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宏观经济观察:下半年进口会回升吗?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7-27 08:00:00
海关总署7月12日公布的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45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3423.4亿美元,增长32.7%;进口3026.9亿美元,增长14%,比上月末提高0.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396.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319.8亿美元的顺差总额。
为什么出口一路上扬,而进口却大幅缩水?是什么影响了上半年的进口增长?下半年会延续这种增长的趋势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为此走访了相关专家。
上半年进口增幅明显低于出口
纵观今年1—6月份进口情况,专家们认为,主要呈现四大特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形势突出呈现四大特点:
第一、延续了进口逐步下降的趋势。去年上半年进口增长速度是43%,下半年进口增长速度是30%。今年上半年进口增长率是14%,出口增长率是32.7%,进口的增幅明显低于出口。
第二、与前两年进口增长速度略高于出口增长速度不同,今年进口与出口的增长速度差距近20个百分点。
第三、投资品和中间投入品的进口下降幅度最大,降幅都在1亿美元,这些商品在2003-2004年度都是增长很快的商品。这是造成今年整个进口增长速度回落的主要原因。投资品进口增长快速回落导致进口增速较低,显示内需偏弱。
第四、无论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其增长速度都低于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
尽管出口形势大好,但还是不容乐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高达3423.4亿美元,增长32.7%,但是专家认为,出口质量不高、贸易利润少仍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特征,如2004年我国出口60亿双鞋,平均每双鞋的价格不到2.5美元。为此,专家分析,目前特别需要政府干预,促使外贸出口企业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种因素造成进口增幅回落
上半年进口为何会出现大幅下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由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的投资需求受到抑制,这是造成进口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进口依靠投资拉动。现在由于宏观调控,投资虽然还维持较高的增长,但和去年相比已经有大幅度的回落。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4%,比去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口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2.9个百分点,导致总体进口水平明显回落。在2003年、2004年增长比较快的钢铁等领域,今年上半年进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有些甚至呈现负增长。“这说明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赵晋平说。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所长张燕生也支持这种说法,他认为200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已明显取得成效,国内投资的增速有所回落。原材料的进口增速开始减缓,包括原油、成品油、铁矿、铁矿砂、铜材以及初级形态的塑料等产品的进口幅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统计,上半年原油进口的增长是46.1%,扣除掉价格上涨的因素,原油进口的数量只增长了5.1%,成品油进口的数量下降了21.6%,进口增幅下降非常明显。另外,汽车、钢材等产品由于国内产量增加、市场需求回落,导致进口同比大幅度下降。据最新汽车进口统计,上半年我国进口汽车仅6.4万辆,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33.6%。钢材的产量是1.4亿吨,同比增长了25.4%。钢材的消费量超过了1.4亿吨,同比增长10%,比去年同期回落了近10个百分点。钢材的出口是96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倍。钢材进口是1070万吨,下降了31.5%。
张燕生认为,今年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很大,所以许多企业不敢捕捉进口机会,自然就延缓了进口的节奏。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减少,出口增加也是企业为了减少持有外汇风险的一种选择。
