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重庆蚕桑产业为何徘徊(下)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2-20 08:51:00
重庆蚕桑产业如何才能走出徘徊境地?打破垄断经营,还蚕农自由交售蚕茧的权利是出路。
打破垄断带来生产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蚕茧收购流通上,广西是全国率先基本打破了垄断经营的地方。他们允许达到有关标准的专业合作社和加工行业收购,从而在乡镇内也形成了多家门市竞争收购的局面。形成竞争后,政府主管部门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强打击不按政策规定收购毛脚茧等行为。
2000年时,广西与我市的蚕桑生产还处在同一水平上,年产茧55万担。可近几年,由于广西打破了蚕茧流通上的垄断,收购价格上升,蚕农得到了实惠,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虽然政府对蚕桑生产的投入每年都比我市少1/3,但产量却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广西的蚕茧年产量达到250万担,跃居全国第一。
广西的实践证明,打破垄断,才能给蚕农带来效益,带来好的服务,调动起农民的养蚕积极性,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
铜梁尝到自由售茧的甜头
去年7月,本报记者在铜梁调查蚕茧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后,写了两篇报道。文章见报后,引起了铜梁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从去年的正秋和晚秋蚕茧收购开始,铜梁县允许蚕农自由把蚕茧交售给有收购资质的经营者。
这种把交售蚕茧的自由权还给农民的尝试,迅速促使经营者改变了服务态度,并按市场规律提升蚕茧的收购价格,给蚕农带来了明显效益。正秋和晚秋两季蚕,铜梁共收购350万公斤鲜茧。正秋蚕每公斤的交售均价达到17.96元,晚秋蚕的均价上升到每公斤19.64元,都比全市的均价高出了3.5元以上。这两季,铜梁蚕农增收上千万元。
铜梁县蚕业局局长陈有劲介绍说,去年冬天,铜梁农民栽桑的积极性继续高涨,给蚕桑生产带来了新希望。
“蚕农有权把鲜茧交售给任何一个有收购资质的收茧单位。”市外经贸委茧丝绸行业管理处处长何毅说,“没有任何一个文件和法规规定不准农民自由售茧。”
何毅说,仅把自由售茧的权利还给蚕农就产生了蚕农增收、生产积极性高涨的良好效应。如果真正打破了垄断经营,有着发展蚕桑生产有利条件的重庆,也会像广西一样,激发出强大的生产力。
机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打破蚕茧流通体制上的垄断经营,既是广大蚕农的愿望,也是重庆蚕桑生产从机制上进行改革的需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主管部门已经看到了打破垄断经营的重要性,而且正着手进行这一工作。
去年11月,市茧丝绸管理部门拟订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里,界定了在一个乡镇内,只要有与蚕农签订下1000亩以上投产桑园的养蚕规模,又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收购经营者必须具备的有收购场地、有收购资金等4条标准的经营者,就可办一个蚕茧收购站,并鼓励符合条件的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加工行业加入收购。
据了解,广大蚕农和各区县蚕桑生产管理部门对《意见》拍手叫好,并希望早日出台。
打破垄断经营,还蚕农自由售茧的权利已是大势所趋。
信息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