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纺织企业切莫盲目扩能增产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6-17 07:31:00
根据有关协定,2005年1月1日起,WTO纺织品服装协议(ATC)正式终止,全球纺织品配额将全部取消,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一体化。现在,离纺织品配额取消还有半年时间,国内许多纺织企业正厉兵秣马,增产扩能,准备抢占国际市场。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孙继文对纺织企业“扩能热”迎头浇了一盆冷水,6月10日,他在无锡举行的“2004•中国纺织品国际论坛”上告诫:纺织品配额取消不等于国际市场容量倍增,中国纺织企业切莫盲目扩能增产,以免投资失误,陷入被动。
  “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利好’有望如期兑现”
  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全面取消,这个成果得来不易,被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称为“是WTO各成员在乌拉圭回合中达成的重要共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长期斗争的结果”。但配额取消并非一帆风顺,墨西哥、土耳其、美国等国家的纺织品协会出于保护自身利益,在今年3月要求对中国纺织品配额限制延长至2007年。不过,这只是这些国家的行业组织的态度,其政府仍然公开表态,支持一体化。主管纺织品贸易的孙继文副司长在介绍以上情况时说,如期实施一体化是国际主流声音。今年3月下旬,WTO纺织品司在华盛顿开会;后来又在印度开会,两次会议上传出来的权威声音都是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将按时间表顺利进行。同时,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向WTO通报,在一体化来临前,将如期取消对有关国家的纺织品配额限制。种种迹象表明,可以乐观预测,2005年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利好”有望如期兑现。
  “配额取消不等于市场猛增”
  孙继文指出,配额取消和国际市场中国纺织品容量倍增之间不能划等号。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国际上有一种声音,认为中国是纺织品一体化的最大赢家,针对中国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越来越多。第一是既有反倾销、反补贴等通用限制,又有针对中国的具体条款;第二是通关环节壁垒、知识产权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环境保护壁垒正在强化,如欧盟等国进口纺织品服装,就禁用偶氮染料;第三,又增加了对企业人权方面的考察,其中有代表性的是SA8000(社会责任保险)。可以说配额取消了,但和配额起同样限制作用的条款增加了。
  其二是,配额虽然取消了,但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取消配额并不等于当地消费者会成倍增长纺织品服装的消费量。目前全球纺织品的发展势头是供大于求,而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又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盲目扩能增产,最终会出现中国纺织品在这些国家的“量增价跌”,并给进口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依据。
  “‘中国制造’要有新形象”
  去年,我国出口服装189亿件,等于给全球每人做了3件衣服;但是,中国出口服装的卖价仅为欧盟出口服装的十分之一。孙继文说,这种粗放型增长方式,一方面大量消耗宝贵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又为进口国反倾销制造口实。有眼光的企业家要抓住纺织品配额取消的机遇,转变增长模式,提升“中国制造”的档次、品位和卖价。
  孙继文列举了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的种种积弊。其一是有品无牌,为人作嫁。根据商务部对沪、粤、浙著名企业的调查,出口纺织品服装用自主品牌的不到10%,绝大部分是贴牌和定牌生产。而贴牌和定牌生产,中国制造企业仅得利润的10%;“蛋糕”的大头为品牌拥有商所得。其二是纺织投资过度扩张,导致棉花、羊毛等纺织原料大量进口,价格急升。现在,进口棉花每吨价格达1.6万美元,比一年前增长了一半。其三是低价竞销,自相残杀。目前我国纺织企业有30多万家,根据7月1日后实施的《外贸经营登记管理办法》,企业可自由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包括个体工商户也可做进出口生意。根据以往经验,我国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低价竞销自相残杀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如何维持外贸经营秩序,也将对配额取消后的中国纺织企业提出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