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纺织品出口:不利因素不可小视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1-18 08:06:00
展望明年纺织品出口形势,以下不利因素不可小视。
一、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可能刺激加工贸易的出口,但将导致一般贸易出口的下降
国家进行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一是对于过去积欠的退税款逐步足额到位,从而减少了企业流动资金占压的比例,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自2004年下调4个百分点,降为13%。从企业盈利的角度看,降低出口退税率,将增加出口成本,导致企业利润减少或亏损,将对我出口增长态势产生不利影响。从成本角度看,能否足额及时地将退税款拨付到位,则是影响企业财务利息成本的关键因素。如果今后退税款能及时到位,那么企业的利息负担将减少,一定程度上可抵消退税率降低的压力。另外,由于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会相应增加加工贸易,尤其是来料加工贸易的出口比例,这将可能使一般贸易出口的增幅有所下降。
二、原、辅料价格居高不下,以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受气候影响,今年全国棉花减产已成定局,加之近年棉纺织品需求上升,库存棉花减少,因此2004年棉花价格不太可能大幅度下跌,而更有可能在一定的高位徘徊;其次,今年出现了原油及用电的紧张,这种供应紧张局面导致能源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另外,国内农产品等基础消费品的全面涨价,则会导致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提高,这些成本的增长都将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三、贸易保护主义日盛,我国纺织品出口将遭遇更多的挑战和阻扰
在我纺织服装出口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国际上针对我纺织服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演愈烈。不仅美、欧、日等发达进口国,就连一些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发展中国家都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使我在国际上处于不利地位。
纺织品特保条款:2004年是实施配额的最后一年,从目前情况分析,我纺织品出口最大的壁垒障碍还是特保,因为和反倾销相比,纺织品特保提起的程序相对简单,要求的门槛相对较低。截至目前,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纷纷根据我入世关于纺织品限制措施的承诺进行了国内立法。美国产业界从2002年开始呼吁对我五类纺织品进行设限调查申请,美国政府最终受理并实施三类商品的特保措施,目前又出现对我手套、袜子和玻璃纤维布设限的呼声,反映了美国政府及美国产业界对我国纺织品采取的特保措施仅仅是开始。近期美国139名议员联名上书总统布什,要求对中国纺织品实行全面特保措施,表明美国有一股非常强大的政治力量反对贸易自由化,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反倾销:一些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频繁地对我纺织品进行反倾销。2003年,印度、土耳其、秘鲁、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先后对我进行反倾销和反倾销调查。
技术壁垒:纺织服装是各国设置技术壁垒最多的商品之一,目前针对纺织品贸易的技术壁垒以欧盟的最多且影响最大。1997年欧盟颁布的《关于禁止使用偶氮染料指令》草案已于2003年9月11日正式实施;今年5月,欧盟在《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管理办法》,它表面上是一部规范欧盟成员国内部化学品管理的法律,以保护环境、维护生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实际上则涉及到进口商、相关产业等多个领域,将对国际经贸格局形成巨大冲击,尤其对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化工及其纺织业、服装业和玩具等行业将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欧盟“新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将增加轻纺产品出口的检测费用,增加企业的出口支出,其产品很可能因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被欧盟市场拒之门外;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产品若因检测结果不符合“新政策”,也将不能进入欧盟市场。因此,欧盟的“新政策”实际上是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又一新的技术壁垒。此外,欧盟还制定了生态标签认证标准,即“Eco-label”和“Oek o-Tex Standard 100”,这些标准已成为鉴定环保纺织品的重要国际标准。虽然是否加贴生态标签属生产厂家的自愿行为,进口国有关机构对进口商的进口产品检验也非强制执行,但自Oeko-Tex Standard 100等认证问世以来,得到了欧洲消费者的广泛响应,企业获得了O 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就意味着有了更多进入欧美市场的贸易机会。
四、周边国家的竞争力增强。
与我国纺织品配额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相比,欧美对东南亚国家设限类别较少甚至没有设限,配额数量与其生产能力相比往往供大于求,基本满足出口厂商的需求。
综合分析我国明年纺织品出口形式后,我们将着重展望美、欧、日三大出口市场明年的形势。
美国市场: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2003年,美国政府通过减税、降息和美元贬值“三大招数”及增加反恐开支刺激经济。2003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加快复苏,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2%。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个人消费开支近来连月大幅增长,第三季度个人消费支出增长6.6%。据美国会议委员会2003年12月11日报表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美国经济仍将强劲增长,预计GDP增长幅度将达5.7%,是美国经济过去20年中最好的年份。
