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市场热度不高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5-11 08:05:00
尽管丝绸业呈现出了广阔的前景,但无法重温过去的辉煌,我国如此,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行情也不尽人意。春夏之交,该是丝绸消费的旺季了,2004年国内市场上又呈现出怎样的景象?“五一”期间,记者走访了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对于丝绸市场的有待发掘感触颇深。
丝绸业在我国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的辉煌,到1994年至1998年行业整体出现滑坡,再到1999年下半年再现生机但仍有亏损,其中的辛酸业内人自知。近年来,我国的丝绸企业不断增加技改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丝绸工业,以更新传统蚕丝织物和扩大新原料应用为重点,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把丝绸工业推进到更高的层次。
尽管丝绸业呈现出了广阔的前景,但很难重温过去的辉煌,我国如此,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行情也不尽人意:2003年度,意大利丝织品行业在国内市场的营业额减少了6.4%,在海外营业额减少了9.3%,行业的产量减少了11.2%。那么,今年我国国内丝绸市场的温度又如何呢?
5月4日的王府井大街依旧在沸腾着,大大小小的商场、店铺吐纳着行色各异的游人。商家们各显神通、大张旗鼓地招揽顾客,将休闲、购物的步行街变成了他们的竞技场,果然,有些商店人头攒动,而有些商店则门可罗雀。其中服装市场尤为火爆,各种质地、款式、色彩的纺织品琳琅满目,极大地激发人的购买欲。然而,几家欢乐几家愁,丝绸面料及成品店尽管比平日多了几分生机,但与同伴们相比仍显得有些落寞。
老字号布店瑞蚨祥不时迎来三五成群的顾客,在一片颜色暗淡的棉麻、化纤中,色泽亮丽、质地柔软、有悬垂感的丝绸显得高贵而迷人,吸引了诸多目光,其中以中年女性为主,也有男性和少女,甚至还有国际友人。但记者发现大多数顾客在驻足观看、询问之后,又空手而去,真正购买的并不多。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人群中有很大比例是来自外地的,买一件成衣比买一块布料拿回去做显然要便利许多。
位于百货大楼东边的杭州真丝店前排起了长龙,在炎炎烈日下,这支由男女老幼组成的队伍颇引人注目。上前一打听,原来此处正举行凭券免费领取丝巾活动,尽管人很多,但大家依旧耐心而有秩序地进行着。门外的热闹更反衬出门内的冷清,即便拉起了“2-5折”的条幅,也留不住顾客的脚步。被队伍吸引来的人,在店里转了一圈后,没有发现新奇别致的服装,便又毫不犹豫地离去了。
百货大楼二层的中国丝绸专卖店,有若干款式的衣服,质地上乘,工艺精湛,外观高雅,风格浪漫,令人爱不释手,然其不菲的价格又让人望而却步。其他以丝绸为主面料的品牌,如格格、昊腾等的服装,灿烂而又矜持地注视着匆匆而过的客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可欣赏而不可拥有。
本来,真丝是一种自然与流行相吻合的面料,它轻盈自如、柔软光滑、吸汗透气,穿着舒适凉爽,是人们乐于享用的春夏面料。但其成衣,或样式陈旧、单一,或价格昂贵,加上易起褶皱易泛黄、洗涤不便、须熨烫的弱点,使得它在市场上像个落落寡合的贵人,不具有棉、麻、化纤等服装的亲和力。既价廉又物美仍是目前消费的主流,在这一点上,棉、麻、化纤等织物无疑比丝绸更具消费优势,前者的时尚活泼、风格多样、价格适中,使他们更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丝绸离大众化消费还有很长的距离,要想掀起新的浪潮仍任重而道远。
来源:《中国纺织报》
丝绸业在我国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的辉煌,到1994年至1998年行业整体出现滑坡,再到1999年下半年再现生机但仍有亏损,其中的辛酸业内人自知。近年来,我国的丝绸企业不断增加技改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丝绸工业,以更新传统蚕丝织物和扩大新原料应用为重点,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把丝绸工业推进到更高的层次。
尽管丝绸业呈现出了广阔的前景,但很难重温过去的辉煌,我国如此,国际上其他国家的行情也不尽人意:2003年度,意大利丝织品行业在国内市场的营业额减少了6.4%,在海外营业额减少了9.3%,行业的产量减少了11.2%。那么,今年我国国内丝绸市场的温度又如何呢?
5月4日的王府井大街依旧在沸腾着,大大小小的商场、店铺吐纳着行色各异的游人。商家们各显神通、大张旗鼓地招揽顾客,将休闲、购物的步行街变成了他们的竞技场,果然,有些商店人头攒动,而有些商店则门可罗雀。其中服装市场尤为火爆,各种质地、款式、色彩的纺织品琳琅满目,极大地激发人的购买欲。然而,几家欢乐几家愁,丝绸面料及成品店尽管比平日多了几分生机,但与同伴们相比仍显得有些落寞。
老字号布店瑞蚨祥不时迎来三五成群的顾客,在一片颜色暗淡的棉麻、化纤中,色泽亮丽、质地柔软、有悬垂感的丝绸显得高贵而迷人,吸引了诸多目光,其中以中年女性为主,也有男性和少女,甚至还有国际友人。但记者发现大多数顾客在驻足观看、询问之后,又空手而去,真正购买的并不多。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人群中有很大比例是来自外地的,买一件成衣比买一块布料拿回去做显然要便利许多。
位于百货大楼东边的杭州真丝店前排起了长龙,在炎炎烈日下,这支由男女老幼组成的队伍颇引人注目。上前一打听,原来此处正举行凭券免费领取丝巾活动,尽管人很多,但大家依旧耐心而有秩序地进行着。门外的热闹更反衬出门内的冷清,即便拉起了“2-5折”的条幅,也留不住顾客的脚步。被队伍吸引来的人,在店里转了一圈后,没有发现新奇别致的服装,便又毫不犹豫地离去了。
百货大楼二层的中国丝绸专卖店,有若干款式的衣服,质地上乘,工艺精湛,外观高雅,风格浪漫,令人爱不释手,然其不菲的价格又让人望而却步。其他以丝绸为主面料的品牌,如格格、昊腾等的服装,灿烂而又矜持地注视着匆匆而过的客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可欣赏而不可拥有。
本来,真丝是一种自然与流行相吻合的面料,它轻盈自如、柔软光滑、吸汗透气,穿着舒适凉爽,是人们乐于享用的春夏面料。但其成衣,或样式陈旧、单一,或价格昂贵,加上易起褶皱易泛黄、洗涤不便、须熨烫的弱点,使得它在市场上像个落落寡合的贵人,不具有棉、麻、化纤等服装的亲和力。既价廉又物美仍是目前消费的主流,在这一点上,棉、麻、化纤等织物无疑比丝绸更具消费优势,前者的时尚活泼、风格多样、价格适中,使他们更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丝绸离大众化消费还有很长的距离,要想掀起新的浪潮仍任重而道远。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