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5%不应成加息硬指标 央行不会现在调整利率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7-15 09:35:00
国家统计局即将公布上半年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如果市场各方最为关注的CPI涨幅刚好落在了5%的临界点上,那么,央行是否采用利率调控手段,将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有专家认为,一直以来,央行把CPI增幅5%明确划为向上调整利率的指标之一。目前的利率水平是在前几年通货紧缩、利率不断下调后形成的。而当经济运行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利率的调整是迟早的事,5%只是一个量化的指标。
不过,不少人士认为,央行不会现在就调整利率。理由包括:
一、尽管CPI的绝对值相对较高,但从其月环比发展趋势看,是处于加速度下跌。5月的CPI与4月相比,下降了0.1%,如果6月CPI涨幅是5%的话,就比5月下降了0.7%。因此,虽然CPI的绝对值仍然不低,但加快下降趋势是明显的,央行不会在这个下跌过程中叠加筹码,否则,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难以保持。
二、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5月末,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7.49%和18.6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68个和0.21个百分点,比上月末回落1.63个和1.41个百分点。信贷投放明显放缓。从结构看,企业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下降速度很快,但长期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速度并没有降下来。而利率的调整是总量的调整,不是结构的调整。因此,调整利率对于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意义不大。
三、尽管钢铁等行业的投资明显下降,但是钢材价格却处于回升趋势。这表明,这些过热行业在经历调整后,由于需求的拉动,供给关系促使价格上升,市场价格机制在起作用。况且,这些行业由于行业利润丰厚,利率带来的生产成本与所获取的收益相比,是很有限的。
四、目前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一路走低,一旦现在调整利率,受到影响最大的是资本市场。利率的走高无疑会给低迷的市场以重击。
五、中央一贯主张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对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今年上半年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预计在10%左右。但下半年如果银行信贷不放松,或者是有松有紧,甚至是有保有压,那么,全年经济要达到预期目标就会吃力了。而这种调整是一个结构性的,不是总量的调整。
从各方面的声音看,今年4、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表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初步得到抑制,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正在缓解。因此,有专家认为选择此时启动利率杠杆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