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今年物价走势仍将保持平稳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3-25 08:37:00
一、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后趋于平稳
小幅上涨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由于2003年四季度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因此即使今年一季度消费价格水平保持不变,涨幅也仍然与去年四季度相当,即达到3%左右。考虑到今年的涨价因素,可以肯定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高于去年同期,预计在3-5%之间。
分析居民消费价格走势,需要考察其构成。目前这一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价格大约占30%左右,服务类价格大约占20%左右,其它为各种工业消费品价格。去年以来的上涨,主要受食品类和服务类价格推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与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而粮食出现供不应求,不是粮食生产能力不足,而是粮价偏低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市场调节的表现。近期粮价上涨,已经刺激了粮食供给,2003年秋冬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810万亩。预计今年夏收以后,粮食和食品价格涨势将趋缓。服务类产品中,交通和城市煤气水电的价格受煤电油运紧张的影响,预计将继续有所上涨;医疗、教育价格也呈涨势。总体看,食品价格趋稳,服务类价格继续有所上涨,涨价力度将逐步减缓。从工业消费品看,由于仍然是供大于求、竞争比较激烈的格局,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很难传递过来,因此涨价可能性很小。综合以上分析,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大体呈现平稳走势,预计上半年略高,下半年略低,全年涨幅保持在3%左右。
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略低于上年水平
与居民消费价格不同,2003年伊始,生产资料价格就明显提高,而下半年则有所回落。生产资料价格今年没有翘尾因素,反而因上年基数较高,涨幅会因此有所降低。今年的生产资料价格走势,主要取决于能源、交通和部分原材料的供求状况。从供给角度看,2003年能源和部分原材料增长加快。据有关部门预计:原煤产量将达到16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11月份完成发电量16759亿度,增长15.5%,加快4.2个百分点;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2亿吨和2.14亿吨,均增长21.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20%。但是,未来供给继续保持这样的增幅难度加大。主要因为:发电设施建设需要一定时间;大煤矿能力已在超常发挥;进口铁矿石的约束有所显现(包括出口国的供应能力、远洋运输能力和相关的港口吞吐能力);交通运输的约束开始突出等。从需求角度看,2003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对增长过快的行业加以引导和控制,包括清理整顿开发区、严格土地管理、控制信贷货币过快增长等。这些措施的作用在今年会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居民购房、购车的速率预计会由初期的猛烈提高转为相对平稳(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崛起是能源、交通、重化工原材料需求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受政策调整的影响,企业预期也将有所改变,投资扩张势头会有所收敛。这些都会使能源、运输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的需求趋于稳定。综合上述情况,预计今年生产资料供求形势不会出现明显紧张,价格水平将保持大体平稳的走势,全年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的涨幅预计不高于4%。
三、我国经济正在逐步摆脱通缩阴影,今年尚无通胀危险
2003年,我国贷款增长超过20%,投资增长接近30%,社会需求全面转旺,经济开始摆脱通缩阴影。与此同时,对通胀的担心也与日俱增。除商品价格以外,目前讨论较多的主要是资产特别是房地产等不动产的价格。2003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保持稳中趋升势头,但增幅逐步回落。11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比上年同月下降0.49点,比上月回落0.45点。从未来看,随着城市化加快和房地产供给增长加快,预计房价将继续趋于平稳。也有专家担心投资持续高增长会导致资金供应紧张,资金价格上涨。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金融机构存差较大,外汇储备充足,支持投资增长的资金比较充裕,预计今年资金价格不会明显上涨。
综合商品、资产、资金价格等方面的分析,总体看呈现平稳走势。在货币和需求迅速增长中保持这一格局,根本原因是供给的基础改善了。新一轮经济增长是在初步的买方市场环境中启动的,供给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生产潜力很大,企业对市场的反映速度较快;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供给充裕。这就决定了可以在较低的物价水平上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因此,虽然今年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货币投放快、需求旺盛,但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新的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供给方面,资源约束问题突出了。13亿人口全面提高住、行水平,对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的拉动在世界范围都将是史无前例的,而这些产业发展对重化工原材料工业的需求也是史无前例的,进而重化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仍然是史无前例的。去年以来的经济发展中已经显露了一定的资源约束问题,预计今后将是这一轮增长中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需求方面,随着市场作用的突出,各类预期对需求变化的影响度明显提高,而政府调控部门和经济界对各类价格、政策因素影响预期的程度还把握不准;对需求波动的新特点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认识还不够全面;新的调控手段也还不够完善。总体看,总量运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物价走势与货币投放、需求扩大的关系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增长加快的同时,准确判断价格走势、适时适度实施总量调控的难度明显增大。目前看,总量政策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资源供给的监测预警。对重要矿产、能源的进口能力,运输能力应密切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引导市场并作为总量政策制定的依据。