此外,在去年进口基数非常高的情况下,去年同期进口增长的基数是30%,今年的进口速度也会相应地有所下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上半年进口增幅下降,除了宏观调控影响一般贸易进口的原因之外,还跟去年美元贬值有关。去年下半年美元一直在贬值 直到今年第二季度才开始升值。美元贬值期间相应地说进口产品的成本会提高,因此国内一般贸易进口就会减少。
商务部研究院有关专家认为,去年国际市场油价上涨对一部分产品的进口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他们判断有些大众商品今年上半年还没有出现进口高峰,油价上涨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近几年国内包括汽车在内的某些产业的替代能力和竞争力有所提升,从国外转移生产,形成加工能力,缓解了许多进口的需求。比如今年国家取消执行多年的进口配额管理,并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和综合税率后,人们预期汽车进口将出现激增局面,然而事实却是汽车进口同比大幅下降。专家认为,进口汽车数量锐减的原因除了受品牌销售政策和落地完税政策实施的影响外,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是冲击汽车进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半年进口将有小幅回升
赵晋平认为,下半年在宏观调控政策、汇率改革等方面如果不出现大的变化,我国的进口增长速度既不会出现大幅度回落,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回升。他预测,总体上全年进口增长的速度大致会在20%以内,和今年出口增速会保持一个比较大的差距。投资品、加工贸易的进口增速会延续上半年的放慢趋势,保持一个比较低的增长速度。
张燕生则认为要从宏观调控和进口管理政策两个方面判断下半年的进口情况。首先,下半年的进口主要受投资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产品的进口能力会有所提升,但估计进口不会因此出现大的反弹。其次,进口管理方面的宏观调控举措,包括正在进行的信息工业化战略,必然会涉及到装备制造业的进口,涉及到整个装备的更新和技术升级,从而带动进口增长。第三,如果下半年油价等能源价格出现回落,中国是否建立紧缺能源的国内储备,也将对进口产生影响。第四,国家会根据棉花、大豆等敏感产品的供求关系来调整进口管理政策,从而影响这些敏感产品在下半年的进口走向。
祝宝良预测,2005年全年整个进口都会比较乏力。原因是大家预期下半年投资增长还会减慢,在投资还在缓慢往下走的情况下,进口的增长也会趋缓。但进口状况会有所好转。祝宝良与商务部的一位专家都认为,如果整体环境不变,下半年的进口会有所回升,特别是一般贸易的进口,但进口量不会回升太多,增长速度估计在15%-20%之间。
祝宝良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下半年进口增加还有一个利好的因素,就是从今年二季度美元开始升值。他分析,由于美国经济情况好于欧洲经济,加上欧洲宪法条约遭到法国、荷兰拒绝,欧元贬值,美元升值,现在人民币已开始升值,这些情况对扩大我国进口比较有利。而且今年进口增长缓慢的一个原因就是去年的大量进口造成目前库存较多,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实际上国内正在消化库存,消化完以后,进口还会有所增加。
为什么出口一路上扬,而进口却大幅缩水?是什么影响了上半年的进口增长?下半年会延续这种增长的趋势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为此走访了相关专家。
上半年进口增幅明显低于出口
纵观今年1—6月份进口情况,专家们认为,主要呈现四大特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形势突出呈现四大特点:
第一、延续了进口逐步下降的趋势。去年上半年进口增长速度是43%,下半年进口增长速度是30%。今年上半年进口增长率是14%,出口增长率是32.7%,进口的增幅明显低于出口。
第二、与前两年进口增长速度略高于出口增长速度不同,今年进口与出口的增长速度差距近20个百分点。
第三、投资品和中间投入品的进口下降幅度最大,降幅都在1亿美元,这些商品在2003-2004年度都是增长很快的商品。这是造成今年整个进口增长速度回落的主要原因。投资品进口增长快速回落导致进口增速较低,显示内需偏弱。
第四、无论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其增长速度都低于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
尽管出口形势大好,但还是不容乐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高达3423.4亿美元,增长32.7%,但是专家认为,出口质量不高、贸易利润少仍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特征,如2004年我国出口60亿双鞋,平均每双鞋的价格不到2.5美元。为此,专家分析,目前特别需要政府干预,促使外贸出口企业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多种因素造成进口增幅回落
