7%,顺差额为全国贸易总顺差的4.9倍。
一般贸易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加工贸易平稳发展
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375.8亿美元,增长35%,占总出口的66.2%;进口9.8亿美元,增长47.6%,占总进口的8.5%,在各主要贸易方式中增长最快。
加工贸易出口180.4亿美元,增长10.3%,占总出口的31.8%;进口102.1亿美元,增长4.4%,占总进口的89%,其中进料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增速相对较快。
出口额及单价均实现增长
纺织纱线及织物、服装及制成品三大类主要出口商品在三季度末时出口金额和单价都实现增长,纱线出口28亿美元,增长19.1%,单价增长2.6%;织物出口104.5亿美元,增长30.1%,单价增长5.4%,其中,按原料分,仅有丝制和玻璃纤维制的纱线及织物出口单价下降,单价增长最快的是毛制和化纤制的产品;服装出口额增长24.1%,单价增长1.5%,其中最主要的梭织服装单价增长1.5%,针织服装增长3.7%,皮革及裘皮服装占比重虽小,但单价上升最快;制成品中家纺用品和衣着附件的出口额也均保持快速增长。
服装进口增势超过其他商品
1-9月服装进口额达8.1亿美元,增长12.6%,在各商品大类中增长最为迅速,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梭织服装增长14.4%,毛皮、皮革服装的进口增长一直保持较快势头,二者合计进口额为1393万美元,增幅高达51%;纺织纱线和织物进口分别增长10.6%和6%,其中增速最快的大宗商品有化纤制纱线、麻制织物、玻璃纤维制织物等。
对美非设限类别出口增势依然不减,单价下降
1-9月,我国对美非设限类别(根据ATC协议已取消配额限制的类别)的出口合计为78.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9.3%,数量增长75.4%,平均单价下降14.5%。在这些类别中,针织布(222类)、胸罩(349/649)和袍服(350/650)面临出口重新设限。根据美方统计,今年1-8月,这3类商品自中国的进口情况分别为:针织布出口量增长43%,单价下降6%;胸罩出口量增长77.6%,但单价下降22.4%,袍服出口量增长136%,单价下降19.4%。9月份数量增长和单价下降的局面比8月份略有好转。另两类美方拟申请设限的商品玻璃纤维布(622)和手套(331/631)的数量分别增长82.5%和65.1%,单价分别下降20.4%和3.9%,增减幅度比前3类略有缓和,但仍然对中方不利,极有可能成为美方进行设限调查的口实。
对日本毛巾出口出现月度负增长
9月份,我国对日本出口毛巾数量和金额都出现了负增长,1-9月累计出口增长情况也较前几个月明显下降,但三资企业的出口仍保持一定增长,说明主要出口增长来源为在华的三资企业,其中日资企业占了大部分。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前宣布,日本政府决定将是否对中国毛巾实施“保护性”关税的调查期限再次延长6个月,把调查期限从原定的今年10月15日延长至明年4月15日。这是日本自2001年4月开始进行该项调查以来第五次延长调查期限。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字,在截至今年8月份的12个月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毛巾增加了10.4%。
年底将至,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国际棉价的现、期货价格持续走高及国内棉花供应严重不足导致棉花进口大幅增长。1-9月,我国棉花进口量已达70万吨,增长511%,进口单价增长36%。进入年底,巴基斯坦、土耳其等主要产棉国的库存也即将告罄,开始纷纷采购棉花,在此情形下,专家预计棉花价格仍将保持增长,棉纺企业的负担会有所加重,对棉纺制品的出口将产生影响。
同时,退税率下调政策对近期出口的影响更大,大部分企业对退税问题十分重视,对退税的下调反映强烈。上海、浙江等纺织服装主产地和主要出口经营地的企业认为,此次下调对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影响最大,如服装从原来17%的退税率下降至13%,一方面使企业的负担加重,利润减少,资金回笼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退税部分将使地方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很可能产生导致出口下降的局面。由于退税下调是从明年初开始执行,预计至年底前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企业会为减少损失而加快出口速度,促使出口进一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