2004年为美国大选年,在对华纺织品问题上,政治因素将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对设限的预期已经开始影响美国进口商的采购计划。据美国最大的女装品牌商Liz Clai-borne公司表示,从2004年2、3月份起,他们就要为2005年销售的服装进行订单规划,由于美国对华纺织品保障措施的威胁,使得美国大进口商无所适从,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他们在我国的采购计划。为保持贸易的稳定性、规避重新设限的风险,他们不太可能将订单大规模从周边国家转移到我国。
欧盟市场:尽管与美、日经济的复苏势头相比,今年欧盟经济增长不尽如人意,但是欧盟内部市场发达、透明,成员国经济互补性强,内部贸易活跃,受外部经济不利因素的冲击相对较小。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也有望步入上升轨道。2004年在欧盟经济问题上的最大不定因素是欧盟东扩的问题。新成员的加入,势必会影响欧盟内部纺织服装贸易和投资格局的变化。目前对企业来说,最实际的问题是:如果欧盟新成员国的配额总量合并到欧盟中,则借助这类机会扩大对西欧出口的可能性很大。
针对东扩和2005年配额取消后对中国纺织品的担心,欧盟近期出台了题为《扩盟后纺织服装业的未来》的一系列救助其纺织服装工业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在2005年建立欧盟地中海沿岸国家纺织品自由流通区、将普惠制集中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启用环保和劳工标签等措施。欧盟出台的救济措施将对我纺织品出口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不设限的设限。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此外,由于欧盟也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进行了限制措施立法,因此,一旦美国重新设限成功,其对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示范效应将不可低估。
与美国服装市场订单量大的特点相比,欧盟市场细分度较高,群体对衣着讲究、个性化要求高,对产品有内在的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要求,因此出现急剧增长的可能性比美国要小。企业要想在欧盟市场上站稳脚跟,实行差异化经营,集设计、打样、生产、销售为一体,是一条符合发展趋势的道路。
日本市场: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也是我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今年以来,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股价上升,出口增长,企业扩大生产,资本支出增加。2003年第二季度GDP的增长速度创两年半以来的最高速度。虽然经济增长出现起色,但消费支出仍处于低迷状态。日本有工资收入的家庭7月份支出比去年同期减少6%,是9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由于日本家庭月收入连续第16个月下降,导致居民消费意愿冷淡。7月份,日本商业零售额同比减少了3%。尽管整体需求低迷,但由于日本纺织服装消费基数庞大,再加上纺织服装业大部分已把制造地转移到中国,本土的生产能力较小,且成本很高,因此其消费市场还是严重依赖于进口产品的。在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上,中国产品占71.5%,具有较强的价格和质量竞争力。因此,我出口企业在日本市场面临主要挑战并不是扩大市场份额的问题,而是提供深加工、高质量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品牌服务的问题。
一、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可能刺激加工贸易的出口,但将导致一般贸易出口的下降
国家进行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一是对于过去积欠的退税款逐步足额到位,从而减少了企业流动资金占压的比例,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自2004年下调4个百分点,降为13%。从企业盈利的角度看,降低出口退税率,将增加出口成本,导致企业利润减少或亏损,将对我出口增长态势产生不利影响。从成本角度看,能否足额及时地将退税款拨付到位,则是影响企业财务利息成本的关键因素。如果今后退税款能及时到位,那么企业的利息负担将减少,一定程度上可抵消退税率降低的压力。另外,由于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会相应增加加工贸易,尤其是来料加工贸易的出口比例,这将可能使一般贸易出口的增幅有所下降。
二、原、辅料价格居高不下,以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受气候影响,今年全国棉花减产已成定局,加之近年棉纺织品需求上升,库存棉花减少,因此2004年棉花价格不太可能大幅度下跌,而更有可能在一定的高位徘徊;其次,今年出现了原油及用电的紧张,这种供应紧张局面导致能源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另外,国内农产品等基础消费品的全面涨价,则会导致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提高,这些成本的增长都将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三、贸易保护主义日盛,我国纺织品出口将遭遇更多的挑战和阻扰
在我纺织服装出口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国际上针对我纺织服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演愈烈。不仅美、欧、日等发达进口国,就连一些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发展中国家都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使我在国际上处于不利地位。
纺织品特保条款:2004年是实施配额的最后一年,从目前情况分析,我纺织品出口最大的壁垒障碍还是特保,因为和反倾销相比,纺织品特保提起的程序相对简单,要求的门槛相对较低。截至目前,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纷纷根据我入世关于纺织品限制措施的承诺进行了国内立法。美国产业界从2002年开始呼吁对我五类纺织品进行设限调查申请,美国政府最终受理并实施三类商品的特保措施,目前又出现对我手套、袜子和玻璃纤维布设限的呼声,反映了美国政府及美国产业界对我国纺织品采取的特保措施仅仅是开始。近期美国139名议员联名上书总统布什,要求对中国纺织品实行全面特保措施,表明美国有一股非常强大的政治力量反对贸易自由化,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反倾销:一些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频繁地对我纺织品进行反倾销。2003年,印度、土耳其、秘鲁、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先后对我进行反倾销和反倾销调查。
