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2003年中国服装业回顾与2004年展望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1-15 08:07:00
2003年中国服装业回顾与2004年展望
--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
2003年中国服装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境遇,一路坎坷,一路凯歌。2004年开篇就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后配额时代”的新市场规则也越来越多地冲击着原有的产业模式,服装行业在承上启下的转折关头,如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已成为新阶段必须正视的课题。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日前在接受《中国纺织报》记者专访时,通过回首与前瞻,对中国服装业即将应对的挑战和将要发生的变化做了一番权威阐释。
  --复杂局势下的喜人业绩
  记者:刚刚过去的一年,经历了太多的变化,我们曾为行业的前景捏过一把汗,又奇迹般地目睹了它逆风飞扬的壮观。您能否站在宏观的高度为我们解析一下2003年中国服装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
  蒋衡杰:2003年服装行业的总体状况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复杂多变,来之不易。年初,伊拉克战争爆发;5月,非典疫情袭来;年中和年末,我们接待了美国纺织品贸易谈判代表对箱包、胸罩、针织内衣、手套、睡衣5个品种的调查,三季度美国正式启动212特保条款;2004年1月1日,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7%正式下调至13%……每一个突发事件,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对服装行业造成了冲击。尤其是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出口渠道受阻,出口服装遭受病疫检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而内销在5月长假期间几乎停滞,行业发展经受了巨大的考验。然而,三季度疫情警报解除后,订单如雪花般飞来又使我们始料不及。我们欣喜地看到,2003年梭织服装产量突破130亿件套,比上年增加两位数;出口创汇突破450亿美元,向500亿美元靠近,其中有一半是梭织服装出口。
  --“企业诚信”呼声渐高
  记者:取得良好的业绩固然令人欣慰,但每一次局势的改变都给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说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还存在着隐忧。您认为中国服装业要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蒋衡杰:复杂多变的局面对服装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总的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城乡消费差异、个性化消费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一个主要趋势。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品牌,重新调整产品消费定位,提高产品文化内涵,使产业在调整中得以提升,在提升中求得发展,避免再走过去大路货、数量扩张的道路,使企业获得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其次,产品质量亟待提高,服装不仅要讲究时尚、漂亮,更要重视健康、安全、卫生。再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要不断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通过质量提高来冲破以往的贸易壁垒,要熟悉和运用WTO规则来保护自己,同时加强自律,在行业内大力宣传诚信,不仅包括产品生产以及商业的诚信,还包括对WTO一些新规则的诚信。
  2004年,协会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呼吁在行业内普遍建立“企业信誉”,避免过去因无序的量的出口而导致的反倾销起诉,在对世界市场冷静分析后使行业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保持高速增长。“企业信誉”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不同的内涵。最初,信誉表现为企业按时、按量、按质、按价要求完成订单,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信誉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包括像国际劳工组织
要求的不能使用童工、劳动环境必须符合一定标准等,另外售后服务也成为诚信的重要内容。2003年,我们的服装出口增长了,出口创汇增加了,但出口的增长高于创汇的数额,就说明单价在下降,这是出口门槛放低后大家一拥而出、自相残杀的后果。不讲究行业自律就没有诚信可言,在WTO规则下,单个品牌的发展不能建立在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国家利益得不到维护,企业利益无从谈起。2004年协会将对诚信体系的建立做出科学的论证,在这里,“诚信”是一个广义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概念。
  --“产业集群”面临提升
  记者: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创造性举措,“产业集群”概念在2003年获得普遍认同。请您谈谈“产业集群”的现状和未来理想的发展模式?
  蒋衡杰:最初形成“产业集群”概念是因为一些主要沿海省份出现了以某一类产品作为主打产品的产业集聚发展特征;2001年开始我们以“产业集群”概念打造服装产业名城、名镇,产业集聚地以独有的外部规模效应和内部专业分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2003年我们在此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为提升和深化“产业集群”这一概念,在行业内构建信息网络,使各地具有特色的名城、名镇获得深入、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服装名城、名镇称号不仅是眼前的荣誉,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要求,在行业内形成表率,带动其他产业集群的壮大。“中国制造”早已形成不是品牌的品牌,接下来的任务是塑造更有特色的品牌。现在的名城、名镇侧重于产业,更多关注产量、质量和规模等,而物流配送、服饰文化、设计水平、媒体关注程度和地方政府支持程度等许多环节还有待提高。从“产业集群”概念的形成到做大再到做强,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有很多,比如,产业集聚地不仅应该是生产基地,还应该是集散基地、配送基地;而在向下游延伸的过程中又会带来销售商、加盟商的管理,售前、售后服务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
  2004年协会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研究制订产业集群“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帮助各地朝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盲目追求规模和产量已逐渐成为过去,通过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来提高品牌附加值将成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评价体系”的制订将为协会把脉各地“产业集群”提供科学的经济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