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我国纺织品市场运行形势和主要影响因素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1-20 07:41:00
2003年,我国纺织品市场运行保持较快增长,但从9月份开始,国内棉花价格大幅上涨,11月18日,美国又对我针织布等三类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对国内纺织品市场将产生较大影响。
一、2003年我国纺织品市场运行状况
1.我国纺织加工能力继续快速扩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加工能力增长较快,经过“九五”期间的结构调整,棉纺加工能力由1996年底的4171万锭缩减至1999年底的3382万锭。进入2000年,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拉动和利益趋动下,纺织生产能力进入新的增长期,以2002年纱产量850万吨测算,全社会纺纱能力已超过5000万锭(纺织工业协会统计年报为4907万锭)。
2003年,纺织服装业继续成为投资热点,固定资产投资呈高速增长,1-11月完成507.45亿元,同比增长74.5%,增速比2002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高出45个百分点。预计到2003年底纺纱能力将达到6000万锭以上。加工能力的快速扩张,在很大限度上满足了市场需求,但也引发了市场竞争无序、原料供应紧张等问题。
2.2003年纺织生产和销售呈同步快速增长
2003年以来,虽然受到“非典”疫情和原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纺织生产和销售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1-11月全国纺织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不变价)10856.7亿元,同比增长19.93%,完成工业增加值2839.5亿元,同比增长21.93%,实现销售收入10904.2亿元,同比增长24.04%;1-11月主要产品纱产量842.9万吨,同比增长16.16%,化学纤维产量1049.5万吨,同比增长17.6%。根据快报预计,全年纱产量将达920万吨,化纤产量完成1150万吨。
3.纺织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入世两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空间的增长和我国纺织品竞争力的逐步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3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7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6.62%,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18.2%,其中,纺织半成品及制成品出口240.8亿美元,同比增长29.46%;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469.3亿美元,增长25.5%。在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纺织品服装外贸顺差500多亿美元,对全国进出口贸易平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考虑到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2004年1月1日起,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退税率将由17%降至13%,出口成本将上升,部分企业将会在退税率下调之前,加大出口力度,预计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将达到775亿美元以上,增长25%左右,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计划目标。 纺织行业作为我国入世的受益产业,入世两年来出口迅猛增长,2003年的出口额将比入世前的2001年增长近50%,部分市场增幅更大,而且主要是靠数量的增长拉动的,由此引起了国际市场的高度关注和一些进口国的贸易磨擦。
因此,必须看到高增长背后潜在的危险,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应有科学、适度的发展观,促进质和量的统一。
4.纺织行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增幅回落 2003年以来随着纺织生产的扩大和出口的增加,行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但增长速度逐步回落。
从利润情况看,1-11月全行业实现利润372.3亿元,前三个季度和1-11月份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分别为61.4%、32.3%、31.8%和29.5%。随着原料成本的大幅度上升,预计全年利润增长幅度将继续回落。
5.国内市场纺织品服装消费增长价格走低
2003年以来国内市场纺织品服装消费稳步增长,1-11月纺织品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个百分点;同时,市场供应充裕,消费价格持续走低,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月份衣着类商品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7%,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1%形成鲜明对比,这表明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二、棉花涨价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1.2003年我国棉花市场运行特点 2003年我国棉花市场波动较大,棉价总体处于上升趋势,10月份后上涨迅猛,呈高位运行态势,多数时间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从年初11100元/吨的价位不断上扬,3月中旬超过13000元/吨,此后基本在13000-14000元/吨高位区间波动。9月份以来,市场棉价开始继续上扬,9月末上升至14100元/吨,进入10月份,国内市场价格迅猛上涨,11月初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攀升到17608,比年初上涨约6500元/吨,涨幅近60%,比国际市场每吨高出1000多元,进入12月棉价略有回落,目前国内棉价在17300元/吨左右的高位运行,仍大大高出国际市场。
造成2003年棉价上涨,特别是近期暴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需求增长,资源不足,供需矛盾加剧是主要因素。2003年随着纺织生产的快速增长和加工能力的快速扩张,纺棉需求持续增加,全年纺纱产量按920万吨测算,纺棉需求量将超过635万吨,比2002年纺用棉增加50万吨,加上其它用棉,需求量将达680万吨左右。
与此相对照的是,棉花供给资源增长不多。受天气影响,2003年棉花生产灾害较重,且收购期推迟,虽然种植面积增加20%左右,但预计产量仅与上年基本持平,约487万吨;国内棉花储备不足,库存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虽然2003年我国棉花进口大幅增加,但仍难以弥补供需缺口,1-11月已进口70.7万吨,是2002年同比的4.3倍,预计全年棉花进口将超过75万吨,将创我国棉花进口历史新高。
其次,我国对国际棉花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国际市场棉花资源的紧张,对国内市场形成一定压力。
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12月预测报告,2003/04棉花年度, 国际市场资源当年度依然产不足需,世界棉花产量预计为2027万吨,同比增长9.5%,同期棉花消费量因价格上涨略有下降,预计全年度世界棉花消费总量为2068万吨,期末库存将继续下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报告预计新年度平均价格将涨至65美分/磅,达到近年来的高点。
再次,我国棉花加工能力严重过剩、挣抢资源、收购混乱、部分棉花经营企业囤积惜售以及市场炒做等,也是导致棉价急剧上涨的因素。
可以看出,影响2003年棉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因素难以在短期内消除,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国内棉价将维持高位运行。
2.棉花涨价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1)棉价的大幅上涨,直接加大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棉纺织企业产品成本中原料成本占到60%-70%,因此,棉花和纱布价格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目前,棉价大幅上涨,而纱布价格微升,短期内价格无法完全传递下去,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占,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亏损。
