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关于提升柳州市桑蚕丝产业科技水平的意见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4-26 11:37:00


         关于提升柳州市
      桑蚕丝产业科技水平的意见
    (柳州市科学技术局 柳州市农业局
      柳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提升我市桑蚕丝产业科技发展水平,加快桑蚕丝产业的发展步伐,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 (桂政发〔2005〕14号)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桑蚕丝产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十五”期间,我市已将桑蚕业列为重点开发的优势产业之一。随着我国东桑西移步伐的加快,几年间我市的桑园面积及蚕茧产量全区排名从2002年的第9位跃升至目前的第4位,预计2005年桑园面积20.6万亩、鲜茧产量1.76万吨,分别占全区的15%和13%;丝产量2100吨,占全区35%,居全区第一。目前已投产及在建的缫丝厂有11家77组31040绪,全部为自动缫,年加工鲜茧能力2万吨,就缫丝能力总量而言我市已成为广西茧丝加工中心,将成为全国主要的桑蚕茧生产基地和白厂丝加工出口基地。但我市桑蚕丝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
(一)蚕茧丝质量差。我市产的蚕茧质量比区内先进的环江、宜州等地有一定差距,广西产的丝质量等级最高达到5A级,我市的缫丝厂基本上只能生产3A—4A级产品,国内先进地区江苏富安生产的白厂丝50%以上质量等级达到6A级。目前缫丝设备技术全国都差不多,丝的质量主要受蚕茧质量制约,换代后的高速织机生产高质量高档次的丝绸纺织品对原料要求很高,只有4A级以上的丝才能做经线,我市缫丝企业的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主要原因:一是养蚕不经催青,蚕种孵化不齐,小蚕体质弱;二是农民自育小蚕受管理技术及饲养环境条件的限制,养蚕成功率不高;三是人蚕同居,养蚕规模小,消毒不彻底,饲育和上簇环境调节难,给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带来极大难度;四是沿用摘片叶养蚕、搭架养蚕、人工捉蚕上簇等大蚕传统饲养方式,养蚕的劳动强度和成本投入大,养蚕的经济效益不高;五是蚕造布局不合理,批次不统一,使蚕茧收购不能统一,缫丝质量难控制。
(二)缺乏桑蚕管理机构及一整套技术服务体系。桑茧丝产业人才培养、储备不足,桑蚕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桑蚕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存在着农、技、贸分割,管理体制不顺,难以形成联动运作的整体合力,影响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应用和转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市的蚕茧单产、质量和效益,影响到我市桑蚕丝产业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三)缫丝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低。我市有11家缫丝厂,加工水平较低,加工技术较落后,缺乏熟练工人,产量达不到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级不高,经济效益不好。而目前我市缫丝企业仍在无序的增加,缫丝生产能力也在无序的增长,走进了误区,企业间总是比规模大小,而不是比效益和后续发展,只注重简单扩大规模而忽视提升技术含量。缫丝厂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度扩张,管理粗放,浪费资源,无序竞争,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产业链短,深加工能力滞后,蚕桑综合效益低。目前,我市加工能力与产业发展不对称,蚕茧深加工仅限于加工成生丝外销,无后道加工企业,产业链短,抗市场风险能力低。
要解决上述存在问题,除必须理顺好各生产经营者(企业、技术服务部门、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外,还亟需对这一产业的发展进行科技切入,制定桑、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柳州市地方标准,对蚕茧(栽桑养蚕)丝生产的整个生产环节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优化控制,解决重规模轻质量的问题,不断提升我市桑蚕丝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确保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二、我市桑蚕丝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紧紧抓住“东桑西移”发展桑蚕丝产业的有利时机,围绕产业化经营理念,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集成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水平;围绕培育核心技术竞争力,突出自主创新,推进产学研联合,打造品牌优势,实现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不求量第一,但求技术水平第一、效益第一;围绕拉长产业链,加大科技对后道加工的投入,对副产品实施高附加值开发,促进地方桑蚕丝产业的市场化、标准化、外向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将我市打造成全国桑、茧、丝、线的优质生产基地,走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三、组织《优质高效桑蚕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科技重大项目的实施,集成高新技术提升桑蚕丝产业化水平
项目以集成高新技术提升柳州桑茧丝产业化整体水平,创建“优质桑茧丝基地”为目标,积极探索运作“公司+协会+农户”的桑茧丝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推进桑茧丝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利用循环经济原理,采用标准化桑园成园技术、标准化小蚕共育、标准化大棚养蚕技术及大蚕条桑斜面育技术、方格簇自动上簇技术、示范基地“六统一”规范技术服务(统一供种、统一供药、统一消毒、统一治虫、统一管养技术、统一售茧标准),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成立蚕农协会,实现定单生产、合同交售,推行“二次分配”,与蚕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强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合力,将种桑、养蚕、烘茧、缫丝到产品加工捻线等环节在内的关键技术集成产业化,把技术与市场、生产资料、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联结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再度对桑茧丝生产的全程注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桑茧丝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基地示范和以基地带面的形式,将技术、信息、良种和配套的农用物资以现代物流的形式一起配送到千家万户,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操作规程和服务质量标准;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和农业、农村的科技进步。
