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物价指数尚在低位运行 通货膨胀压力不会很大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6-23 11:14:00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5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5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4%,涨幅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这也是继三四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连续3个月上涨。

  CPI反映的是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它既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指标,也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经历了去年底和今年初的低迷之后,我国月度消费物价涨幅呈现逐渐加快趋势,引起业界关注。

  价格水平仍处低位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表示,“价格指数上涨在预料之中,总体上目前物价水平是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运行,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他分析,从国内来看,近期投资有所反弹,投资增长率处于高位运行,投资需求旺盛,带动了价格上涨。在金融层面,货币供应量增长比较快,去年M2增长比较多,今年M1增长率也上来了,这两个因素导致近期内物价指数上涨。从国际市场来看,煤、有色金属等资源稀缺性产品价格上涨,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增大。“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对于经济增长、对于人们的投资决策以及对未来的预期,都有正面的积极作用。”

  一般而言,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市场投资需求旺盛,会拉动投资品的价格上涨,进而使消费品或服务价格水平相应上升;而在经济不景气时,因为投资和消费需求水平下降,价格总水平也会有所回落。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直保持在低位运行。

  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谭雅玲分析,价格指数的上升跟国际市场上包括石油、黄金等资源类价格的调整有关。

  “从国际大环境看,美国、欧洲、日本3大经济体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上升,其背后是资源类产品的价格上升。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和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因而难以避免传导效应。”

  令人记忆犹新的是,仅仅是在去年底和今年初,许多人还在为可能的通货紧缩而担心和争论,但短短半年之后,人们就转而开始担心通货膨胀问题,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跳跃性似乎更为突出。

  谭雅玲表示,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有经济发展变化的因素,也和调控手段有关。中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比较复杂,居民储蓄充足,投资比较热,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在不同行业、不同产业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使得供需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大的变化。另外,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间并不长,调节市场的产品和手段明显不足,调控的方式更多打上了行政手段的烙印。

  通货膨胀压力不会很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的数据,5月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4%,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上涨1.9%,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1.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

  央行在近日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未来价格走势总体看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整体通胀潜在风险需要关注。

  彭兴韵认为,现阶段通货膨胀压力还不会很大,“从现在情况看,还不至于严重到通货膨胀的地步。目前物价水平还是在低位运行,短期内物价既不会有大的下跌,也不会有大的上涨。”

  他认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实际上对消费的影响很有限。“现在许多人感到水、电、油、气都在涨价,好像我们生活在一个所有产品都在涨价的环境中。实际上,水、电的价格和其他产品的价格不同,这些产品的价格是一步调整到位的,短期内不会再进一步上调,而且这些产品在人们生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是必要的,毕竟我们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