技术壁垒:纺织服装是各国设置技术壁垒最多的商品之一,目前针对纺织品贸易的技术壁垒以欧盟的最多且影响最大。1997年欧盟颁布的《关于禁止使用偶氮染料指令》草案已于2003年9月11日正式实施;今年5月,欧盟在《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管理办法》,它表面上是一部规范欧盟成员国内部化学品管理的法律,以保护环境、维护生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实际上则涉及到进口商、相关产业等多个领域,将对国际经贸格局形成巨大冲击,尤其对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化工及其纺织业、服装业和玩具等行业将产生难以预计的影响。欧盟“新政策”的出台,一方面将增加轻纺产品出口的检测费用,增加企业的出口支出,其产品很可能因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被欧盟市场拒之门外;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产品若因检测结果不符合“新政策”,也将不能进入欧盟市场。因此,欧盟的“新政策”实际上是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又一新的技术壁垒。此外,欧盟还制定了生态标签认证标准,即“Eco-label”和“Oek o-Tex Standard 100”,这些标准已成为鉴定环保纺织品的重要国际标准。虽然是否加贴生态标签属生产厂家的自愿行为,进口国有关机构对进口商的进口产品检验也非强制执行,但自Oeko-Tex Standard 100等认证问世以来,得到了欧洲消费者的广泛响应,企业获得了O 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就意味着有了更多进入欧美市场的贸易机会。
四、周边国家的竞争力增强。
与我国纺织品配额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相比,欧美对东南亚国家设限类别较少甚至没有设限,配额数量与其生产能力相比往往供大于求,基本满足出口厂商的需求。
综合分析我国明年纺织品出口形式后,我们将着重展望美、欧、日三大出口市场明年的形势。
美国市场: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2003年,美国政府通过减税、降息和美元贬值“三大招数”及增加反恐开支刺激经济。2003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加快复苏,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2%。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个人消费开支近来连月大幅增长,第三季度个人消费支出增长6.6%。据美国会议委员会2003年12月11日报表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美国经济仍将强劲增长,预计GDP增长幅度将达5.7%,是美国经济过去20年中最好的年份。
2004年为美国大选年,在对华纺织品问题上,政治因素将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对设限的预期已经开始影响美国进口商的采购计划。据美国最大的女装品牌商Liz Clai-borne公司表示,从2004年2、3月份起,他们就要为2005年销售的服装进行订单规划,由于美国对华纺织品保障措施的威胁,使得美国大进口商无所适从,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他们在我国的采购计划。为保持贸易的稳定性、规避重新设限的风险,他们不太可能将订单大规模从周边国家转移到我国。
欧盟市场:尽管与美、日经济的复苏势头相比,今年欧盟经济增长不尽如人意,但是欧盟内部市场发达、透明,成员国经济互补性强,内部贸易活跃,受外部经济不利因素的冲击相对较小。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也有望步入上升轨道。2004年在欧盟经济问题上的最大不定因素是欧盟东扩的问题。新成员的加入,势必会影响欧盟内部纺织服装贸易和投资格局的变化。目前对企业来说,最实际的问题是:如果欧盟新成员国的配额总量合并到欧盟中,则借助这类机会扩大对西欧出口的可能性很大。
针对东扩和2005年配额取消后对中国纺织品的担心,欧盟近期出台了题为《扩盟后纺织服装业的未来》的一系列救助其纺织服装工业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在2005年建立欧盟地中海沿岸国家纺织品自由流通区、将普惠制集中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启用环保和劳工标签等措施。欧盟出台的救济措施将对我纺织品出口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不设限的设限。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此外,由于欧盟也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进行了限制措施立法,因此,一旦美国重新设限成功,其对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示范效应将不可低估。
与美国服装市场订单量大的特点相比,欧盟市场细分度较高,群体对衣着讲究、个性化要求高,对产品有内在的品质和文化内涵的要求,因此出现急剧增长的可能性比美国要小。企业要想在欧盟市场上站稳脚跟,实行差异化经营,集设计、打样、生产、销售为一体,是一条符合发展趋势的道路。
日本市场: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也是我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今年以来,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股价上升,出口增长,企业扩大生产,资本支出增加。2003年第二季度GDP的增长速度创两年半以来的最高速度。虽然经济增长出现起色,但消费支出仍处于低迷状态。日本有工资收入的家庭7月份支出比去年同期减少6%,是9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由于日本家庭月收入连续第16个月下降,导致居民消费意愿冷淡。7月份,日本商业零售额同比减少了3%。尽管整体需求低迷,但由于日本纺织服装消费基数庞大,再加上纺织服装业大部分已把制造地转移到中国,本土的生产能力较小,且成本很高,因此其消费市场还是严重依赖于进口产品的。在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上,中国产品占71.5%,具有较强的价格和质量竞争力。因此,我出口企业在日本市场面临主要挑战并不是扩大市场份额的问题,而是提供深加工、高质量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品牌服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