(一)桑:以优质高产标准化生态桑园建设为载体,推进优质桑、蚕标准化生产,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示范基地及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引导,促进产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蚕茧:进行蚕茧质量控制技术集成研究与产业化,集成种桑养蚕高新技术,推进小蚕商品化共育,推广大棚育、条桑斜面育等多种节本省力养蚕技术,推进上簇结茧方格化,进行养蚕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蚕造布局的调整研究等。在蚕茧生产基地进行蚕茧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建立干茧交易市场,由蚕业合作社(蚕业协会)使用小型自动化蚕茧干燥设备为蚕农烘茧,降低烘茧成本、保证蚕茧质量,从根本上杜绝蚕农卖“毛脚茧”的发生。允许蚕农出售干茧,鼓励缫丝企业直接在干茧交易市场上收购干茧,减少蚕茧流通的中间环节,达到提高蚕茧质量和增加蚕农效益的目的。
(三)缫丝: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缫丝生产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能有效提高茧丝加工产量质量的技术研究、节能降耗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如进行适合于预处理本地茧的触蒸技术研究、煮茧流水线蒸汽压力温度自动控制技术和自动配送茧系统改造、缫丝汤温及机头索理绪汤温自动控制技术、机头保温排汽通风技术、复摇机电子除糙及复摇仓温湿度平衡自动调节技术、缫丝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与生产信息化管理技术等生丝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开发应用,提高生丝质量。
(四)副产品:对桑蚕丝生产全过程的副产品进行研究开发,充分利用资源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进一步提高我市桑蚕丝业的综合竞争力。重点进行桑枝、蚕沙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五)捻线及织绸:为延长产业链,应对市场风险,确保桑蚕丝产业可持续发展,应提早准备迎接“东蚕西移”的“第二棒”,利用我市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纺织业基础和现有缫丝企业,加大与江浙等桑蚕丝先进地区的技术与经济合作,采取引进、联办等多种形式建设捻线厂,逐步将出售白厂丝变为出售捻线丝,并进行建设织绸厂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全面完成“东桑西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创新经营模式,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用发展工业的思路谋划农业的发展,就是要办好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如果抓农业仅抓技术推广,即使技术推广上去了,没有找到市场,农民仍然不富,增产不增收。只有抓好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带动农业产业化,才能带动农民致富。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工厂”的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各方通过产业联结成利益共同体,走产业化道路,建立真正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贸工农一体化。
为加强领导,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成立柳州市《优质高效桑蚕种养及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柳州市科技局、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其下属有关单位人员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柳州市科技局,人员由柳州市科技局、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调配。
四、建立健全桑蚕业技术服务体系
整合市、县经作科(站)、桑蚕站(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服务中心)、农科所、经管站、科技特派员等资源,组建市桑蚕丝产业化协调小组办公室、市蚕种场、暴发性桑病虫灾害预警与防治系统等桑蚕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技术队伍和技术网络建设,培训村、屯蚕业辅导员及小蚕共育户,建成县、乡、村、户四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蚕桑科技推广网络,保证技术到位和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配套服务。
五、整合资金,倾斜扶持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桑蚕丝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把发展桑蚕丝产业项目列入本部门的年度计划,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将本部门掌握的有关资金优先投入发展桑蚕丝产业。市科技三项经费、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农产品加工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妇女小额信贷和扶持贫困村、贫困户进行产业开发的扶贫资金要向符合条件的桑蚕丝的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倾斜。市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向符合条件的桑蚕丝产业倾斜。各地也要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加快桑蚕丝优势产业发展。
六、落实责任,强化督查
实行发展优势产业市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制。项目整合柳州市桑蚕产业的资源优势,以“官产学研”的方式,由市科技局、农业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集成联动,联合相关科研所、行业部门、企业共同组织实施。各县(区)、乡(镇),都要按照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桑蚕丝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对照已确定的工作任务,加强检查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市项目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地对各地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及向有关领导和部门通报项目情况。

信息来源:柳州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