2.以货币金融政策为重点调整和完善总量政策体系。货币政策的重点宜放在调控货币供给方面。紧密跟随货币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以稳定货币供求关系为原则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3.注意规范和引导各行业的发展。加快制定和完善资源利用、土地开发、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规和行业准入标准,依法加强管理。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小幅上涨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由于2003年四季度消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因此即使今年一季度消费价格水平保持不变,涨幅也仍然与去年四季度相当,即达到3%左右。考虑到今年的涨价因素,可以肯定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高于去年同期,预计在3-5%之间。
分析居民消费价格走势,需要考察其构成。目前这一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价格大约占30%左右,服务类价格大约占20%左右,其它为各种工业消费品价格。去年以来的上涨,主要受食品类和服务类价格推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与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而粮食出现供不应求,不是粮食生产能力不足,而是粮价偏低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市场调节的表现。近期粮价上涨,已经刺激了粮食供给,2003年秋冬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810万亩。预计今年夏收以后,粮食和食品价格涨势将趋缓。服务类产品中,交通和城市煤气水电的价格受煤电油运紧张的影响,预计将继续有所上涨;医疗、教育价格也呈涨势。总体看,食品价格趋稳,服务类价格继续有所上涨,涨价力度将逐步减缓。从工业消费品看,由于仍然是供大于求、竞争比较激烈的格局,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很难传递过来,因此涨价可能性很小。综合以上分析,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大体呈现平稳走势,预计上半年略高,下半年略低,全年涨幅保持在3%左右。
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略低于上年水平
与居民消费价格不同,2003年伊始,生产资料价格就明显提高,而下半年则有所回落。生产资料价格今年没有翘尾因素,反而因上年基数较高,涨幅会因此有所降低。今年的生产资料价格走势,主要取决于能源、交通和部分原材料的供求状况。从供给角度看,2003年能源和部分原材料增长加快。据有关部门预计:原煤产量将达到16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11月份完成发电量16759亿度,增长15.5%,加快4.2个百分点;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2亿吨和2.14亿吨,均增长21.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20%。但是,未来供给继续保持这样的增幅难度加大。主要因为:发电设施建设需要一定时间;大煤矿能力已在超常发挥;进口铁矿石的约束有所显现(包括出口国的供应能力、远洋运输能力和相关的港口吞吐能力);交通运输的约束开始突出等。从需求角度看,2003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对增长过快的行业加以引导和控制,包括清理整顿开发区、严格土地管理、控制信贷货币过快增长等。这些措施的作用在今年会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居民购房、购车的速率预计会由初期的猛烈提高转为相对平稳(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崛起是能源、交通、重化工原材料需求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受政策调整的影响,企业预期也将有所改变,投资扩张势头会有所收敛。这些都会使能源、运输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的需求趋于稳定。综合上述情况,预计今年生产资料供求形势不会出现明显紧张,价格水平将保持大体平稳的走势,全年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指数的涨幅预计不高于4%。
三、我国经济正在逐步摆脱通缩阴影,今年尚无通胀危险
2003年,我国贷款增长超过20%,投资增长接近30%,社会需求全面转旺,经济开始摆脱通缩阴影。与此同时,对通胀的担心也与日俱增。除商品价格以外,目前讨论较多的主要是资产特别是房地产等不动产的价格。2003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保持稳中趋升势头,但增幅逐步回落。11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比上年同月下降0.49点,比上月回落0.45点。从未来看,随着城市化加快和房地产供给增长加快,预计房价将继续趋于平稳。也有专家担心投资持续高增长会导致资金供应紧张,资金价格上涨。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金融机构存差较大,外汇储备充足,支持投资增长的资金比较充裕,预计今年资金价格不会明显上涨。
综合商品、资产、资金价格等方面的分析,总体看呈现平稳走势。在货币和需求迅速增长中保持这一格局,根本原因是供给的基础改善了。新一轮经济增长是在初步的买方市场环境中启动的,供给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生产潜力很大,企业对市场的反映速度较快;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供给充裕。这就决定了可以在较低的物价水平上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因此,虽然今年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货币投放快、需求旺盛,但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新的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供给方面,资源约束问题突出了。13亿人口全面提高住、行水平,对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的拉动在世界范围都将是史无前例的,而这些产业发展对重化工原材料工业的需求也是史无前例的,进而重化工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仍然是史无前例的。去年以来的经济发展中已经显露了一定的资源约束问题,预计今后将是这一轮增长中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需求方面,随着市场作用的突出,各类预期对需求变化的影响度明显提高,而政府调控部门和经济界对各类价格、政策因素影响预期的程度还把握不准;对需求波动的新特点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认识还不够全面;新的调控手段也还不够完善。总体看,总量运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物价走势与货币投放、需求扩大的关系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增长加快的同时,准确判断价格走势、适时适度实施总量调控的难度明显增大。目前看,总量政策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资源供给的监测预警。对重要矿产、能源的进口能力,运输能力应密切监测,及时发布信息,引导市场并作为总量政策制定的依据。
2.以货币金融政策为重点调整和完善总量政策体系。货币政策的重点宜放在调控货币供给方面。紧密跟随货币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以稳定货币供求关系为原则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3.注意规范和引导各行业的发展。加快制定和完善资源利用、土地开发、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规和行业准入标准,依法加强管理。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