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装微观环境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5-09 07:43:00
市场的微观环境中的许多因素是可以被服装零售商所控制的,包括供货商、制造商、市场中间商和消费者。这四个因素像一个环状一样相互作用,消费者对商品的反馈对于企业是相当重要的。企业要想彻底开发中国服装潜在的市场;必须实现有效的运作,需要台理分配自身内部的资源。
1、原料和生产
在过去,许多外国投资者都认为在中国寻找某些产品的时候会遇到困难,例如基本原材料、某种组合成份或是成品等等。主要由于品质较低且不稳定,经常拖延送货时间以及对于当地供货商的损坏问题。随着服装零售环节的日趋成熟,许多国外和国内的服装零售商们变得越来越注重进货,他们开始与更多的面料.纱线供货商洽谈,开展多渠道经营,防止供货商过少而引发的危机。有些服装零售商开始发展自己的生产,而不是只依靠别人来供货。另一方面,为了加强进货能力,许多服装零售商更关注他们的采办效能。一些零售商甚至设立专门的采购队伍,典型的由企划人员、洽谈人员。产品专家组成,用以加强队伍在进货时的识别和议价能力。
2、营销渠道
服装零售商们如今采用了不同的营销渠道,包括百货商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等。营销模式也发生了三个步骤的演变第一步、从 引厂进店 到“承包经营;第二步、从”商企联销”到“直营专卖”;第三步、从 特许加盟“到“直销连锁 并且从注重外部营销转一内部营销进而讲求整体营销。
除了这些传统的零售模式,中国的网上零售尽管在1998年以前还未出现,但是正在成为一股新的力量。可是,由干个人电脑价格的下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过去的几年内越来越多的人涉足网络。根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1997年末网络用户数量为60多万,1999年中上升到400多万,2000年已有超过10000个网站和 29000个以.cn结尾注册的域名,其中77%为商业域名。
3、消费者
在八十年代,中国消费者缺乏对服装的认识,不顾个人的特点而盲目地跟随潮流;而今,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已经学会注重个性了。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消费者再也不用受到物质短缺的束缚,消费者可以充分享受消费的乐趣。同时,消费者也变得愈加成熟和挑剔。而今,当消费者决定购买服装时,他们不仅考虑品牌形象、产地,而且考虑包装和是否物有所值。
4、未来展望
2001年 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随着中国市场逐渐向国外服装零售商开放,中国的服装零售市场竞争将变得十分激烈。有理由相信,一些小规模的国一服装零售商会被淘汰,市场中也会出现企业与企业间的并购行为。同时,中国加入WTO为中国零售系统管理与国际水平接轨提供了新的契机,但中国的服装零售系统实现规范化、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和业内人士还需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另外,特许经营.网络营销等新方式从遥远的异地移植到中国,在这片新的土壤上扎根开花,为零售业注人新的生机。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的预测,随着加入WTO,中国的GDP每年将上升4.1%;家庭收人会根据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而显著增长。据预测,每年将新增约250万至500万的就业机会。与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相一致的是,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相信会快速提高,基于这些原因,随着家庭收人的提高,中、高档成衣的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重点逐步由“衣、食转变为“住、行,国内居民衣着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这一点在近几年已初露端倪,今后还将持续下去。但是,2000年我国的人均纤维消费仅为5.5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公斤,国内市场依然是服装零售业持续发展的最大依托。陆嫣华(东华大学服装学院)
1、原料和生产
在过去,许多外国投资者都认为在中国寻找某些产品的时候会遇到困难,例如基本原材料、某种组合成份或是成品等等。主要由于品质较低且不稳定,经常拖延送货时间以及对于当地供货商的损坏问题。随着服装零售环节的日趋成熟,许多国外和国内的服装零售商们变得越来越注重进货,他们开始与更多的面料.纱线供货商洽谈,开展多渠道经营,防止供货商过少而引发的危机。有些服装零售商开始发展自己的生产,而不是只依靠别人来供货。另一方面,为了加强进货能力,许多服装零售商更关注他们的采办效能。一些零售商甚至设立专门的采购队伍,典型的由企划人员、洽谈人员。产品专家组成,用以加强队伍在进货时的识别和议价能力。
2、营销渠道
服装零售商们如今采用了不同的营销渠道,包括百货商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等。营销模式也发生了三个步骤的演变第一步、从 引厂进店 到“承包经营;第二步、从”商企联销”到“直营专卖”;第三步、从 特许加盟“到“直销连锁 并且从注重外部营销转一内部营销进而讲求整体营销。
除了这些传统的零售模式,中国的网上零售尽管在1998年以前还未出现,但是正在成为一股新的力量。可是,由干个人电脑价格的下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过去的几年内越来越多的人涉足网络。根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1997年末网络用户数量为60多万,1999年中上升到400多万,2000年已有超过10000个网站和 29000个以.cn结尾注册的域名,其中77%为商业域名。
3、消费者
在八十年代,中国消费者缺乏对服装的认识,不顾个人的特点而盲目地跟随潮流;而今,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已经学会注重个性了。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中国消费者再也不用受到物质短缺的束缚,消费者可以充分享受消费的乐趣。同时,消费者也变得愈加成熟和挑剔。而今,当消费者决定购买服装时,他们不仅考虑品牌形象、产地,而且考虑包装和是否物有所值。
4、未来展望
2001年 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随着中国市场逐渐向国外服装零售商开放,中国的服装零售市场竞争将变得十分激烈。有理由相信,一些小规模的国一服装零售商会被淘汰,市场中也会出现企业与企业间的并购行为。同时,中国加入WTO为中国零售系统管理与国际水平接轨提供了新的契机,但中国的服装零售系统实现规范化、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和业内人士还需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另外,特许经营.网络营销等新方式从遥远的异地移植到中国,在这片新的土壤上扎根开花,为零售业注人新的生机。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的预测,随着加入WTO,中国的GDP每年将上升4.1%;家庭收人会根据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而显著增长。据预测,每年将新增约250万至500万的就业机会。与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相一致的是,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相信会快速提高,基于这些原因,随着家庭收人的提高,中、高档成衣的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重点逐步由“衣、食转变为“住、行,国内居民衣着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这一点在近几年已初露端倪,今后还将持续下去。但是,2000年我国的人均纤维消费仅为5.5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公斤,国内市场依然是服装零售业持续发展的最大依托。陆嫣华(东华大学服装学院)