上半年进口为何会出现大幅下降?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由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的投资需求受到抑制,这是造成进口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进口依靠投资拉动。现在由于宏观调控,投资虽然还维持较高的增长,但和去年相比已经有大幅度的回落。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4%,比去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口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2.9个百分点,导致总体进口水平明显回落。在2003年、2004年增长比较快的钢铁等领域,今年上半年进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有些甚至呈现负增长。“这说明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赵晋平说。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所长张燕生也支持这种说法,他认为200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已明显取得成效,国内投资的增速有所回落。原材料的进口增速开始减缓,包括原油、成品油、铁矿、铁矿砂、铜材以及初级形态的塑料等产品的进口幅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统计,上半年原油进口的增长是46.1%,扣除掉价格上涨的因素,原油进口的数量只增长了5.1%,成品油进口的数量下降了21.6%,进口增幅下降非常明显。另外,汽车、钢材等产品由于国内产量增加、市场需求回落,导致进口同比大幅度下降。据最新汽车进口统计,上半年我国进口汽车仅6.4万辆,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33.6%。钢材的产量是1.4亿吨,同比增长了25.4%。钢材的消费量超过了1.4亿吨,同比增长10%,比去年同期回落了近10个百分点。钢材的出口是96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倍。钢材进口是1070万吨,下降了31.5%。
张燕生认为,今年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很大,所以许多企业不敢捕捉进口机会,自然就延缓了进口的节奏。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减少,出口增加也是企业为了减少持有外汇风险的一种选择。
此外,在去年进口基数非常高的情况下,去年同期进口增长的基数是30%,今年的进口速度也会相应地有所下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上半年进口增幅下降,除了宏观调控影响一般贸易进口的原因之外,还跟去年美元贬值有关。去年下半年美元一直在贬值 直到今年第二季度才开始升值。美元贬值期间相应地说进口产品的成本会提高,因此国内一般贸易进口就会减少。
商务部研究院有关专家认为,去年国际市场油价上涨对一部分产品的进口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他们判断有些大众商品今年上半年还没有出现进口高峰,油价上涨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近几年国内包括汽车在内的某些产业的替代能力和竞争力有所提升,从国外转移生产,形成加工能力,缓解了许多进口的需求。比如今年国家取消执行多年的进口配额管理,并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和综合税率后,人们预期汽车进口将出现激增局面,然而事实却是汽车进口同比大幅下降。专家认为,进口汽车数量锐减的原因除了受品牌销售政策和落地完税政策实施的影响外,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是冲击汽车进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半年进口将有小幅回升
赵晋平认为,下半年在宏观调控政策、汇率改革等方面如果不出现大的变化,我国的进口增长速度既不会出现大幅度回落,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回升。他预测,总体上全年进口增长的速度大致会在20%以内,和今年出口增速会保持一个比较大的差距。投资品、加工贸易的进口增速会延续上半年的放慢趋势,保持一个比较低的增长速度。
张燕生则认为要从宏观调控和进口管理政策两个方面判断下半年的进口情况。首先,下半年的进口主要受投资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产品的进口能力会有所提升,但估计进口不会因此出现大的反弹。其次,进口管理方面的宏观调控举措,包括正在进行的信息工业化战略,必然会涉及到装备制造业的进口,涉及到整个装备的更新和技术升级,从而带动进口增长。第三,如果下半年油价等能源价格出现回落,中国是否建立紧缺能源的国内储备,也将对进口产生影响。第四,国家会根据棉花、大豆等敏感产品的供求关系来调整进口管理政策,从而影响这些敏感产品在下半年的进口走向。
祝宝良预测,2005年全年整个进口都会比较乏力。原因是大家预期下半年投资增长还会减慢,在投资还在缓慢往下走的情况下,进口的增长也会趋缓。但进口状况会有所好转。祝宝良与商务部的一位专家都认为,如果整体环境不变,下半年的进口会有所回升,特别是一般贸易的进口,但进口量不会回升太多,增长速度估计在15%-20%之间。
祝宝良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下半年进口增加还有一个利好的因素,就是从今年二季度美元开始升值。他分析,由于美国经济情况好于欧洲经济,加上欧洲宪法条约遭到法国、荷兰拒绝,欧元贬值,美元升值,现在人民币已开始升值,这些情况对扩大我国进口比较有利。而且今年进口增长缓慢的一个原因就是去年的大量进口造成目前库存较多,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实际上国内正在消化库存,消化完以后,进口还会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