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1-16 07:47:00
绵延起伏的沙丘、声声悦耳的驼铃、沟通东西的商旅……古代的“丝绸之路”对促进世界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一幅令人难忘的美丽画卷。
但是,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我国所采取的养蚕技术体系,总体上是基于国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建立的,蚕业科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没有明显突破。因此世界都在关注:作为“丝绸之路”起源地的中国,能否在21世纪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
在我国率先绘制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之后,科学家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21世纪的“丝绸之路”将从中国开始,我国优势传统产业茧丝业的科技水平将大幅度提高,世界茧丝业也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
世界茧丝业的技术进步,尤其是产量和质量的最近两次大的飞跃,分别是20世纪40年代完成的杂交种推广和80年代完成的三次品种更新。在此后20年间,虽然各国蚕业研究者竭尽全力,但传统的家蚕育种和相关技术的进步,已经处于平台期,无法实现新的突破。因此谁先在家蚕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就能打破当前茧丝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成为世界蚕业科技强国,从而开启新的“丝绸之路”。
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项目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说,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完成,使我国抢占了世界茧丝业发展的制高点,确保了我国茧丝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栽桑养蚕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茧丝业一直是我国的优势传统产业,目前我国共有种桑养蚕农户2000万户,每年的丝绸工业产值约700亿元,年创外汇40亿美元,蚕茧生丝年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总额的70%和80%以上,是世界茧丝业的中心。
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完成,将有助于人们获得家蚕基因结构组织的详细信息和全部基因、探讨基因产物的功能,从分子水平上深刻阐明家蚕的生物学特性、吐丝机理以及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利用基因研究手段培育出新型高产优质蚕品种,解决蚕丝面料易皱脱色等先天缺陷,还可创造出新型蚕丝,使蚕丝这一“纤维皇后”彻底摆脱长期占纤维消费总量不到1%的尴尬局面,推动世界蚕业技术的突破性进步,同时保持我国茧丝业的产业优势。
向仲怀说,我国家蚕基因组研究的重大突破将使世界茧丝业产生历史性的飞跃,传统的蚕丝绸业的改造在根本上看到了曙光,21世纪中国必将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
但是,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我国所采取的养蚕技术体系,总体上是基于国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建立的,蚕业科技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没有明显突破。因此世界都在关注:作为“丝绸之路”起源地的中国,能否在21世纪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
在我国率先绘制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之后,科学家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21世纪的“丝绸之路”将从中国开始,我国优势传统产业茧丝业的科技水平将大幅度提高,世界茧丝业也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
世界茧丝业的技术进步,尤其是产量和质量的最近两次大的飞跃,分别是20世纪40年代完成的杂交种推广和80年代完成的三次品种更新。在此后20年间,虽然各国蚕业研究者竭尽全力,但传统的家蚕育种和相关技术的进步,已经处于平台期,无法实现新的突破。因此谁先在家蚕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就能打破当前茧丝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成为世界蚕业科技强国,从而开启新的“丝绸之路”。
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项目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说,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完成,使我国抢占了世界茧丝业发展的制高点,确保了我国茧丝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栽桑养蚕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茧丝业一直是我国的优势传统产业,目前我国共有种桑养蚕农户2000万户,每年的丝绸工业产值约700亿元,年创外汇40亿美元,蚕茧生丝年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总额的70%和80%以上,是世界茧丝业的中心。
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完成,将有助于人们获得家蚕基因结构组织的详细信息和全部基因、探讨基因产物的功能,从分子水平上深刻阐明家蚕的生物学特性、吐丝机理以及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利用基因研究手段培育出新型高产优质蚕品种,解决蚕丝面料易皱脱色等先天缺陷,还可创造出新型蚕丝,使蚕丝这一“纤维皇后”彻底摆脱长期占纤维消费总量不到1%的尴尬局面,推动世界蚕业技术的突破性进步,同时保持我国茧丝业的产业优势。
向仲怀说,我国家蚕基因组研究的重大突破将使世界茧丝业产生历史性的飞跃,传统的蚕丝绸业的改造在根本上看到了曙光,21世纪中国必将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