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纺企:市场迷局待破解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8-03-28 10:30:00

  纺织行业今年的大洗牌已经铁板钉钉,留给市场猜测的仅仅只是洗牌的程度和形式。究竟政府会采取强硬的“休克疗法”还是温和的渐进式升级,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近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6省调研后,将上报给国务院何种内容的调研结论和政策建议,引发了业界无数的猜想。而有关中纺协建议适时回调出口退税率的传言,似乎比前段时间出口退税率下调4%的传言,更加掷地有声。

  纺企生存告急一份权威调研结果显示,纺织行业2/3的企业利润率只有0.62%,如果这些企业陷入绝境,将危及大约1500万人的就业。这是中纺协赴6省摸底之后得出的结论。

  今年以来,纺织行业的惨淡开局惊动了国务院。3月初,中纺协6个调研组奔赴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和河北6省,调研纺企生存现状。在近半月的调研中,企业反映较多的“心病”,就是不堪成本之重和政策之痛。

  “现在纺企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参与了此次调研的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如是表示。目前,纺织业界的共识是,行业利润的增长实际上是靠1/3的企业拉动的,即便创造利润的这1/3企业也正经历着最难熬的日子。“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企业的长期订单已很难拿到。”孙淮滨说。

  然而,这样的数据似乎也有问题。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士平认为,那些效益好的企业,其效益多是非主业带来的,如投资证券、房地产、化工、冶金等非纺织领域。而2/3的企业利润率只有0.62%的统计数据,或许也有水分。在信贷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少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人为地把账做得赢利一点,这在纺织业界已不是秘密。

  面对大面积的喊“痛”,中纺协将上报给国务院何种形式的政策建议,引发了业界无数猜想。

  “现在是特别时期,我们不方便透露。”记者致电中纺协,相关人士三缄其口,只是一再表示,纺企现在的处境很艰难,“比我们之前预想的难”。

  虽然中纺协拒绝透露政策建议内容,不过消息灵通人士还是嗅出了一些端倪。有接近中纺协的人士透露,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背景下,中纺协希望国家充分考虑回调出口退税,至少是不再下调退税。

  出口退税:回调抑或下调?

  事实上,从今年初开始,有关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还会降低4%的传闻一直未曾间断,虽然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但是许多企业在出口议价时已经受到了影响。

  “不能再降了。”这是在接受采访时企业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而近期,在纺织业界,有关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快退税速度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此次中纺协调研纺企民生后,意欲向国务院提出救市的“回调出口退税”一说,更是让无数纺企欢欣鼓舞。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纺织企业工人有2000多万,其中1300万是农民工。如果2/3的企业倒掉,那部分1/3的企业能吸纳的职工只有40万~50万。参与了山东的调研后,中纺协副会长徐文英焦急万分:“国家在考虑贸易平衡、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一旦数以万计的纺织工人失业,对社会的稳定将会产生很大威胁。”

  纺织行业由于超强的适应能力,屡屡在政策的调控之下愈发壮大。这一次,却恐怕有点“悬”。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纺织行业正面临近10年来最困难的形势,但宏观政策不可能单独为某个行业改变,所以希望政府能用退税调节。“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为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国家曾数次上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现在纺织行业这么困难,我们为什么不能回调出口退税呢?”该人士这样反问道。

  不过,在国家减顺差的大背景下,出口退税率究竟会回调还是下调,引发了业界的不断争论。

  “出口退税率回调的可能性并不大。”天相投顾研究员于化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于化海进一步解释说,对于出口退税,不同的历史时期,政策调控有不同的考虑。

  现阶段的着眼点是减少贸易顺差,通过税收政策为“两高一资”产业投资降温。在他看来,回调几无可能,而下调4个点却是大有可能的,“当然,这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人民币升值幅度,二是贸易顺差中纺织行业的贡献比率”。

  政策缓行企业变通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认为,当前政策宜“总体稳定、结构调整”。在他看来,在今年外贸出口形势尚不清晰的情况下,不宜再急于加大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控力度,建议继续观察政策效果,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这样也有利于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预期,避免频繁调整造成企业无所适从,进而影响政策的社会公信度和政府信用。不过他也建议,对于有些上游产品出口退税率高而下游产品出口退税率低等不合理问题,可适时微调,进一步理顺退税率结构。“近3年全社会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的主引擎实非纺织顺差,希望相关决策部门今年在政策上能保持相对稳定,多一些扶持,少一些打压,别让纺企因政策变化而继续付出惨重代价。”汪前进说。

  “产品一直没有大的突破是纺织业的短板,让这部分纺企退出市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才会提高。”于化海表示。他建议,不管政策如何调整,调控都应是渐进式的,给企业留出充足、合理的缓冲期,并充分考虑产品的上下游以及具体地域,更具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对于纺企而言,应充分分析对政策调整的接受程度,进行相关战略调整、产业链延伸抑或是经营模式的转变。难以承受压力的,完全可以转行。”于化海表示。

  相关链接

  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历次调整

  1995年7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0%。

  1996年12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0%下调至6%。

  1998年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至11%。

  1999年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至13%。

  1999年7月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上调至15%,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3%上调至17%。

  2001年7月棉纱、棉布、棉制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5%上调至17%。

  2004年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5%、17%下调至13%,超基数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比例共同负担。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由中央和地方按照92.5:7.5比例共同负担。

  2006年9月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

  2007年7月服装与粘胶纤维的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

信息来源:在线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