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国际市场价格分析及后市预测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5-08 10:20:00
继2005年年底价格有较大攀升后,今年一季度,除油料油脂类商品由于禽流感导致需求减少和处于供应旺盛季节以及部分钢材产品由于产能增加过快,导致其价格水平有所下滑外,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总的说来仍保持上升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能源、原料和工业品价格有大幅攀升。今年后期市场前景如何?还能否继续保持升势?值得关注。
一、价格总体保持升势
今年一季度国际市场商品价格变动不一,先涨后略有回落,但总体走势仍趋于坚挺和上行,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从今年前3个月的情况来看,一季度水平比去年同期高16.2个百分点。从分类来看,农产品价格同比上升了13.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资料同比高6.6个百分点,但初级产品中不同类商品价格各有不同变化。与此同时,一季度世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涨跌分明。如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由跌转升,但价格水平仍较大幅度低于去年同期。同期钢材价格下降接近20%,其中冷轧卷板和热度锌薄板价格分别跌逾20%和10%。化工产品价格下降6.5%。
二、价格稳中趋升的成因
一季度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续趋坚挺和上升或出现回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相互交织发展造成的:首先,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次,一些产品的产量减少或供应呈紧;其三,原料或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支持了半成品、成品或下游产品价格的提高。此外,全球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也是某些商品价格攀高的重要原因。地缘政治矛盾仍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市场油价的主要因素。伊拉克、尼日利亚国内政局不稳,伊朗核问题迟迟未决,恐怖组织宣称要袭击石油设施等,增加了市场的担心,导致投机资金大举入市,期货价格大幅上升,拉动了现货价格的上涨。受产油国政治局势不稳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膨忧虑、美元走势不稳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面增强了黄金吸引力,并促使基金大举投资金市,今年黄金均价将连续第5年上涨。路透社对28位分析师和资深交易商的全球性调查表明,2006年黄金均价预计为525美元/盎司,高于2005年的445.05美元。
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商品市场将如何发展?各类主要商品市场的情况不同,发展前景也还将略有差异。
粮谷 因预计本年度将出现减产,加之受近期主产地气候不良等影响,今年以来世界小麦、玉米价格分别有所回升;大米,因主产地泰国出口预计将进一步有所减少,价格也有上涨。
植物油籽和油品 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引起对生产替代用油——生物燃抽所需植物油原料需求的增长,今年以来不少植物油籽和油品价格有所固坚。由于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此类商品价格看来短期内似仍将持坚。
饮料及糖 由于产量预计将有减少,世界饮料及糖价普见上涨。由于产量短期内难有改善,饮料及糖价总体上看来,似仍将在高位运行,难会有明显回落。
纺织纤维及成品 由于需求增长,世界棉花、羊毛价格分别有所回升。如截至今年2月,棉花价格较去年12月上升6.3%,羊毛价更升13.2%。预计本年度世界棉花产量将下降5.5%;加之2005年我国棉花减产,供应缺口增大,将有可能增大进口,世界棉花价格看来还将续坚。羊毛,由于需求增长,价格也将续有好转。
天然橡胶 因主产地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正处于冬季低产期,供应量下降;加之需求激增和由原油价格飙升引起的合成橡胶价格上涨,今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续有较大攀升。预计天然橡胶的生产仍将难以赶上需求增长,价格还将继续趋于坚挺或上升。
石油 由于需求增长,供应紧绌,加之市场担心伊朗、尼日利亚等国的生产前景,更增加了市场对石油供应的担心,引起投机炒作加剧,油价在起伏中仍续有攀升,并屡创历史新高。随着原油市场需求的增减变化,今后油价还将时有起伏,但鉴于原油市场的供应短期内仍将难有根本改观,原油价格似仍将保持在高位运行。
化工品 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和市场需求增长,今年以来世界化工品价格再见明显上升。预计随着原油价格的持高和需求增长,化工品价格或还将呈坚并保持在较高水平。
有色金属 由于供应紧绌,而市场需求仍旺,加之投机活动猖獗,今年以来世界有色金属价格续有较大攀升。但随着有色金属生产的增长和供应趋缓,价格升势或将逐渐有所减缓,有的甚至,还不无出现某些回软的可能。
钢材 由于库存较大,需求减缓,今年以来世界钢材价格续呈疲软。近月来为应对钢材价格下跌,一些钢铁厂家已实行减产,预计随着供应的减少,加之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钢材价格不无有出现某些改善的可能。
机电产品 受经济持续增长影响,2005年以来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机械工业及其产品市场续有较大改善。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一些主要国家机械工业所接新订单量和生产、出口都有明显增长。作为机电产品市场主要驱动力的IT业,也仍有一定增长。如以半导体为例,2005年世界半导体的销售额预计将较上年增长6.6%,此种情况今年以来仍未见明显改观。看来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机电产品市场还将在一定程度上继续里好。
信息来源: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