随着原料成本的增加,纺织成品价格将被推动上升,纺织品服装市场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受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农村市场的开拓和提高农村居民衣着消费水平难度加大,国内纺织品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些产品档次低、质量差的企业将难以生存。
(2)棉价上涨影响棉花的收购质量
我国棉花加工能力严重过剩,棉价的上涨进一步加大了利益趋动,棉花的质量问题被忽略,一些轧花厂为抢夺资源,降低收购标准,棉花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对纺织生产和产品品质将造成严重危害,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紧张。
(3)棉花价格的急剧上涨将影响国内棉花市场的健康发展
棉花价格超常走高,市场正常的经营活动被打乱,造成生产企业不敢接单、采购商不敢下单的尴尬局面,部分订单已发生转移,国内棉花市场行情进入“有价无市”的高风险区,不利于国内棉花市场的健康发展。
同时,棉价的高涨使2003年种棉收益增加,大大刺激了棉农和棉花产区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各地盲目扩种的意向十分突出,将加剧我国棉花生产的波动,不利于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4)棉价的上涨刺激了化纤价格和需求的增长
为应对棉花价格的上涨,一些企业开始以化纤作为替代品,调整产品结构,使化纤的价格大幅上扬,10月份涤纶短纤维和粘胶短纤维的价格均比年初上涨60%-70%。
化纤市场的好转,一方面将促进化纤行业效益的提高,但也将可能进一步激发化纤生产的过度增长和产能扩张的积极性,影响化纤行业的结构调整。
(5)棉价上涨削弱我国纺织产品竞争力
棉价的持续上涨并高于国际市场,将削弱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出口的影响将在2004年显现出来。出口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将使国内纺织品市场受到挤压。
棉价上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从中也可认识到,在我国棉花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对棉花市场的监测与监管,要建立充足的国家储备和有效的进出口调节机制,避免棉花市场的大起大落。
三、美设限中国纺织品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2003年11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决定对来自中国的针织布、胸衣、袍服三大类纺织品实施特殊保障措施。不论美对我纺织品设限的理由是否合理和成立,纺织品设限将对国内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1.设限对我国纺织业在国际贸易中造成恶劣影响
此次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进入磋商程序的特保措施,虽然此次设限涉及到的金额不算大,只4亿美元,但这是一个危险的开端,可能引发对我国不利的连锁反应。如果设限继续延伸到新的品种,或被其它世贸组织成员效仿,后果将十分严重,将极大地危及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因此,设限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国内纺织业乃至整个产业界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2.设限将对我国纺织、服装等相关企业造成较大影响
如果设限得到实施,将直接影响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就业机会,造成开工不足,员工 就业面临困境,企业的投资难以正常回收,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设限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
设限的实施,必将导致出口受阻,出口企业更多地将转向国内市场,势必对内销市场产生较大竞争压力。
虽然此次设限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但从此次事件中,也可得到一些启示。
一是中国入世两年来,纺织行业的出口明显增长,但面临的一系列来自世界贸易壁垒的冲击的事实表明,今后的情况可能相当复杂,入世后潜在的危机才刚刚开始,随着过渡期的缩短和结束,挑战和冲击会越来越大,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后果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二是我国纺织行业要真正融入全球经济,必须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特别是要大力实施多元化战略,避免对重要市场的过度集中和依赖。
三是保持相对合理的对外依存度,在稳定和发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必须重新认识、下大力气做好、做大极具潜力的国内市场这块蛋糕,特别是要挖掘农村市场的巨大潜能,笔者以为内需是纺织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
四、2004年纺织市场运行的基本判断
2004年是我国入世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对纺织市场来说,2004年的形势比较严峻,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研究。
从国际市场看,随着2004年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纺织品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为我国扩大出口提供了市场空间。
2004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将面临几方面的挑战:
一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增加纺织产品的出口成本,部分微利产品将退出国际市场;二是美对我纺织设限如果实施,将在2004年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其它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增无减;三是原料的紧缺和价格的上涨,以及其它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将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因此,2004年纺织出口市场的形势将十分严峻,保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压力很大。
从国内市场看,2004年我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发展,为纺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国内市场纺织品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市场运行将面临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2004年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随着降低关税等各项承诺的到位,国际市场的压力不可忽视;二是随着需求的拉动和生产能力的扩张,纺织生产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将加剧主要纺织原料的紧张状况,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继续提高;三是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激烈,无序恶性竞争会对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造成影响;四是在农民收入增长不快的情况下,如何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是2004年纺织品服装市场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因此, 2004年纺织业在产能扩张速度过快、出口需求难以继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保持纺织经济稳定增长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