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年中观察:宏观经济的“长跑道”与“软着陆”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7-27 07:59:00
据国家统计局7月20日发布的统计公报,今年上半年,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67422亿元,同比增长9.5%。事实上,虽然对GDP增幅的预期各方面相差不多,但对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总的形势或判断,意见却不尽一致。
有观点认为,从反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标尺——CPI指数的变化来看,通货紧缩压力加大,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经济增长已到拐点。
也有观点认为,通过去年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过热的势头已被控制,同时还保持了9%这样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幅度,基本上实现了“软着陆”。
对这两种观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王一鸣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宏观经济现在正在从加速增长的态势向一个合理区间回归,现在还很难说出现了拐点,也很难说已经由通胀向通缩发展。”他同时也表示:“现在还不是评价是否实现了软着陆的时候,一方面投资还在高位,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投资过快回落的趋势。”
发改委价格检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徐连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所谓着陆先得起飞,如果起飞都不是很明显的话,这个着陆也就不好说了。”他认为,虽然也存在问题,但目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压力都不大,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既抑制了部分行业过热,又未导致经济滑坡。主要表现为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回落,消费需求平稳增加,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居民收入增幅明显提高,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价格走势基本平稳,特别是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涨幅大幅度回落、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如果非要说着陆,我认为是在软着陆”。
宏观经济仍在一个“长跑道”上前行
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经济增长,其主要动力源来自投资和出口。
从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投资有所回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同时,包括纺织品在内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是否会引发出口滑落仍需观察。此外,今年上半年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4、5、6月份的环比逐渐下降,物价开始回落说明总供需发生变化,也会引发对需求不足而出现通货紧缩趋势的担心。
正是这些因素,使人们产生了“经济将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回落”的判断。对此,王一鸣认为,上半年经济运行从总量指标上看是好的,它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增长、低通胀,而且就业情况也比较好。
他认为,GDP9.5%的增速还是很高的;而CPI指数也比较低,属于温和上涨;从就业看,上半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6%,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在出口方面,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32.7%,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96亿美元。从增长率、通胀率、就业率、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指标来看,总量指标都比较好。“就是说,并未发生转折性变化。现在只是从2002年开始的一个加速增长状态,回归到了一个合理的区间。”王一鸣说:“从加速增长状态向合理区间回归,并不意味着这轮增长周期结束或开始下行,更大的可能是进入一个调整的阶段,会在一个高位上进行调整和整合。这个调整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多种因素。”
对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并没有终结,经济仍在一个“长跑道”上运行的判断,王一鸣分析说,首先是投资仍处高位,25.4%的投资增幅仍然较高,并且从趋势看,今后还不会迅速回落。首先,这一轮投资集中在重工业领域,以“住、行”关联产业为重点,这些产业投资周期比较长,在建规模依然很大,惯性作用还会持续下去。其次,企业利润增幅的下降并不是经济向下滑的信号,上半年15.8%的企业利润增幅仍是较高的,比去年同期回落也是一种合理的回归。第三,从出口看,前3年一直保持在35%左右的增幅,出口额三年翻了一番,这种出口的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区间也是必然的。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消费的适度回升,可以替代投资下降带来的需求缺口。
“从这些指标来看,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仍在延续,不能说出现拐点,也不能说由通胀开始向通缩发展。”王一鸣说。
“软着陆”仍待观察
如果说既没有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同时经济又能保持较快增长,就算是实现“软着陆”的话,那从目前经济运行的情况看,中国经济是否正处于这一状态?
王一鸣认为,“软着陆”就是经济缓慢回落到一个供需相对均衡的合理区间。“但我不倾向于评价现在是否实现了软着陆”,王一鸣说。
他分析,虽然投资有所回落,但是仍停留在高位,投资增速偏高,煤电油运依然偏紧。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投资和出口出现过快回落的态势。原因在于,这一轮经济增长动力源是“住、行”关联产业,如果投资下降过大,这些关联产业就会形成大规模过剩,资金链就会断裂,从而会引发各种潜在问题。一方面投资增幅仍然偏高,另一方面又不能让投资回落太快,“从这两方面看,现在还很难评价是否软着陆。”王一鸣说。
徐连仲也表示,什么叫软着陆?软着陆是经济已经起飞或过热之后的控制,实际上此次宏观调控并不是因为经济非常热后才进行的调整,而是出现结构性过热后的调整。结构性调整有时力度大有时力度小,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灵活运用,例如钢铁、水泥、氧化铝,以及开发区等,都是地区性和行业性的调整,从政策上看并没有实行严格的紧缩性政策,在整体上只是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稍紧一些。而且,这种“紧”在不同行业也不一样。钢铁、氧化铝、建材、水泥等方面收得很紧,但对农业、铁路运输、电力等方面却是大力支持,投资增长很快。总的说这不是全面紧缩,而是结构性紧缩。“结构性紧缩就不好用软着陆或硬着陆来评价,如果一定要评价,现在应该是软着陆。”徐连仲说。
生产过剩与刺激消费值得关注
“当前,潜在的问题是生产过剩和如何刺激消费”,王一鸣认为:“目前,生产过剩的迹象,值得关注”。
随着这几年持续的高投入,包括电厂、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等,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能力,而最终消费需求的增幅却有限,通过一个传递过程后,必然会出现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物价指数走低和进口达28.6个百分点的增幅下降,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生产能力过剩的迹象,如果投资继续在高位运行而消费跟不上,生产过剩的问题必然显现,随着生产过剩,资金链断裂,企业退出,从而引发危机。因此,王一鸣认为,一定要使投资缓慢回落,不能骤然下降,在缓慢回落中保持对投资品需求逐步降温。
而在消费方面,徐连仲说,主要的问题是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增长缓慢。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长过于缓慢。从1997以来,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无论是名义增长还是实际增长都低于GDP的增速。财政收入的增长每年都在20%以上、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达30%-40%,但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在10%以下,国民收入分配在向国家和企业倾斜。加之居民收入的两极分化,使得一般居民没有实力来消费。更重要的是,一个有效的社会保障体制还没有健全,无法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消费就难以出现很大增长。
徐连仲说:“要改变这种状况,国民收入首先要向居民倾斜,要向中低收入者倾斜。同时还要加速建立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居民消费的信心和消费的能力。”
如何刺激消费,王一鸣认为,有几个政策层面的问题需要考虑。一是考虑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和提高城市低保水平;二是考虑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通过税制改革适当减轻企业税负;三是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在稳定农产品价格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扩大农村消费;四是积极稳妥地扩大个人消费信贷,支持居民对住房、汽车等的合理消费;五是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利用当前价格总水平较低的有利时机,合理有序地调整自来水、煤气、垃圾处理等价格调整措施,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改变要素价格的扭曲,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王一鸣说:“一方面提高工资和收入水平,一方面适当降低税负,以达到刺激消费需求的目的,通过刺激最终消费,来逐步消化生产过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