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东桑西移”的概念性问题及其完善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4-16 07:58:00
我国提出了个“东桑西移”,将此作为产业布局调整的方略,点拨转移方向,引导“以移补退”,以求长久平衡,其前瞻性无可非议;然而,概念缺乏科学性,容易误导。这个方向性很强的“移”字,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以大肥大水为条件的“东桑”品种,“中移”尚可,“西移”到干燥、半干燥地区是不合适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当以调优为主目标,以此运筹“增质补量”。如若有失主目标的“西移”成势,量越多则风险越大,这是会动摇我国茧丝绸世界贸易地位的;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有厚此薄彼之嫌,在点燃“西移”之火的同时,无疑是给“东桑”优茧地区为此奋争的稳桑泼了冷水。
  我国蚕桑产业布局的调整,是个体现经济规律的动态变化,为未来的茧丝绸国际市场竞争力作准备。要抓住当前总量控制的调质机遇,高屋建瓴调优质态,统盘筹划系统工程,解决一系列问题。
  一、区域性优选,奠定调优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的产业资源差异度大。有的气候宜桑宜蚕,兼具相对干燥、太阳辐射量大的优茧环境;有的桑、蚕皆宜,却对优茧不利;有的足具优茧自然资源,却积温低无霜期短,难以形成开发价值。对此,当以“桑”、“蚕”、“茧”的综合环境权衡,全国区域分类,优选皆优区域指导布局调整,从中确定各地不同的“进”、“稳”、“停”的方针,规范“增质补量”行为,分别采取“优”则进,“不优”则不进的办法。与其将来会被低质淘汰,还不如不调。
  现阶段,我国尚未产业大跨度“西移”的条件,只宜优选区域试点,寻求开发的突破口。调整的重点,当以东、中部的区域调优为主。江苏六十年代中期作出“开发苏北新蚕区”的决策,当时农林厅既于苏北有着更为优越的综合资源条件和脱贫致富紧迫性这两方面考虑的科学观,采取了“拓北稳南”、“南援北拓”的实际部署,才使江苏蚕业有了“提质补量”的今天;2003年,浙江提出富有感召力的“蚕桑西进”战略决策,在浙西南适优的8县打造新天地,省农林厅组织上下左右的合力推进,搞得有声有色。如此般的战略性决策,当成为我国蚕桑布局调优的主旋律。
  二、解决投入机制,为调优创造条件。蚕桑生产,有植物栽培、动物饲养两个生产过程,是大农业中需要设施设备投入最多的产业。生产全程的催青、共育、烘茧等共同性设施和蚕室蚕具簇具的配置,都需要大规模投入。对此,政府投入是必要的,但也是有限的;农户自身的投入条件,要比东部差得多;当时江苏运用事业改进费和合作售茧利益投入的双轨制,现在照搬的可能性不存在了。以至一些新开发的地方,顾了栽桑难顾配套,甚至草堆里上簇、晒太阳杀蛹,即使是优选区的优茧环境也拿不出优质原料茧。唯可解决的办法,只能是营造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以茧投茧”。
  营造中西部的造血功能,有着“东”、“西”之间原料茧价格差的巨大优势,这是解决开发性投入问题得天独厚的根本性举措。然而,“公司+农户”掩盖下的大量利益横流,却切断封死这条宽广的投入渠道,致使“造血不成,调优难成”。我们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研究解决投入机制的问题,一条清晰的以农民蚕茧合作组织农产农销为主体的投入机制摆在我们面前,以此改革构筑充满活力的蚕业经济体系,打开布局调优的新局面是大有希望的。
  三、“东”稳“西”进,发挥调优的支撑作用。东部蚕区,顾名思义是指沿海的传统老区。至今,产茧量仍居前位,大都系我国为数不多的优质茧主产区,有着内涵技术力量雄厚、设施设备齐全、群众基础深厚和外延后道加工发达的优势。如此的规模和优势,何能轻言“移退”;而且,内部区域性布局调整生机勃发,体现着东部蚕区的顽强生命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即使是正在衰退中的苏南、浙北,也不能一“移”贬之,泼水成冰。这些地方,衰势的成因多方面,如若能够打破伤及元气的“公司+农户”购销体制,返利于民而不是收于政府、企业的囊中,从中激发主体农民积极性,打造核心竞争力,足可造就一个“少而精”的格局,对发挥优茧近供作用和保护蓄势援西的实力,将是十分有利的。
  四、加强领导,是协力推进调优的关键。全国性的产业布局调优,应由国家决策。当前“贸”、“工”、“农”三家,似乎都管都不管,未见举措推动之力。在目前产业管理体制尚难与国际接轨的过渡期,宜三方协力推进。要吸取“一体化”误导设定“削足适履”的教训,组织各个层面专家实地考察,定选调优的“国优”、“省优”区域,制订调优规划,确定各地“进”、“稳”、“停”的行动纲领,并对投入机制改革作出制度安排,使造血功能的营造成为可能。国家的项目资金,要以调优为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财力办大事;要大力改革扶持资金的运作和监管办法,从补企业转变为直接补到农民手里;要关注扶持家蚕品种调优的研发,形成分别适合各类地区富有质量竞争力的主推品种。省际之间,要组织优势互补的联动,以东部的技术人才、设施设备支援西部,以西部产出的优茧支援东部,发挥整体扬长避短优势,扎扎实实打造一个国际竞争有力的我国蚕业经济新局面。
(来源:《苏州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